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仕途_第一百九十六章 继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六章 继任 (第2/2页)

。却出意外了!

    官家赵顼竟然放任政事堂的瘫痪。并不下旨让韩琦回来。也不让大臣过去相劝。这样一来。就让不少有心人猜测纷纭了。很明显。官家对韩琦也失去了耐心。弄不好就要罢相了。于是乎。更多人行动起来。特别是御史台。像吃了兴奋剂一样---如果这个时候的春药能替代兴奋剂的话。纷纷行动起来。加入了弹劾大列。

    最郁闷的就数御史中丞王陶了。他真的很郁闷。一开始弹劾韩琦的那些御史。竟然一点也不通知他这个中丞。自行弹劾了。按照惯例。这是很反常的。王陶当然会不高兴。然而事情的发生到了他难以控制的地步。也出乎他的意料。为了统合御史台。就算他再不愿意。他也只能跟着弹劾韩琦了。而且弹劾得更加激烈。他以韩琦不到政事堂押班作为攻击之口。让官家治韩琦的渎职罪名!

    一连五天。官家都没有表示可。而韩琦也不能强硬地回到朝堂。这时候。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韩琦真的老了。真的不会再呆在朝堂了!

    韩琦早知道会有这一天。把司马光叫去吩咐了一番之后。他也光棍。不待官家下旨。自己就上了一封请辞的奏章。要致仕回家!

    这道请辞奏章。像是在朝堂这潭水里扔了一大石头。引起的震动更大了。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一时间。朝堂像菜市场一般热闹。韩琦怎么说也是相三朝、立两帝的大人物。几十年经营。此番请辞。差点让宋朝的政坛都颤了一次。

    赵顼想必也不会想到这个结果。接了奏章之后。赶忙下旨说去相可以。但是不允许请辞。说韩相公老成稳重。他年轻学浅。还需这样的重臣辅佐。于是降旨让他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那里是河北。是韩琦的老家。有让人家风光归故里的意思。

    韩琦也干脆。不再矫情。从容地接下旨意。

    四月初五这天。赵顼听从曹老太后的旨意。最后一次召韩琦入宫。问对一番。韩琦的面色很平淡。依然从容。也依然稳重。不过卸了一身重责的他。竟然隐隐有了喜悦之色。

    在福宁殿。天色很亮。一切清晰可见。一见到韩琦那满头白发。赵顼不由悲从中来。想起对方一手把他父皇拉上帝位的情谊。不由又羞又愧。语音呜咽地道:“今日降制。侍中要去。朕不由感伤。大是遗憾!”

    韩琦笑道:“宦至相位。荣耀归里。正是老臣一生心愿。今日得至。陛下应该为老臣高兴才对!”

    “朕……愧对老相公!”

    韩琦听到对方改口侍中为老相公。情知对方确实动了感情。不由也稍稍激动了。为相三朝。还有面前这个皇帝也是自己一力立下的。其中辛酸与复杂。又有谁能能了解呢?

    “陛下。老臣走后。惟愿陛下励精图治。中兴大宋!”

    赵顼抹了抹眼泪。问道:“可有良策?”

    “亲贤臣。远小人而已矣!”韩琦沉声答道。

    “谁是贤臣。谁是小人?”赵顼又问。

    “忠于陛下、为公天下者是贤臣;贼乱天下、为私利己者是小人!但愿陛下能够察之!”

    赵顼点点头。沉吟一番。还是问道:“相公去后。谁可为相!”

    “若陛下只愿守成。富弼、文彦博等可为之;欲中兴有道者。司马君实可为之!”韩琦说完嘘了一口气。早料到官家回向他问继任者。现在终于把司马光推销出去。至于成与不成。就不是他所能主导的了。

    赵顼疑道:“安石何如?”

    韩琦早料到对方会有此问。从容应对。不答反问:“陛下。我朝百年。至您已有六帝。何君之朝最为稳重长久?”

    赵顼先是一愣。最后不解地道:“若说朝政稳重长久。当数仁宗。老相公此问何意。与朕的问题有关吗?”

    韩琦又问道:“陛下。说句冒犯的话。仁宗资质。与太祖太宗相比如何?”

    赵顼脸色顿时沉了下来。这话问得确实有点冒犯了。不过韩琦资格够老。是仁宗朝的遗臣。而他自己又不是仁宗一系。因此倒没有发飙。情知韩琦问得有因。最后配合说道:“以雄才大略而论。稍有不如吧。”

    韩琦笑了:“陛下倒也宽宏。老臣有幸得在仁宗陛下之朝而立。说到对他老人家的了解。也颇有自信。正如陛下所说。仁宗陛下也许不是雄才之人。然而他却是最会为帝之人!”

    “最会为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