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仕途_第二百三十八章 风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八章 风雨 (第2/4页)

也是他对付自己弟弟王安礼地手法,看看他弟弟坐上开封知府之后,每日忙得都没有时间在他耳边唠叨了。这实在是上上之策,又不至于一下子得罪了苏轼,比吕惠卿那太过着于痕迹的说辞要高明多了!

    司马光来之前就与苏轼官职之事,当然不同意了:“陛下,以子瞻的才华为开封府推官确实是太过屈才了。子瞻年过而立,做事也稳重了,就算是做开封知府臣也觉得可以胜任!”

    “开封知府?”好多人都惊讶不已,难道这就是司马光的意思。

    王安石大是怀疑了,开封知府可比推官高好几个等级了,若有大事甚至可以面君,比一般的州府要大得多,地位也高得多,而且作为京畿之地,甚至可以左右朝中形势。就算再喜欢对方的才华,可也没有用高位资敌地道理!

    “陛下不可,开封是天下第一州府,事务繁多又复杂,苏子瞻虽有才华,然而却从未有地方官吏的经验,一旦出了问题,就是京畿重事。这个位子当然要由老成稳重又有经验之人来做,否则难免因起朝中议论呀!”

    司马光倒是笑了:“王参政什么时候也怕议论了?”

    王安石愕然,接着冷哼一声,就是不同意。

    赵顼的想法就很简单了,不管是司马光与王安石的意见他都要考虑一下。王安石提议做开封推官,司马光不同意,想想也确实委屈了苏轼。他这人比较重感情,苏轼是他看重之人,没道理去委屈;再说现在司马光也不一样了,他在朝中作为一方势力,主持免役等法,对于朝廷也很重要,他的想法也不能不思虑。那么推官应该不可行了。

    至于知府,那更不行了!这是赵顼立刻的反应,不是说苏轼的才华不够,而是要上任开封知府,总得为原来地知府挪一下位子吧。如果是现任知府做错了事还有理由拿掉,然而人家不单没有做错事,反而甚有才能,把开封治理得稳稳妥妥。另外这个知府是王安礼,他要大用王安石,就不能太过委屈了人家的家人。连王安石的儿子王他都能以馆阁之士来笼络,对于大名在外的王安礼,更没有慢怠地理由了。也就是说这个提议也不行了。

    “再找一个合适的位子吧。”赵顼只能打哈哈了,“苏卿地才华文章,朕早就仰慕,也极其想把他留在身边日日咨询交流。”

    “那就只有是馆阁之职了。”司马光立刻上前说道。

    “王参政以为如何?”赵顼要照顾到王安石的情绪。

    王安石沉吟片刻。才道:“亦可。”

    赵顼高兴地笑了,道:“那就好。你们合计合计。哪个馆阁之职适合苏卿?”

    “天章阁如何?.电脑看小说访问www.1бk.cn”王安石问道。

    “不可不可!”赵顼先摇头了,“天章阁学士都多如牛毛,这样岂能体现出朕看重苏卿地情义来!再说了,连沈子贤现在都是龙图阁学士了,当年与他并名的苏子瞻又岂能差地太多!”

    王安石愕然。看到司马光一脸笑意,咬了咬牙说道:“那就龙图阁学士吧。”

    “这……”赵顼沉吟了。

    “臣惶恐!”苏轼看事情要定调,赶忙出列,“陛下,沈子贤能为龙图阁学士,那是有着不少功劳。这些陛下都是知道的。臣寸功未立,若为此职,岂不是看轻了有功之士?”

    赵顼倒有点惊讶了,难道又遇上一个有功不要有官要退的司马君实?龙图阁学士与一般的馆阁之职不同,除了翰林学士,就它最尊荣了。有些人努力了一辈子都没有这个机会做成,苏轼倒好。自己给自己退掉了。

    这下赵顼就为难了。

    就在这个时候,司马光暗暗给一边从未发话的韩维一个眼色,韩维则以点头示意,站了出列。

    “陛下。臣有个提议。”韩维一脸方正之色,总让人感觉很正经又严肃。

    对于这位藩邸之臣。赵顼也给足了尊敬:“先生请说。”

    韩维问道:“陛下觉得苏子瞻文才如何?”

    赵顼笑了:“为文之道,朝中亦是无双也!”

    “辩才又如何?”

    “汪洋恣肆!”

    这对君臣地问答很多人都迷糊了。就连赵顼都不明白

    韩维才道:“既然陛下要一个才华横逸的近臣,苏子瞻是足够的了。那么当然以最近陛下的馆阁之职了。”

    “最近?”赵顼反应过来道。“那就是翰林学士

    韩维摇头道:“以苏子瞻的年纪,做翰林学士就难免引起朝中汹涌的议论了,就算陛下愿意,臣也不会同意呢!”

    这下王安石也松了口气,他知道官家向来做事就冲动,比如对他地升迁,就引起了好多轰动,因是看重;现在他也看重苏轼,难保真给他一个翰林学士。翰林学士不比其他馆职,有这个头衔,就是文人之极,甚至可以名正言顺地提拔做宰相了!实在是一个潜力无限的位子,怎么能给予敌对之人呢?不过韩维的反对,王安石也不知道他卖什么关子了,只能等待听下去。

    “那持国先生的提议到底是什么?”赵顼耐不住问道。

    韩维微笑着说道:“陛下,知制诰适合否?”

    “什么?”赵顼几乎是失声了。

    韩维解释道:“陛下,臣为翰林学士既要忙着翰林院之事,又是知制诰,经常要宫里与院里奔波,臣年事不小了,日感吃力。不过又怕宵小占据知制诰这等近臣之职,因此只好忝着老脸霸着这位子。现在好了,子瞻回朝,他的为人臣总是相信的,因此起了让贤之心。请陛下恩准!”

    王安石等人算是明白司马光等人的意思了,原来是为了知制诰,之前说什么学士什么馆职,都是一个以退为进地策略罢了。现在这个才是他们最初的意思,而且看来他们早有谋划,连韩维自己辞职让贤之事都做得出来,非谋定何以为!

    “这个朕要考虑考虑……”赵顼也颇是心动了,知制诰说白了就是皇帝身边的秘书,能日常与苏轼这等才子在一起做交流,他也很愿意;现在为难的就是韩维地去处,他是旧臣,没有一个显赫的身份就要显出他帝王地薄幸了。

    吕惠卿了解这个皇帝,心一动就要成事,何况这又是韩维自己提出让位,根本没了阻碍,他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手占据高位,出列说道:“陛下要三思呀,虽然韩大人自愿让贤,可是他好像忘了苏评事之前一直只是馆阁京官而已,并不曾有过任何为吏经验,草率让出知制诰这一重位,也太过儿戏了!当年官家也打算用苏子瞻为知制诰。后来是韩老相公说不妥,因为苏子瞻过于年轻。恐怕会揠苗助长。当时连苏子瞻都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