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八章 抢权 (第1/3页)
“啪”一声大响。王安石把一大本公文奏章拍在了书桌上。声震方圆几米的响声也显露出了王安石的愤怒到了什么程度!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王安石又连续拍了几下桌面。把书桌上的众多书本都震得弹了上来。气呼呼地在书桌旁走了几个来回。犀利的目光中有股难言的愤怒与哀愁!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王安石用几乎是咆哮的声音吼了几下后才稍稍平复了激荡的心绪。 这里是王安石府邸的书房。除了他之外。还有王与郑侠。这两人本来静待在书房里整理资料。王安石从朝廷办公回来一进书房。二话不说。就发起了大脾气。惊得两人大气也不敢喘一下。王安石性格强硬。说话也强悍。但如此生气。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都惊得说不出话来。 好半晌王才反应过来。小心地问道:“父亲。什么让你如此生气?” 王安石没有立刻回答。沉着脸又坐回座位上。吸了几口气。才道:“还能有什么事。除了朝堂纠纷。什么事能让老夫如此失态!” “又有人在朝堂上弹劾父亲了?”王本能地问了一句。待王安石点头承认后人也暴跳起来。俊俏的脸染上了血色。青筋也暴露在额头上边。显得有点狰狞。“是谁?父亲。是谁又弹劾你了?王安石苦笑:“除了御史台之人。还能有谁!” “又是吕诲?”王猜测之后骂了起来。“这老匹夫!父亲。这家伙除了整日弹劾你外。还能做什么事?孩儿就想不明白了。官家怎么会让这样的人做御史中丞。自上月他回京到现在。弹劾父亲几次了。每次都拿新法为为难父亲。这不是明显地阻挠新法的实施吗。官家难道不想变法了?” 王安石除了苦笑还是哭笑。已经是六月底了。新法也实行了半年。除了青苗法外。均输与农田水利两法也进入正轨。可就是这两法的实施。招来了御史们强烈的抨击。他们认为均输法是以朝廷行商贾之事。不单会抢夺了民间百姓的利益。还有损朝廷脸面。朝廷脸面是个很大的帽子。王安石给弹劾得不像样了。 特别是新上任的御史中丞吕诲。好象与王安石干上了。王安石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是他抨击地对象。对此王安石也是恨得牙痒痒。但又无可奈何。这个吕诲不是别人。正是当年英宗时代濮王追封之理时皇伯派的代表人物。当时他身为言官。几番弹劾。让欧阳修狼狈不堪。最后是英宗是把他外放为官了事。 也就是上个月。由宰相韩琦举荐。建议官家招他回来上任御史中丞。赵顼也认可他的风骨。同意这一举荐。让他回京了。这吕诲回京上任没几天。就开始发威了。大宋的谏官制度很变态。身为谏官。每个月若没有弹劾过谁。就是失职。吕诲新官上任。三把火熊熊燃烧。王安石成了靶子。受到对方地猛烈攻击。令他不堪胜扰! “谁叫他是言官呢?”王安石自嘲地笑了一下。“算老夫倒霉吧!还好官家对于变法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任别人如何说辞。他依然坚持让老夫持续新法。现在算是有所进展吧!” 王否认地道:“父亲。若官家真是真心变法。又何必招这些人进京为难您呢?父亲。是不是官家有别的想法了?” “胡说!”王安石怒斥一声。“官家如何用人。岂是你可以评论的!帝王之术。又岂是你可以了解的!元泽。你现在只有功名。还没有官职。出去不要乱说话!” 王默然。愤愤不可言说。说到功名。他与郑侠参加了今年地春闱科考。一举上榜。成为一百多位进士中的一位。然而。虽然荣耀。现在的进士却不值钱了!多年积累。大宋政坛有功名拿俸禄却没有官职差遣的人多如牛毛。他们是新科进士。要资历没资历。不受重用也属正常。 王眼珠一转。问道:“父亲。近日你回来都是闷闷不乐。总是为新法进展缓慢苦恼。现在朝廷反对新法的人越来越多了?” 王安石道:“说不上反对。就是对新法各项措施指手画脚而已。” “他们当然不敢明目张胆地反对。毕竟官家是支持父亲的!”王恨恨地说道。“这些老东西。尸位素餐。除了反对。他们连一点建设性的东西都没有!” 王安石叹道:“别人也就罢了。最令为父伤心的便是司马君实。他也总是在朝堂上指责新法的不是。像农田水利法。他总说行得急浪费资源。说什么官府为了水利政绩。不顾农时。强令开发!本来为父与他好好地。现今也闹得紧张得很!” “老师。连司马参政也反对吗?”一旁地郑侠惊讶起来。“老师。是不是下面真出问题了?司马参政为人耿直。应该不像诽谤之人呀!” “问题不能说没有!”王安石说道。“但是。都是些小问题罢了。正如他所说的。有人为了政绩。强征民力。但老夫不也是有强令发现这种情况就一律严惩吗?这些都是新法实行期间出现的一些小问题罢了。一旦发现。阻止就可。何必闹上朝堂。再说水利一法更大地成绩不是开发了更多便民的水利吗?这可都是有利于农事生产的呀。怎么他们就看不到这些功绩?弊与利相对来说。连十之一分都没有。权衡之下。还算是成功的!老夫就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担忧呢?” 王安石都发牢sao了。可见他这些日子受到的责难不小呀。不无辛酸的意味。 王劝道:“父亲的心志。他们岂会明白!司马君实本是父亲好友。如今却站在反对一边去。实非交友之道。父亲。你也不必为这等人遗憾了!” 郑侠看王越说越离谱。连名声在外的司马光的人品都抨击了。忍不住说道:“元泽。司马参政为人如何。中外交赞。你何苦如此挖苦!” 王不屑反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