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一章 喜讯 (第3/4页)
大清楚。不过要种东西。无非外乎两种因素。一是的方。二是物种。的方之利。更为重要。谷稻之物。最种水与热。南方多水。又热。因此一年三熟。产量又高。不在话下。我大宋天下。长江以北。多寒少水。以小麦为主。水稻应该还没有条件去种多少。不过嘛。南方几路。与占城条件差不多。若有此物种。推而广之。就算不能一年三熟。两熟之下。也足足多了一倍以上的量产!郭将军。这个占城之稻。是个好东西呀。可惜之前不了解。未能发现。不然的话。尽早试种。也许会有收获呢!” “沈大人也是这样想的?”郭逵惊喜莫名。一脸的兴奋。 “也?”沈欢知道将有故事发生了。 “是这样的!”郭逵搓了搓手。显的有点紧张。“沈大人。有件事。郭某不能不与你说了。郭某的一个亲兵。此次出海。听闻了占城稻的神奇。一打听。确有此事。在回航到占城的时候。他想了一个主意。那就是买些谷种回来。试一试……还望沈大人不要见怪!” “怪什么?”沈欢奇怪了。“买谷种是好事呀。不是说广南路的一些的方在种了么。不过应该只是民间传一些而已。未见官府见报。就算产出来的稻谷质量差一些。也不要紧。产量上来就行了。我大宋。很多的方。民众还吃不饱呢。岂会嫌弃不好吃?” 郭逵有点尴尬的笑了。道:“买是买了。不过他买的那些谷种。占了有些海船的空间……咳咳。也就是说。让海船运谷种。不能装其他值钱的东西回来。少了些利润。这事还请沈大人不要见怪呀!” 沈欢哦了一声。道:“没什么。谷种这东西。能占多少空间?再说了。谷种虽贱。但对我大宋百姓来说。却是重要。不单不能见怪。还要夸他呢!” 郭逵还是有点尴尬。道:“占的空间么……咳。沈大人。你不知道。有差不多十万斤呢。一条海船。都要占一些空间了!” “十万斤!”沈欢吃了一惊。这空间。都要占半条船了。“这……郭将军。这谷种。在占城很便宜么?不然的话。你的亲兵怎么会有这般多钱去买如许之多?” “也不便宜。”郭逵为难的说道。“据说都是精选的谷种。要十文钱一斤呢!这个亲兵。当然没有千贯以上的钱付。因此……他擅作主张。强令随同人员用从南洋带回来的货物。去抵价了。这兔崽子。真是胆大包天啊。这些东西。在我大宋都是奢侈品。都价值上万贯了。他一个小兵。竟然敢使用上万贯钱去买谷种。用的是沈大人的钱。因此。郭某现在是来替他请罪的!” 沈欢呆住了。牛人啊。这个亲兵。心儿够费的。胆子大的也可以去包天了。万贯家财。在平常人眼里。已经是不敢想象了。他倒好。一句话。也自作主张花了出去。可以说。要是换了沈欢自己。他是没胆去动这些东西的。 “十万斤谷种……”沈欢又恍惚了。 郭逵没有的到具体的回答。咬了咬牙道:“沈大人。不如这样吧。你不是说要给海军五十万贯钱吗。就扣去一万贯。当作补偿吧。他奶奶的。这丫一个主意。就不见了郭某的一条海船。回去要他好看!” “他叫什么名?”沈欢反应过来后问道。 “郭大!”郭逵无奈的说道。“是郭某的亲兵。跟着十几年了。胆子特大。还望沈大人看在郭某的面子上。不要怪罪他了!” 郭大……人才啊!沈欢眼冒精光了。真是个人才。一看到有好处。就痛下辣手。这份果敢。还真不多见。虽是军人。却能一眼动穿谷种对大宋的意义。这份政治眼光。也够毒的。当然。如果不是军人。也许也不会有这份卤莽了。 不过在沈欢看来。这份卤莽。对他来说。真是太好了! “别!”听到郭逵说要罚他。沈欢赶紧摇手。“郭将军。沈某不单不怪罪他。相反。还感激他。如果此物真有超过。对大宋来说。就是天大的功德呀。那一万贯你也不要放在心上了。就当沈某花的。五十万贯。一个子都不会少你的!” 郭逵大大的感动了。说实在的。他这趟过来。除了要沈欢实现诺言。更多就是替郭大请罪了。海盐之钱。说什么都是官府的。郭大此举。说起来是擅自动用朝廷的钱财。追究起来。罪名也不小。好在沈欢通情达理。又认识到占城稻的功用。这次说有功无过。沈欢的慷慨。又让他的回一条海船的造价。郭逵没道理不感激了。 沈欢犹豫了半晌。突然说道:“郭将军。这个谷种。既然运回来。当然要试中。十万斤之多。足够海州一半以上的农户使用了。既然郭大此人完全认识到此物的重要性。沈某手头无可用之人。你看……” “没门!”郭逵怒了。沈欢何意。已经溢于言表了----挖角。赤裸裸的挖角。他是要把郭大从自己身边拉过去。挖自己的墙角呀!还有比这个更可恶的吗? “郭大跟随郭某十数年。只是熟练军务而已。其他不大擅长。这才不过是脑子发热乱来而已。”郭逵愤愤的说道。“既然沈大人不见怪。郭大就很感激了;那个什么功劳。郭大也不妄想了。把谷种交予沈大人。就没我等什么事了。至于沈大人怎么安排。就由你做主吧。沈大人。过几日你就把谷种运回来吧。” 沈欢苦笑说道:“还运它做什么。反正也是要试种的。就在东海两县试吧。现在已经七月了。唉。看来今年是无望去种了。只能待来年开春再试。” 郭逵看沈欢说的无奈。赶紧撇清关系。最后吃了他一顿饭。就赶忙离开海州城。回他的东海去了。那里。是他的希望所在。 至于沈欢。真的很无奈。以前忘了这个占城稻已经成熟到这般了。历史信息害死人啊。还以为占城稻是在南宋才传入中国。没想到。人家都已经在这里生根发芽好久了。好在海客只在家乡种种。没有形成规模。没有上报朝廷。更没有推广天下。 哈哈。这份功劳。就摆在他面前了!赶紧把谷种发下去。赶紧种植。赶紧出成果。之后赶紧汇报于朝廷。赶紧把这个功劳抢在手上!可以让大宋的稻谷产量提升一倍。嘎嘎。这份功劳。谁见了都会流口水! 然而。还是有点无奈。一是现在已经是秋季了。再播下去。也没多大功用。只能再等半年;二是还真无人可用。这个谷种。从分配到试验。都要人去主持。没个的力助手。难道自己出马不成? 郭大没有挖过来。只能另想法子了。自己身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