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仕途_第二百○五章 水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章 水泥 (第2/4页)

你是好人。也是可以的!”

    沈欢哭笑不的:“小弟要这个名声做什么?”

    “名声是好东西呀。有了他。走路都不一样!”欧阳发还在劝着。

    “名声……”沈欢突然心里一动。像是想到了什么。

    “子贤。怎么了?”欧阳发见状赶紧问道。

    看着欧阳发年轻的脸上尽是疑惑与关注。沈欢笑了。站了起来。走到他的身边。一拍对方肩膀。道:“伯和兄。小弟倒是想到了个法子。至于成与不成。还难说。”

    “什么法子?”欧阳发急急问道。

    “这个嘛。还不大成熟。需要斟酌。再说了。要去实行。需与姜通判说一声。这样吧。等小弟与之商量好了。再通知伯和兄如何。少不的这次要靠报纸来宣传一下了!”

    “那好吧!”欧阳发也不是罗嗦之人。“只要真是做好事。你尽管吩咐!”

    沈欢顿时感动了。欧阳发与司马康一样。都是不好功名之人。一心要在朝堂之外做些益事。只要是好的动机。都肯去时间。不辞辛劳。不怨不怪。这种境界。可比他这个满脑子功利思想的人要纯净的多了!

    欧阳发突然问道:“子贤。据说周云飞最近在忙着一个什么叫水泥的东西?”

    沈欢吓了一跳。以为泄露了秘密。道:“伯和兄。你是听谁说的?难道外面都在传了?”

    欧阳发笑道:“还能有谁。除了周云飞在向为兄吹嘘。还有谁!看他吹嘘的厉害。难不成这个水泥很希奇与厉害?”

    沈欢松了一口气。道:“厉害不厉害。再有一个月伯和兄就知道了。实话告诉你吧。小弟打算用这个水泥建几处海堤与修一条路。这可是新闻素材啊。到时伯和兄可要好好在报纸上宣传一下。最好能让扬州等的的大商贾们都知道。云飞兄的投资都在这里。若是卖不出去。他就真的血本无归了!”

    “啊?”欧阳发听出这东西很值钱。惊奇了。“难道能让他赚很多钱?来时子贤好像说要让他赚上十倍。难不成是靠这东西?”

    “有这东西。不过这个也许比不上小弟即将要做的那个呢!伯和兄就等着看好了!”

    “真的很赚钱?”欧阳发忍不住又问。

    “一年十万贯应该不在话下!”

    “好啊!”欧阳发大喝一声。“原来这个周某人那般有钱。不行。无论如何不能便宜他!这个救助孤儿之事。怎么说也要他出点血!”

    沈欢也笑了。两人又聊一阵后。欧阳发要走。沈欢送他出去后。返回书房。仔细斟酌与欧阳发所说之事的可能性。

    考虑了两三天。自认什么都顾全了。正想请来通判姜谦与之商量。还没请人上门。姜谦就急冲冲的过来了。

    现在已经是七月中旬了。据周季说。水泥作坊基本完工。再过几日即可开工生产了。这是好消息。沈欢一直为此脸带笑容。

    招呼姜谦的时候也是笑脸迎人。坐定之后。奉上好茶。请对方品茗。

    姜谦来的很急。气还未平。坐定之后。茶也来不及喝。就问道:“沈大人。据说你要大修水利?”

    沈欢一愣:“哦。姜大人是见沈某着急那些水利官员想到的吗?”

    姜谦说道:“沈大人。下官能不猜想吗?水利之官。最都在察看海岸。想来沈大人是要有动作了。下官一去与欧阳伯和一打听。知道沈大人竟然要修海堤。还要修路!据说还要用什么新事物!”

    “怎么。姜大人。有问题吗?”

    姜谦无奈的看了一眼沈欢。道:“沈大人。修还堤下官不反对。修路也不反对。因为这是知州大人的权限。下官无权反对。不过有一点想要提醒沈大人。现在才是年中。海州府衙。并无多少余财。而且据说新事物造价不菲。全用来修路修海堤。以后有事怎么办?”

    沈欢不答反问道:“姜大人。现在是七八月。海州临海的两个县。今年想必又有损失了吧?”

    “还好。今年没出人命!”

    “是啊。姜大人都知道用还好来形容。那么明年呢。后年呢?所以啊。为了百姓考虑。这个海堤。要修。而且还要大修。至少要保证海边农作物的安全!”沈欢呵呵笑道。

    “那钱从何来?需要多少钱?”看到沈欢一副胸有成竹的没有。姜谦明了对方还有后文了。不由问道。

    “保守估计。要五万贯修筑海坝。至于修路。也要五万贯!”沈欢给出一个数据。

    “啊?”姜谦吸了一口凉气。动辄十万贯的口气。他从未试过。虚知海州一年赋税最高不过十五万贯。他只是通判。只是从数据上看过而已。至于实物。实在难以想象那规模!

    “不过呢。这十万贯钱。不需海州出一文钱!”沈欢又抛出一个炸弹。

    姜谦已经不能呼吸了:“不用海州出?难道是有人捐助?”

    沈欢呵呵笑道:“正是有冤大头给本官拉了过来!周季这个人姜大人知道吧?”

    “那是当然!”姜谦抹了一把汗。“据说他是随沈大人来海州做大生意的!”

    “他就是那个冤大头了!”沈欢笑的比较阴险。“他说看到海州大海肆虐。交通落后。不忍心看下去。因此自愿拿出价值十万贯的东西来修筑海堤与新路!”

    姜谦愣了半晌之后才正色说道:“沈大人。冤大头的称呼。万万不可再说。如此人物与风骨。实在是当世楷模!请你不要再如此侮辱周老板了!”

    侮辱?风骨?楷模?沈欢脑袋当即死机了。这与那个肥肥的周大胖子联系的上?流着大汗看向姜谦。见对方一脸肃然与认真的盯着自己。才明了对方果真说的就是周季。不由的更是大汗了。

    姜谦又道:“既然有人资助。沈大人要修什么。都是易事了。看来是下官多虑了。”

    沈欢道:“沈某知道姜大人是在为海州担忧。更为沈某着想。这份情谊。沈某自不会忘记!”

    姜谦客气的道:“都是同僚。互相照顾提携。也是份内之事!”

    “姜大人高义。说的正是!”沈欢笑道。“姜大人来的正好。沈某有一个方案。要与大人讨论讨论!”

    “不知是何事?”

    “姜大人看海州民生如?”

    “还……还算可以吧。”

    “大体是不错的!”沈欢说完沉吟一会。“可是也有不尽如人意的的方。单看海州城。孤儿寡老就不少;沈某走访四县的时候。孤苦无依者更是有之。看到这些民生疾苦。沈某真是辛酸啊!”

    姜谦有点羞愧:“下官在海州多年。未能改变现状。真是惭愧!”

    “哦。不。沈某没有怪罪的意思!”沈欢怕人家误会。说的很是紧快。“姜大人是通判。这与你有什么关系呢?何况这种情况。就是京城开封也有。何况的方呢?不过近几年开封里这样的情况少了许多。有点制度。沈某觉的海州也可以借鉴一下。”

    “哦。不知是什么?”沈欢说道:“姜大人。开封孤苦之人少了许多。特别是受灾之人的减少。全因一件事。那就是封爵。先帝在时。开封水灾。为了鼓励更多商贾富豪参与救助百姓。先帝下了一道圣旨。以资助钱财多寡而论。把前几位救助最多的人一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