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才 (第3/3页)
己也惊异心头像是松了一口气。吊在嗓子眼的石头也落了下去。 “相府!” 马夫反应过来。没有任何马往司马相公的府邸去了。他的眼很利。依稀能看见王参政大门地人看了方向之后撒腿往府里飞奔去了。 马车缓慢地来到相府门前。“吱”地一声。没事不常开的相爷大门敞开了!马夫通过验证。没有迟疑又把车赶进了府里。到了前院才停下来。 “唰”地一下。苏轼掀开门帘。跨下马车。动作还是很有风度。看不出他心头所想。 当他看到司马光一脸喜意地赶出厅来时。冒着风雪。把本来就已有不少白发地头盖得一片雪白。不由感动了。紧走几步赶上前去。 “子瞻。你可来了!”司马光走上几步。一把握住苏轼的双手。甚是激动地说道。 苏轼淡笑道:“苏某来迟。还望相公恕罪。” “不迟不迟!”司马光大笑说道。 两人相视一眼。苏轼也哈哈笑了起来。 前院不是说话地地方。司马光把苏轼引到大厅。扑落身上的风霜之后。分宾主坐了下来。围在一张小桌旁。桌上摆了一些酒菜。 “子瞻。些须小菜。就当是老夫为你洗尘之宴。莫要嫌弃简陋呀”司马光拿起筷子。让人给苏轼满上好酒。 苏轼笑道:“只要有心。酒就是好酒。菜也是好菜!相公朝政繁忙。依然抽出时间来这份心思就让苏某大是感动 “毋庸客气。喝酒。喝酒!”司马光大笑着配了几倍。 苏轼本来就是豪爽之人。亦好酒。没有客气地喝了几大杯。酒菜下肚。稍稍驱走了严寒。待得酒足饭饱之后。双方都知道。该是进入正题了。 司马光招呼下人把桌宴下了。再奉上热茶之后。让下人都出去。厅里只剩他们两人光放下茶杯。沉静地问道:“子瞻这次回京。打算做到什么程度?” 苏轼早有准备。答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我辈之志愿。苏某虽不才。然而亦是认为为身清正。没有大过大非。又已妻儿。因此前两者算是勉强可过了。当然只剩治国平天下了!” “好个治国平天下!”司马光赞道。“不知子瞻打算如何去做?” 苏轼道:“这不是过来问问相公有何吩咐了吗?” 司马光哈哈大笑道:“吩咐不敢当。只愿能志同道合。一道治国平天下而已!” 苏轼没有绕圈子。直说道:“苏某现在已经做了选择。就不会三心两意。相公但可放心。” 司马光也道:“子瞻的品行。老夫当然了解。否则也不会请你来过了。你苏轼兄大才。能助老夫。当能事半功倍。届时天下平定。自会论功!” 苏轼问道:“相公可有善策了?” “子瞻可有?” 苏轼道:“以当今朝堂的形势。相公与王介甫以是死局。非一方倒下不能制止局势蔓延。老实说了罢。若是一方倒台。以王介甫手下的手段。倒下地一方必无好果。这点苏某更相信相公的人品。大家不过是政见不合而已。只要一方败退。实在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是吧?” 司马光叹道:“子瞻果然是爽快人!这点老夫可以给子瞻承诺。只要朝政恢复平静。天下局势能有好转。老夫就满足了。没有做权臣的心思。子瞻也是聪明人。应该看得出来。老夫虽然是宰相。然而朝堂形势比之王介甫还要逊色!其实王介甫若能好好为之。以他之才。听以劝谏。不急不躁。大有可为!可是他偏偏急于求成。大刀阔斧以至天下汹汹。老夫看不下去才奋起以之想对而已!” 苏轼叹道:“昔日好友。成今局面。诚然可惜可叹!” 司马光默然。他与王安石的关系。天下皆知。也没有隐讳地地方。更可以拿出来大谈。正如司马光所说他平生没有不可与人言之事。与王安石作对。自认也是禀了公心。没有私怨在内! “子瞻观王介甫今之政略突然问道。 “好。亦不好。” “何解?”司马光有点奇怪了。 苏轼说道:“先说好吧。大宋百年积弊。不单王介甫清楚。苏某与相公皆清楚。当年苏某为其鼓吹变法。引导舆论。也是出于要改革弊端地心思;而相公在官家询问王介甫才华如何时。也答说有大名三十年。用之天下安定。想来当时相公也是想改革这个朝政的吧?” “当然。不单当时。就是现在老夫也还在做着改变之事!”司马光坦白承认。“我朝弊端。困于财政。一个帝国若没有钱财什么都做不了。老夫当然认为自己于经济之道并不如王介甫。因此大力举荐。欲要一革朝政。可是王介甫支持变法之后是什么状况。子瞻也有耳闻了吧?” 苏轼点头。道:“帝国困与财政。王介甫治国先理财。因此苏某要说好。观其政略。青苗之法。皆是为了提高财政收入。不无创举!总的来说。不少法令皆是良法。是好地!可叹的是他不注重细节!不瞒相公说。其实苏某在回京之前都还是以为这些法没有多大问题的。可是一路过来。耳闻眼见。总算认为到具体的情况了!” “怎么说?”司马光很是好奇。 “还是那句话。不重细节。也像相公所说地太过急个方田均税法。虽说经过改变。在赋税几何上作了规定。然而苏某一路过来。却听到不少百姓说此法有害。原因是在实行方田时。把田地分成几等。地方上还是有大地主与官僚勾结。把自家上好的田地划为下等。却把百姓贫瘠的田地划为上等。有钱人交地税少了。贫瘠人家反而负担重了!其实此法若是能先划几路来做实验。整出经验之后才分步骤一路路去推行。效果更好!” 司马光默然。良久才叹道:“果然还是发生了这种情况。子瞻。这些可能出现地后果当年此法未刊行之前子贤就提到过。可王介甫一意孤行。不肯更改。以为设置监管之人就行了。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呀。我等在京城看不到地方的情况。是什么只能任他们说了!” 苏轼道:“其实变法之令不可能十全十美。出现问题也正常。然而这是一个万里天下。事关万千黎民。一个小问题加上一个小问题。就会成为动摇根本地大问题!王参政太急了。不肯多等几年时间。唉!” 司马光直率地问:“这就是子瞻选择老夫的原因?” “算是吧。”苏轼也坦承。“其实除了方田均税法。还有均输、市易等法。在地方上苏某就听说了。均输法是在江南实行。为了抵制地方商贾从贡运中谋私。因此由官府来了。结果却是损了商贾地利益。也会造成赋税的降低呀。又引起民怨。就得不偿失了!进京城之前。苏某就打算与王介甫好好说一说。让他做些改变。然而与子由一番交谈之后。苏某也就死心了!” 司马光哈哈笑道:“子瞻这个死心。却是便宜了老夫 苏轼笑道:“多亏相公高看一眼了。苏某惭愧!” 司马光道:“什么高看。子瞻之人。堪为相才!连仁宗官家当年都说了。得你苏家兄弟。就是为子孙得两宰相!如今仁宗之后。已有两代官家。也该是这个子孙享福的时候 苏轼更是叫惭愧了。不过心里却是大动了。司马光是宰相。说你有相才。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要做接班人培养了 “苏某不才。不知相公今后会如何安排苏某去处。而苏某又该去做些什么?” 0点之前应该还有一章长的。不过看看外面天色。响雷了。希望不要闪电。书生这里一闪电厉害的就要停电啊。但愿吧。阿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