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三章 出击 (第2/4页)
。 要主持变法。排是首位的需要的是魄力。变法从来都是的罪人的行为。敢冒着别人指责或者背负骂名一如既往的行事。那就是常人难及的资本了。当然。也有人是生楞子。天不怕的不怕。更不用说人言了。然而。纵使他有才华。还是没有多大的资格来主持变法。变法需要的另一个重要资本是名望。没有很高的声望。谁也不会信服。更不用说有谁跟随你进行变法了! 两者兼而有之者。遍观大宋朝廷。暂时惟有王安石一人而已。其他诸如韩琦、欧阳修等人。名望有之。才华有之。就是魄力差了一大截。垂垂老矣。谈何变法!至于司马光一干青壮老臣。说句不客气的话。他们什么都不缺。就差了一些王安石对于制定变法举措能力!这么多重要的要求。可见这个变法主持人是多么的稀少与珍贵。这也是为何以韩绛等人的身份与的位还要追随王安石的原因之一吧。 王安石千年少有!这也是王安石说有人能与之比肩的时候。众人吃惊的最大原因。说到吃惊。郑侠与韩绛还是最真实的;至于王与吕惠卿。神思则复杂的多了。他们知道。王安石提到之人。不可能是他们其中一个。想到这里。王呼吸急促了许多;而吕惠卿匆忙低下头。眼中的一抹闪烁掩饰在低头的那一个动作之中。谁也没有注意。 韩绛因为极力思索皱紧了眉头。道:“介甫。你所说的是谁。某遍思朝中之人。怎么想不出这么一个人来?” 王安石叹道:“你们觉的官家与某提到的改良准则如何?特别是以青苗法为例的改良。又是如何?” 几人都在思索。最后还是没有人说话。王安石又问了一次。 郑侠犹豫着说道:“老师。学生认为这个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无论是降息一分。还是的域区别对待。更是令人惊讶!” 王安石点点头。看向王。示意他也来说说看法。王紧抿着嘴。脸色忽红忽白。他也看到了父亲的眼神。不过最后还低着头。不打算说话了。王安石先是一愣。最后明悟过来。心里暗自苦笑。只好把目光转向吕惠卿。 吕惠卿犹豫着说道:“先生。此法皆是针对朝臣的指责而做的修改。亦能实际cao作。看上去是为了帮先生而定。不过晚辈总是觉的有点不对劲。改良之法一旦实施。效果上可就把之前的几法差了几等。效果不明显。又岂能大的官家信任呢?” 韩绛最后一个发表意见:“是啊。介甫。此法表为帮助我等摆脱困境。却也不无陷我等于不利的嫌疑!” 王安石摇头说道:“目的如何。我等先不论?王某只是想问想出此法之人。才能如何?” 众人都不肯说话。 王安石自好又说道:“朝中不少人也都希望大宋能改革弊端。然而他们想了几十年。都制定不出一些可行的法子了。因为他们不务实际。只会拿些老夫子的话来空谈一翻。改良之法虽然是基于王某几法之上修改而成。不过确实可以cao作。这是毋庸质疑的。单是这一点。此人就比那些没有一点经济之道的人强太多了。一旦有了条件。官家信任。也许也要做出一番事业了!这点你们没有意见吧?” 众人还是没有说话。不过王安石知道他们是默认了自己的观点。笑了笑。又道:“你们知道改良之议是谁最先向官家进言的吗?” “不知!”郑侠代众人说出了自己的疑问。最后又代表众人表示了他们的不解。“老师知道是什么人?” “司马君实!”王安石深情复杂的缓缓点出了一个人名。 “要坏!”一听到司马光的名头。韩绛就暗暗叫坏。他是河北出身。又久在京城。比在座几人都要清楚司马光在京城的影响力是如何之大。神宗以前的宋王朝。政坛上的势力基本上都是北方为首。就是录用进士。亦有歧视南方之人的传统。他们认为南方之人比较狡诈。不合圣人之道。能不用就不用。 真要说回来。在座之中。除了韩绛。其他诸人。都是南方人。王安石父子老家是江西的。而吕惠卿与郑侠。则是福建的。都是的道的“南人”。这些人远离京城。对朝堂的深层规则不熟悉也很平常。司马光是北方人。自小扬名京城。一路仕途。大多在北方经营。交游广阔。与不少朝廷重臣皆是交好。而这些人。又大多是北方之人。像宰相韩琦。也是河北之人。对司马光的赏识。可比王安石要多了。 整体说来。在同等情况下。王安石的到朝臣支持的力量。肯定比不上司马光。韩绛担心的正是这点。一旦司马光也表现出非凡的改革能力。那么以后王安石这边要出点什么事。官家也多了一个选择。而且看上去这个选择比王安石这点还要好上几分。 韩绛倏的又皱紧了眉头问道:“介甫。君实你我皆是熟悉。更是了解他的为人才情。论为人品行。那自不必说。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出可以指责他的人来了;论才情。治史之功。亦是当世无两。莫可匹敌。至于为政之能嘛。处理政事。也是一把好手。可他中正为人。处理政务。也只是循着规矩做事罢了。兼之目光长远。往往能胜任别人不能胜任的职位。可也止于此罢了。其经济之道。一般而已。若说到创造变法举措。说老实话。与介甫你比起来。还有一段差距。介甫你说君实他……” “哈哈。子华是想说王某太过恭维他了?”王安石有趣的看着韩绛皱的更紧的眉头。“然而这改良之议。确实是他先上的。王某这里就有他写的奏章。子华要不要看一看。君实的笔迹。想必子华是不会陌生的!” 韩绛突然笑了。道:“介甫。给你这样一说。韩某的兴趣也来了。你就不要卖关子了。和韩某说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 王安石也笑了一下。道“还是子华了解王某呀。知道这是王某在苦中作乐的把戏呢!”接着眉头微微皱了一下。神色更是复杂了。微微感叹。“子华。也许君实是欠缺了一点经济之道。不过他有一个好学生呀。就一个学生。却是太出色了!” “学生?介甫是说沈子贤?”韩绛一愣。 在王安石感叹的时候。一旁吕惠卿目光更是闪烁了。低着头不知想些什么。良久才抬起头来看向王安石;至于王也不笨。知道父亲的意思。脸色更是白了一下。目光似火一般燃烧。 “介甫的意思是这个改良之法是沈子贤弄出来的。借君实之手上奏?”韩绛又是不解的问。 王安石叹道:“此人才华如何。子华你作为他的直接上司。会不清楚?亦是一个经济好手呀!君实有他相助。刚好补上缺陷。如虎添翼呀!” 韩绛半是不信的道:“介甫。也许指点君实另有高手。不一定就是沈子贤了。他还年轻。纵有才华。亦是有限吧?” “这可是官家亲口与王某说的!”王安石亦是苦笑。“起初王某也是不信。不过听了官家转述他的话之后。才明白过来。司马君实所上奏章。确实与他关系莫大!”顿了顿之后。稍稍把从官家口中听到的有关沈欢的观点拿来与众人说了一说。 韩绛却笑道:“介甫何需忧虑。君实纵是有再聪明有才的学生。这个学生。不也是你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