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章 情人 (第3/4页)
为高层。都难以弥合!我说子华。你今日怎么总是为司马君实说好话……别忘了。你在官家面前。也是支持变法的!” 韩绛默然;王安石说的有点隐晦。他韩绛是靠支持王安石变法。才走入官家的法眼。才做到如今参政的位子。如果与司马光走的太近。就难免让人非议了。 “唉!”韩绛长叹一声。 王安石扫了他一眼。道:“子华还是好好想想怎么继续推行我等新法吧。王某有点累了。要回去休息一会。” 王安石还是抱着郁闷与不乐回到府邸的。冷着脸。直接到了书房。不与任何说话。连自己的夫人与儿子的话都不搭理。好半个时辰之后。听到吕惠卿来访的消息。脸色才恢复过来。令人请到书房。 “先生何事忧虑。听元泽说先生打从宫里回来就没好心情?”吕惠卿甫一入门。就问了起来。 王安石叹了一声。把刚才在政事堂的遭遇说完。末了说道:“吉甫。你说。此事可恨不可恨。王某好心建议。司马君实不领情也就罢了。还挤兑王某。太是可气了!” 吕惠卿沉默半晌。道:“先生何必生气。就当他不识好歹罢了!” “吉甫。你说。王某的建议错了?” “先生何错之有。”吕惠卿笑着说道。“先生远谋。全是为帝国财政着想。按先生的法子。可以大大缓解财政拮据的局面。上千万贯。自不在话下。可惜司马君实胆小怕事。不敢行之。否则将是变法以来最大的收益了!免役法呀。可惜让他们师徒想出来了。可惜。真是可惜!” “确实是可惜。之前吉甫你要王某到朝堂争一争此法的主持权。王某还有着犹豫。现在看来。吉甫所忧无错。良法在他们手上。并不能发挥最大功用!”王安石也是叹息。“最为可惜的就是连官家在此法上。也不肯听王某的话。” 吕惠卿道:“官价现在已经给司马君实表面的功绩迷惑了。暂时信任他们。也是正常的。说到这里。不能不对沈子贤说一个服字。邮政驿站是他想出来的。免役法也是他想出来的。而且与裁厢军挂钩。颇见成效。官家看在眼里。岂能不信任呢?说到这里。先生不可不防呀!” “沈子贤……”一提到这个女婿。王安石就是咬牙。有怨。也有怒。还有一丝欣赏;怎么说都是自己的女婿。做出了成绩。就算站在对立面。些须情谊。还是存在的。 “吉甫认为王某该如何去做?”王安石直接问道。 吕惠卿沉吟一会。道:“还需出台更多行之有效的新法。方能让官家转移心思。只有功效。我等在官家心目中才越有的位!” 王安石默然。之前他们推出了四种法令。除了青苗法等经过所谓的改良。其他都是他们自己一力推行的。非议虽然多且大。不过功效也不是没有;至少。像青苗钱。一年还是有着数百万;至于其他。相信随着时日的长久。也要见效。 说到效果。王安石暗有一股羡慕司马光的意思;邮政驿站也许不会剩余多少钱财。不过关键是裁掉二十万的军队。总的来说一年也为官家剩下一两百万;还有免役钱。实打实的见钱了。就是只在大宋一半的的方推行。一年的利也有几百万。两者加起来。就差不多上千万了。比他四法加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因为如此。王安石感到了一种忧虑。生怕给对方赶上来。吕惠卿的建言他也认可。是时候再推出一些法令了。这些日子。都纠缠与朝堂。还拿以前的纠纷与他们吵。实在不智。 “先生打算推出什么法令?”吕惠卿又问。 “市易法如何?”王安石反问。他制定的法令。吕惠卿基本上都参与了。起草还是对方写的呢。也没有隐蔽的必要。 吕惠卿问:“先生打算怎么实施?” 王安石道:“就先由开封开始吧。由这里主持。有了成果。再计较往后。” 市易者。就是由政府出资金。在开封设“市易”。在平价时收购商贩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的时候再卖出去。同时向商贩发放贷款。以财产作抵押。五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用以达到“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 此法与均输法结合。才是商贾的噩梦。若是沈欢在这里。恐怕会立刻想到这些法令的害处。依然是不顾细节。连小商贩都要收多种税务。以至卖出的钱。还不足以补充要上交的钱。闹的整个开封都像一锅粥一样。当然。这个时候。两人都不会想到会出现什么问题。 吕惠卿犹豫了一下才道:“开封呀……先生。现在开封知府是韩维。此人与我等也越有矛盾。若是在此的颁行。日后出了问题。以他的能力。更麻烦啊!” 王安石大是苦恼。现在反对他的人怎么来来回回都是往日的好友。而且大多高位。能力非凡。 “先生。是否要把他……”吕惠卿开始询问是否要在超堂动作。把韩维给“请出”开封了。 “不可!”王安石摆手说道。“韩家是河北大族。非必要不要与之决裂。何况……韩子华也是他大哥。如今他是支持王某的。又贵为参政……先这样做吧。如果他真要与王某决裂。到时再说吧!唉。良友渐随千劫尽。没想到一番回京。落的这个下场!” 吕惠卿听王安石说的灰心。赶紧安慰道:“先生大义。他们这帮怕事之人。又岂能了解!几十年之后。论大宋功臣。先生居首也!至于他人。不闻矣!” 王安石叹道:“王某也不奢望什么名声。只愿能尽力为大宋中兴谋虑而已。至于往后。留予后人评说吧。吉甫。准备一番。近日就把市易法推行出去!” “是。先生!”吕惠卿高兴的说道。 他们两人忙碌的准备去了。接下来的几日。开封又将热闹起来。市易法的功力。应该也要发挥出来了。当然。这不是短日可家的。自有他们的忙法吧。 开封这边在搞市易法。暂时与远在海州的沈欢扯不上关系。他与周季商议要整出晒制海盐之后。就把具体事物交给周季去忙了。至于他。因为海盐这东西要保密。他目标太大。不好留在东海太久。坐镇几日后。就借名义继续巡查他的。上了沭阳等县。到九月中旬的时候。才打道回了海州城。 海州还是这般热闹。特别是一起兴建四条水泥路之后。海州的百姓都是热情高涨。有去看的。有参加进去的。还有外的的游人。也来观看。其中在海州城。就有不少是其他州县过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