则天代慈禧_第四节 天津事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节 天津事件 (第3/3页)

为儿子不和自己亲热,才要另外抱养女儿么?

    说到这位驸马垂危的公主的父亲恭王,武则天又找出来一份记录,是讲到恭王福晋不久前去世,这倒也巧。

    她把这些找得到的册折都细细读了,然后又将几本史书重翻了一遍。才发现这朝廷已经是内乱丛生,而外扰不断。先是叫做“太平天国”的内乱持续了十多年,然后是白莲教、捻军和*之乱。从咸丰帝因为鸦片而开战,朝廷已经赔给了洋人几亿两银子,致使如今国库空虚,民众饥号。

    更奇怪的是,如今只有一位无父无子无兄弟的光杆皇帝,皇帝当到这种地步,也算难得了。若有个风吹草动、三长两短,朝廷岂不是为难得很?难道这就是老天为什么要把她带到这个朝代?

    今天的奏折又送上来了,头一道就是天津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的,奏报说:“法国兵船已抵达天津,幸喜法兵尚未上岸;法国领事罗西亚要求我朝将天津州县撤职,并缉拿杀害法人凶手。”法国人竟然催逼得如此紧迫?这个崇厚的意思呢?难道叫朝廷照法国人的要求去办?

    她忽然想起了什么,在奏折上用朱笔批道:“此事由钦差郑敦谨全权彻查。为免一事多人,滋生杂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就地停职,听侯调用。”

    免是免了,他的事情谁来暂管呢?郭嵩焘还在湖南,来京需要时日。三口通商大臣的事务别人也不一定熟悉。可笑这么大朝廷,竟然无人可用。因此另发了一道旨意,“崇厚停职后一应事务暂由州县代理,等候后续安排。”

    然后加发另一道谕旨“郭嵩焘火速赴京。”

    对法国兵船也不得不防,因此“急令各路兵马赴京勤王”。实在武则天也不知道除了已经裁撤的湘勇,此时仍远在福建、只有两万余兵马的左宗棠,和剿捻间隙、正在喘息的李鸿章的淮军,还有哪支兵马可供调遣,所以虚虚实实,不去指明哪路兵马。

    朝廷重臣中,除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此刻都在外地,此外军机处就只有恭亲王等五人。

    此时假如有人来谈谈,验证验证自己对时局的看法,也就聊胜于无,因此她吩咐焦贵道:“去请恭亲王进宫。”

    焦贵答应一声去了,知道必然是重要事情。两宫太后和恭亲王都是年轻叔嫂,平时见面常须避忌,因此绝少召亲王进宫。

    一听说太后召见,恭亲王满头大汗地赶到东书房,以为天津那边又出了什么要紧事情,谁知并非如此。

    武则天命令赐座,恭亲王却诺诺推辞,并不就坐。在武则天瞧来,堂堂皇叔,皇室的亲王,两宫太后最为倚重的朝臣,竟然如此模样,哪有半分当朝宰辅的挥洒气概?

    “你对在天津和法国人的交涉,都知道些什么,请讲来听听。”既然如此,武则天开门见山地问道。

    恭亲王一向消息灵通,这时听太后垂询,于是把听到的说出来。说天津老百姓的儿女五六月间时有走失,怀疑被法国人所建的育婴堂所拐卖,苦于没有证据,育婴堂一方又坚决否认。偏偏在郊外有野狗拖出婴儿尸体,而且都缺心少肺。更离奇的是,人贩每次送去幼儿,育婴堂还发给银两若干。所以百姓更加怀疑育婴堂偷摘幼童器官,群情激愤,包围了教堂。崇厚向法国领事提出交涉,要搜查慈仁堂,也就是育婴堂,逮捕人贩王三。结果查来查去,所谓慈仁堂挖眼剖心,总无实据。但百姓们认为崇厚袒护洋人,仍旧包围教堂,sao扰叫骂。

    法国领事因此要向崇厚讨个说法,进门即破口大骂,接着不分青红皂白开了一枪;把崇厚吓得一溜烟躲进后堂,让法国领事在前厅独自拍桌踢凳砸茶碗、咆哮不断。

    这时又有几千天津民众跟着围到了通商衙门之外,群情激荡。洋人出事,总是了不得的麻烦,崇厚只好又出来,劝法国领事这个当口不要出去,怕百姓闹事。谁知翻译刚把话说完,法国领事怒气冲冲地道,“我不怕你大清百姓!”拔腿就走。

    衙门外的百姓,人人怒目而视,情势一触即发,谁知冤家路窄,正遇着要去见崇厚的天津知县,这位知县也曾因幼儿失踪案去过育婴堂搜查。法国领事拔枪就放,击伤了知县的随从。

    民众顿时被激怒,一拥而上,将法国领事及其随从打死;接着又拥到各条街巷,砸毁教堂,杀了多名法国人。

    恭亲王把这段故事讲得活灵活现,好似自己之前就围在崇厚的衙门边瞧过热闹。武则天听得又惊又怒,问道:“派去的郑敦谨,你估计能不能把事情办妥?”

    这就难回答了,说不能办妥,岂不是说太后不善识人?若说能办妥,回头郑敦谨办不成事情,把局面搞糟了,又怪罪到自己头上。因此沉吟片刻后说道:“郑敦谨查案素来严谨,只是如今的事情却不只查案,还要和法国交涉,所以臣以为崇厚...”

    提来提去总是一个崇厚,崇厚既能把事情办妥,怎么事情会到这个地步?武则天打断他道,“除了郭嵩焘,就没有旁人?”

    恭亲王碰了个钉子,颇感意外,因为崇厚往常慈眷颇隆,今日不知为何,太后口气忽然变了,这句话已经表示将崇厚排除在外,恭亲王即使想替他说话,也只有闭嘴。其他的人呢?倒是有一个,恭亲王说道:“太后以为曾国藩如何?”

    这差点让武则天失笑,难道朝廷只剩这几个人了么?偏不用他,看看恭亲王口袋里还有些什么人。因此说道:“今天已经准了曾国藩的假了,又派他,显得朝廷没有成算,不太好罢?”

    “那就只有等郭嵩焘了,臣这就去催他急速进京。”恭亲王忙道。

    其实朝廷里这么多大员,如何会无人可派?只是事情已经闹到难以收拾,派去的人落人褒贬已经在所难免。除了那些资历太浅,恭亲王不放在眼里的人外,军机处和六部有头脸的人物都唯恭亲王马首是瞻,算是自己人,所以不派他们去趟这混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