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仕途_第二百三十八章 风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八章 风雨 (第3/4页)

感激韩老相公地爱护之意!如今又提此议,岂不是辜负了韩老相公地美意?”

    司马光听不下去了,冷笑一声:“吕起居为何吃现时地饭说旧时地话?三年之前子瞻年不过而立,当然年轻,现在他丁忧回来。孝名在外,才华亦显,知制诰有何不可?连韩大人都自动让贤,你又何必多话?陛下,难道您连韩大人都信不过了吗?”

    赵顼当然只能说道:“持国先生朕当然是尊重的!”

    韩维赶紧说道:“还请陛下体衅,臣自愿回到翰林院做文章之道。苏子瞻大才。足以胜任知制诰了。”

    “陛下……”吕惠卿还要说话。

    “吕起居莫要多言了!”王安石出言打断,“如何决断,由陛下做主,其他不要再争了!”

    王安石的话,吕惠卿不敢不听,只能无言叹了口气。王安石的意思他也明白了,今日之事几成定局。苏轼看来是要做这个知制诰了。如果只是司马光地意思,官家当然要顾忌到韩维的存在,现在连韩维都自愿了,还有什么话说?

    赵顼还是有点为难。看着下面,问起了到现在一句话也不说的韩绛:“韩参政。你是意思呢?持国先生是你的亲弟,你对他此举有何看法?”

    韩绛也是为难啊。他是王安石的亲信,然而亲弟弟就在对立面。加上司马光与苏轼都是熟人,他哪里能说什么反对的话。

    叹了口气,韩绛深感疲惫地道:“一切由陛下裁决

    赵顼点了点头,知道这事不能拖延,免得冷了苏轼之心,沉吟一下,道:“好吧,既然持国先生甘愿让贤,朕当然也从善如流。苏卿,自今日起,你就是知制诰了,还望为了天下百姓多多出力!”

    “臣谢陛下宏恩,必不会辜负陛下厚望!”苏轼也没有矫情,接了下来。这一刻起,他就是皇帝地近臣了,历史在这一刻又改了一次途道。

    “哈哈!”赵顼大笑不已,“能聚天下贤才于一朝,亦是朕之心愿!”

    司马光也笑了。从今日之后,他一方终于也有人打入到官家身边这个堡垒了,不至于再让吕惠卿一家独大。以学识而论,苏轼能出入古今,比吕惠卿还要过之;论口才,自来就是大嘴巴的苏轼也不一定就输于吕惠卿。

    天子身边有人就是好办事,有苏轼与吕惠卿打擂台,总不能事事都让王安石领先一步了。

    治平三年十二月开始,苏轼升知制诰的任命下达之后,有心人都大是震动。而民间对于这个当年的苏大才子一回朝就得到重用也颇感满意,认为朝廷有识人之明。特别是以此作为新闻,刊行发布,闹得京城外的百姓都知道了这事情。还特意发了一些苏轼当年的文章,给他造势,着实又让当年就仰慕苏大才子的士子又疯狂激动了一把。

    司马光一满意,王安石当然就要大大地失意。失意之外,他就加快脚步策划自己的新法条令,他要让司马光一等人看看他的手段!

    苏轼上任之后,除了官家的召见说大道理之外,又恢复了当年风流地生活。年关近了,也没有什么事,大家都在为年节准备。

    这个年节,司马光一方过得颇是惬意,而王安石过得就充实了。

    年节确实很热闹了,特别是苏轼的生活,更是丰富,作为当年地风流才子,年节的聚会怎么可能少了他呢!

    不过春节过后,他终于有一次发挥自己特长地时候了,上元节看花灯,为了便宜,朝中内府说服了官家让市场商贾降价。苏轼看不下去,以知制诰的身份上言道:“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

    他认为官家凭自己地喜好去夺卖灯之人靠以为生的货物,实在不是明君所为。要官家收回成名。俗话说君无戏言,要皇帝改口下达地命令。不容易,苏轼能明着上言,不失直臣的风范。

    赵顼还算个明君,看完奏言之后意识到自己地不对,大度地罢了前命。这事件让苏轼一时为众多朝臣所侧目。

    就在苏轼也大感振奋的时候。治平四年正月十五刚过不久,一场席卷大宋天下的风暴掀了起来。经过三年的准备,王安石掀起了更大的变法风暴。这一次,他一改之前一次一两条法令地做法,而是一股脑儿都抛了出来。

    整整七条之多,涉及军事与教育。再加上之前的经济之法,几乎就涵盖了整个社会的各种事务了!

    此七法是为:

    保甲法:制定。乡村住户,每五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有两丁以上的农户,选一人来当保丁,保丁平时耕种。闲时要接受军事训练,战时便征召入伍。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用以防止农民的反抗,并节省军费。

    裁兵法:整顿厢军及禁军,规定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测试士兵。禁军不合格者改为厢军,厢军不合格者改为民籍。

    置将法:废除宋初年定立的更戍法。用逐渐推广地办法。把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cao练军队,以提高军队素质。

    保马法:神宗时。宋朝战马只有十五万余匹,政府鼓励西北边疆人民代养官马。凡是愿意养马的,由政府供给马匹,或政府出钱让人民购买,每户一匹,富户两匹。

    军器监法:广设军器监,负责监督制造武器;并且招募工匠,致力改良武器。

    太学三舍法: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三舍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要求以后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

    贡举法:“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准备今年的春闺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

    种种法令,涉及到了方方面面。自来就反对王安石变法太急的司马光当然不同意了,从这些法令里他看不出有多少有利地。除去军器监与置将法这个确实有利于军事作战的两法外,其他他都要反对。

    裁兵法就不必说了,他当朝宰相都在做着这等事务了,他觉得王安石的做法太粗暴了,不论是把禁军降为厢军,还是把厢军直接改为民籍,都要降低这些人的收入。军籍之家没有其他收入了,这样安排,简直就是要他们地命!虽然本意是为了强兵,可是这样做无非是增加民怨罢了。

    再说了,已经有他的邮政义战和免役钱是做着裁军地事了,你再来凑合,不是添乱做什么。虽然自己的做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