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六章 继任 (第1/2页)
忙!这是沈欢现在唯一的生活节奏。用他的话说。就是“忙得像狗一样只能吐舌头喘气了”。 由不得他不忙。以他现在的官职。现在是龙图阁学识。馆阁高职。应酬颇多。而且大多是一些无法拒绝的聚会。因此只能时不时去亮一下相。算作附和。最为难的是在三司做盐铁副使。王安石制置三司条例司没成立之前。变法事宜。一切都是三司之人去做。沈欢这个位置。上不上。下不下。不能像高层一样稳坐钓鱼台。也不能像底层一般无所事事。只能一切都是自己上马。亲历亲为。 这种情况在王安石成立三司条例司之后。有所改观。对方对他的不信任。完全把他排除在外。有什么事也不交代他去坐了。他也不以为意。乐得清闲。以为有好日子过了。没想到司马光现在成为裁军的总负责人。一上马。第一件事就是把沈欢拉入他的行列----司马光认为此事是沈欢提前。自有作为。不想让他浪费在外。 沈欢没有办法。只能以三司副使的名义去协助司马光。去的时候。奉命带了三司拨过去的五十万贯钱。裁军是件大事情。特别是前期工作最多。需要一一制定方略。从哪里先实施。到哪个阶段又是另一个工程。都需要提前确定。沈欢只能参照后世的做法。把那些调配之发说予司马光知道后。两人商议。才形成条文。在这点上司马光颇为依仗他。沈欢越来越觉得自己在司马光一方地地位。有向王安石那边的吕惠卿的形象发展。参与制定条令。说好听是能力出众。说不好听是狗头军师! 因为邮政是个很陌生的东西。除了沈欢。连司马光也不大了解。更不用说底下办事那些官员了。为此沈欢只得处处现身说法。直到舌干口燥才让让人满意而去。种种事情压于一人。说不忙是假地。而且这个忙大有呕心沥血的趋势。这个狗头军师。也越来越有向累死的诸葛哥哥的方向发展! 忙活了大半个月。到了三月底。具体方案终于确定了。那就是一边由枢密院出面。向厢军讲解这个邮政驿站的好处。统计编排好自愿进去地厢兵。这个工程也需费点时日。因为厢军各地都有。这个邮政驿站。也不能让距离太远的厢兵进去。不然人家肯定不愿意。这样就要枢密院派人到各地去统计安排了。这种事情倒不用司马光与沈欢太过cao心。 唯一可虑的就是建设驿站地事情。在哪建设。由谁建设。都是一大问题。那里建设地问题。这就需要地方官员的配合了。以司马光参政的名义。加上韩琦的支持。底下人倒也不敢太过放肆。配合也会尽力。至于由谁建设的问题。首先肯定不能征用民力。不然大义上这个驿站就难入百姓之心了。 在这个问题上。沈欢不能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在司马光的班子底下。在讨论此事的时候。竟然有个一官员提出了组建建设兵团的概念!他的建议是既然要厢兵到邮政驿站。那不如让那些准备过去地厢兵成为先期的建设兵团。到各地去建设驿站。不够的话还可以从其他厢军中抽出来。给予钱财作为工费。这样的目的是既有了抽人建设的名义。又能让这些人更了解邮政驿站地好处----有了工钱好处。应该对这个新生地驿站有着更深的感情与更大地期望吧?另外通过其他厢兵。也宣传了这一制度。为以后他们自愿加入这个行列打下了基础! 这个建议。沈欢二话不说。就支持通过了!而且对这个提建议的官员奖赏了一番。又委以重任。让他负责建设之事----他也终于可以稍稍摆脱繁忙的事务了!按他们估计。邮政驿站大概还有四到六个月就能付与使用了。而司马光对此也颇为期待。也许年底。他们的邮政系统就能初见成效了。 不过就是他们既期待又忙碌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朝堂震动的事----先有御史几本奏章上去。弹劾宰相韩琦跋扈无理。让官家治他的罪。韩琦作为宰相。给御史们弹劾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本来无甚。不过这次事态的发展。却有了不一样的结果。更令人们有了不少猜测。 御史们一开始的弹劾。官家并不理会----这个不理会也是罪呀。他不理会御史也就罢了。可他竟然连韩琦也不理会。按照惯例。韩琦给弹劾。已经托病在家了。而按照惯例。官家也会好言相劝。让他回来。宰相再作个姿态不肯回来。之后官家再派大员到他家去相劝。让他回来支持朝政。一般而言。宰相也就顺水推舟回来了。然而这一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