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仕途_第一百七十八章 抢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八章 抢权 (第2/3页)

“若他是忠直有才之人。变法本来就是为了大宋天下。他又为何会阻止呢!更何况父亲与他还是多年好友。在朝堂不加以援手也就罢了。还落井下石。实非臣子人友之道!”

    “住口!”王安石发怒了。“元泽。君实为人品德。就是为父也自叹不如。甘愿与他为邻承受惠泽。你一个小辈。岂敢放肆!”

    王见父亲生气。不敢再辩。只能转换了话题:“父亲。自古变法总不能尽如人意。纵是良法。反对者依然众多。看现在朝堂地形势。也是越来越多地官员反对父亲了。说白了就是支持父亲地官员不多。父亲想想。朝堂之中。上有宰相制肘。中有官员阻挠。下还有言官虎视眈眈。情况实在不妙呀!“是啊!”王安石赞同地点头。半年来地形势。他看得通透。朝廷纠纷。也参与其中。都有点有心无力的感觉了。看看他的神色。才半年。就感觉老了好几岁。鬓角也隐有发白。

    “父亲难道就不想办法改变现今景况?”

    “哦?元泽有办法了?”王安石笑了笑。他也清楚这个儿子心志手段都非比常人。问地时候半是玩笑。半是认真。

    王建议道:“朝中有太多的异音阻挠了新法。有他们在。总是麻烦。弄不好他们天天在官家耳边唠叨。官家真给他们蒙蔽了。到时坏了新法。那就糟糕了!所以。为新法计。父亲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些人都调出朝廷。任用那些支持变法的人。那样才能事半功倍!”

    “不妥不妥!”王安石还没有反应。郑侠就反对了。“元泽。朝廷自有朝廷的规矩。若一昧排斥他人。任用亲信。岂不是落人口实?老师是为了大宋天下才走上官场的。不是为了成为权相!老师。三思呀!”

    “介夫。小弟也是为了新法着想!”王急着分辩。

    王安石沉默半晌。不置可否地道:“虽然反对者众多。但是老夫在朝中也不是没有援手的。像韩氏兄弟。依然像以前一样支持老夫!大肆任用亲信。这法子倒还用不上!再说老夫又哪里知道谁是真心变法地。又有多少亲信可用?元泽。你该不会想要老夫像官家给你讨个一官半职吧?”

    王不服地道:“孩儿自人才能不输他人。纵要为官。亦不低微。一旦为官。自能在新法上帮助父亲!”

    王安石笑了笑:“你总是小看天下之人。你看看你这次春闱考得怎么样。还不是十几名而已。不入三甲。又岂能入官家法眼!”

    王又羞又急。此事本就让心高气傲的他难受多时。今日给父亲提出来。更是难堪。强自辩道:“马有失蹄。人有失手。孩儿也不过一时大意罢了。再说考官是个翰林院的老学究。他有自己的品位。不赏识孩儿也是有的!”

    王安石摇了摇头。不再说话。他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就是太过好胜了。不过转念又想。做学问之人。若没有强烈的进去心。又怎么会出成绩!

    “好吧!”王安石转开了话题。“元泽。刚才看你胸有成竹的样子。说说吧。看看为父该如何让新法进展顺利点!”

    王没有正面回答。反而转过头去问郑侠:“介夫。去年回京。在京城外父亲问起回到朝堂该以何为先。你说团结百官。让他们成为助翼。是否?”

    “对!”郑侠想起确有此事。点头承认。

    王笑道:“可如今你也看了。不管父亲如何努力。还是有众多的官员有阻挠新法的意思。。就连司马君实也有了别发想法。你说。你地法子可行乎?”

    “这……”郑侠一时说不出话来。最后只能对王安石说道。“老师。学生愚钝。还请老师教训!”

    王安石摆手道:“介夫。你也是好心。老夫教训你做什么!元泽。你也不要再拿介夫开玩笑。你有什么话就直说!”

    王赶紧说道:“父亲。当日孩儿地回答是权术为先。今日依然是这个答案!百官不支持。不要紧。有了官家支持做前提。父亲再把朝政大权握于掌中。到时号令百官。所下政令。自是规矩。相信也没人反对了吧。就是反对。又有什么用呢?”

    郑侠闻言摇了摇头。显是不同意这个说法。不过也没有开声。静待王安石怎么说。

    王安石淡然地扫了郑侠一眼。问道:“那按元泽你的说法。为父该如何做?”

    王小心翼翼地道:“父亲。韩相公执掌政事堂多年。做事也不尽是干干净净的。只要……”

    王安石眼睛微微睁了一眼。心里却不大平静。当日韩琦拿青苗法说事。事后韩绛就建议他力压司马光拿下宰相之权。如今日子才过不久。自己地儿子也是这种说法。怎不令他心里怦然而动。郑侠吃了一惊。看看王安石。欲言又止。

    “介夫。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在这里。还和老夫客气?”王安石看出了郑侠的神态。知道他不同的看法。

    郑侠看了王一眼才道:“老师。权是重要不错。可又何必动一些惹人闲话地手段呢!官家年轻。又要做一番大事业。正是有为之君的景象。用人自会有所想法。学生认为只要老师展现官家需要的才能就行了。毕竟韩相公年岁大了。到时以老师的名望才能。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何必枉做小人呢?”

    王安石笑了。道:“元泽。听到了没有。介夫这话才是稳妥之言。你呀。就是太想使手段了。有些事。也不是手段可以完成地!”

    其实他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宰相之材的资历问题。说到现在地宰相韩琦。大家都知道他是三朝元老了。从仁宗朝就开始做宰相。到如今。十数年经营。加上他地名望。朝中根本没有几个臣子能与之相抗。就是名如欧阳修也不行。官家才登基一年多。位子是稳了。可若说一下子拿掉韩琦的位子。除非对方罪名很大。不然肯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