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五章 进京 (第3/3页)
按照之前计划他应该在大学教会数学。不过暂时要拖课了。因为在九月下旬的时候。他地海船又回来了! 经过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去往辽国高丽地海船回航了。十艘出去。依然是十艘回来!只能说。周季他们真是走了狗屎运。海上多风险。人家出海一次。就算不全军覆没也要损上一两艘。他们倒好。两次出海。都安然回航。实在是好运到了极点! 两次好运。实在让他们的心儿肥了胆儿大了。那三十多艘一同出海南洋的计划。也敢提上日程了。周季赶去东海。除了转手从高丽等地带回来地人参与貂皮外。就是大肆搜购各种丝绸瓷器等货物。这一次出海。至多只有一半的海船装上海盐外。其他都是奢果然是好东西!同样是十艘海盐出去。南洋回来的货物共得钱财一百万贯而已。这次足足提高了二十万贯。待到十月。所有的货物都出手之后。又是沈欢与周季地分赃日期了。两人各得二十万贯之利。有钱在手。沈欢立刻又拨了十万贯给欧阳发。按照计划买地构建大学城;接着与周季各出十万贯收购货物去南洋。 另外海州府衙可得八十万贯。再拨三十万贯给郭逵发展海军——不是沈欢不想拨得更多。实在是有钱也发不出去。海军人手也将出十艘海船共同下南洋。一下子就少了许多兵员。就算造再多的船。也没人来cao作了。新收上来地新兵蛋子暂时还用不上! 余下的五十万贯。沈欢只能苦笑地把他归入到海州的财政收入了! 三十多艘商业海船加上十艘海军之船。在十月初浩浩荡荡出海了。那天海上场面壮观。杆帆上百。遮得连海面都不不清了! 按照沈欢与周季的计划。如果快一点。这些海船应该可以在年节前后回来。届时……好吧。他们已经陷入了狂热的幻想之中。周季是幻想可以在两年之后把自身资产提高到百万贯。达到大宋一流富商的境界。沈欢则是狂想把这些获利都作为赋税财政上朝廷。京城诸君会是如何震惊的脸色! 好吧。暂时不说两人狂热地理想。在十一月到来的时候。他们幻想的成就还是没有结果的。天入冬一段时日了。海州刮的冷风从西北方向而来。彻底吹走了海边的暖气。沈欢两人也只能冒着严寒时不时到海州大学客串一把讲师了。 再把目光转移到千里之外的开封。这个百万人口的都城。已经给白雪覆盖住了。皑皑白雪像一层白色的被子。披装而下。裹住了整个天地。 地上白了。房屋白了。天地都白了;花草枯了。树也秃了。连河水也冰住了。 十一月的开封内外。都是冰雪地世界。 这是一个寒冷地季节。然而在月底的时候。开封地人们。从官场到民众。又到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沸腾——苏轼回来了! 那个才华卓著的苏大才子。从西蜀家乡。再一次走入了京城开封!仁宗时候。他父子三人甫入京城。才名就造成了开封的轰动。特别是苏轼。其才之高。在年轻一辈。无人可及。除了后来出现的沈大才子堪堪能敌外。其他年轻才子。在他面前都要逊色三分! 他们兄弟的才华。就连仁宗官家都称赞了! 三年前。三苏的老苏去世。苏轼作为大儿子回家丁忧去了。三年之后。丁忧期满苏轼又打马从蜀地回到了开封这个政治与文化的中心!这一次。他会造成什么样的辉煌赶来的消息而已。开封之人。从上至下都不由期待这位才子入京的日期了。 二十五这日。风雪总算歇了片刻。正值晌午。天色还昏暗阴沉着。两辆马车停在了开封东城门外两三里的一个宽阔之地。 一条小河从这里经过。看不到水流。也听不到水声。河面都是冰雪。小一点的人儿甚至可以从上面经过。 一个穿着皮袍的男子站在了河边。他戴着小貂帽。双眼炯炯有神。紧盯着河面发这呆。不知在想着什么。 他大约三十年许。留着短须。堪堪遮住了下巴。可以看得出。他甚有风度。穿着上有点不羁。甚是豪放。 也不知站了多久。从马车上走下来一位佳人。纵使是穿得多了包裹得严密。依然无法掩盖她曼妙的身材。少妇装扮的她显出了十分风韵。一步一颦都是甚有姿态。 她手上捧着一条披风。走到男子的身边。轻语道:“苏郎。天冷得紧。系上披风 男子转过身来。俊秀的脸淡淡地笑了:“如嫣。我不要紧。你怎么出来了?” 若是沈欢在此。肯定要讶然出声。接着就是哈哈大笑给男人一个拥抱。他不是别人。正是从蜀地入京的苏轼苏子瞻! 这里离开封城不到三里路。他却停下马车。自己出来透气了。那个女人就是昔年的如嫣姑娘。如今的苏轼之妾! “苏郎。该进城了吧?”如嫣帮苏轼系上披风之后。温婉地说道。“昨日苏郎就让人进京通报城中好友。说正午十分到达。如今快到了。也许有人在城门外等着呢。还不去恐怕令他们好等!” “进城……”苏轼呵呵笑了。“物是人非呀!三年了。这个京城。又还有谁能记得我呢?除了我弟自由。这个京城。又还有多少熟人?欧阳老师父子都走了。曾巩师兄走了。连沈子贤也不在了。唉。这个京城的水。深着呐!” 如嫣沉默不知所言。她只是个女子而已。一心想要一个温暖安定的家。其他政治之上的事。她不懂。也不愿去理会。然而苏轼的感慨。她也理解。只能更无奈了。 苏轼又道:“这几年。子由经常来信说若不是有司马相公保全。他早就给外放不知到什么地方了!三年时间。这个朝堂。就让王介甫搞得……唉。当年我还是赞同他主政的。为他摇旗呐喊。如今看来。哼。还是沈子贤有先见之明啊。当年他就料到了会有今日的景况——如嫣。你与我一何。你总该知道吧?” 如嫣不好说什么了。一路而来。王安石新法造成的影响。他们夫妇都有见闻。根本没有达到王安石当年所说的天下安定民生富裕的境地。甚至还相反了…… “苏郎。先进城吧。一切还需以后再周旋了。”如嫣看看天色真不早了。又催促了一下。 苏轼苦笑:“是啊。该进城了!却是不知道这次能呆多久呢?”说完拉着如嫣上了马车。让马夫开去了。 马车缓缓地动着。苏轼距离京城也只有几步之遥了。 按照大纲。此书还有三十万字左右就可以完结了。书生尽量努力这个月完本。感谢一直订阅支持到现在的书友们。支持到现在。你们也不容易啊。呵呵。书生在这里说声谢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