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仕途_第二百六十四章 三步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四章 三步走 (第1/2页)

    二颍接下来的动作并没有拖拖拉拉,大报考虑了个耽世日早朝的时候,立刻令人宣旨擢韩修为参知政事,由于再过一天就要出发去泰山,三司事务来不及交接,暂且让他兼着三司使的职位,待得从泰山回京。再做定夺。

    这一道圣旨下去,喜的人自是欢喜,愁的人也自愁着。

    不过连韩修本人,也没有时间去做什么宴请之事,众人也没那个心情去恭喜新任的参政。盖因明日一早天子祭拜过宗庙祖宗。就启程往泰山而去了。

    这次随行的大臣之中,有宰相司马光、参知政事王安石、参知政事兼三司使韩绮、翰林学士弗维、知制诰吕惠卿、起居舍人王安礼,还有其他比较重要的大臣,另外还有一干皇室子弟以及一干权贵。

    加上护送的禁军护卫,四五千人之数,浩浩荡荡,出京城,一路往山东泰山而去,”

    海州沈欢方面,五月底收到天子已经出京的消息时,也加紧脚步规哉筹谋。

    这一天一大早,他把一干人马都召集到自己的书房,

    除了沈欢,其中有海关总使苏轼、海州通判范一农、总负责人欧阳发、以及沈欢的兄弟大宋的富豪周季。

    总共五个大男人。一下子就把本来不是很豪华宽敞的书房挤得没了多少空间。

    五人围坐在一起,书桌已经给清空得差不多,由下人送上了网沏不久的热茶。

    雾气袅袅,茶香弥漫。

    打量过众人之后,沈欢首先开口:“诸位兄台,今天难得五人一起聚在一起,中午就留在小弟家吃饭吧。好好聚一聚

    众人面面相觑,还以为沈欢会在如此庄重严肃的氛围下大谈政务之事呢。没想到第一句听到的却是家常客套之话,不由大出意料。

    众人之中,周季与沈欢的关系最密切,闻言不由白了他一眼,嚷道:“子贤,你一大早让我等过来,就是想请我等吃上一顿饭?耍说吃饭喝酒。你家的东西都比不上我家的酒楼

    沈欢愕怅一笑,道:“只怕以后很难有机会凑得这般齐全了。”

    众人一愣。既而反应过来,皆目露惊喜之色。

    “子贤,你的事情成了?。苏轼急切闻道。沈欢摇摇头,道:“谈不上成,今日接到司马相公的信报,说官家与他们等人。二十那天已经由京城出发,大概能在下个月初七八达到泰山脚下。诸位啊。官家封禅泰山,说起来我等还是始作俑者,你们回去要天天念佛诵经,让菩萨佛祖保结官家一行人平平安安,途中千万不要发生什么意外,否则我等就要遭殃咯!”

    众人闻言皆是浑身一震,心头压力倍增。

    沈欢又道:“小弟也就不矫情了,明着说吧,这次我等出力让官家泰山封禅,是为了能让他有个借口来海州看看。而凭借这个天下第一州的成就,最终目的却是为了小弟能够提拔回京。说回来,还是小弟的私心在作祟,全是为了自己的前程嘛”。

    欧阳发闻言不悦地说道:“子贤这话莫不是看不起我等,否则为何说这些消遣之语?你的为人,我等还不了解么?你想回京,那也是为了朝廷,为了司马相公。家父早些年写过。斥责小人之党。颂赞君子之党。我等如今行事,不无朋党之意。然而我等却是君子之党,是为天下苍生谋利。

    谁敢说司马相公不是道德君子,他会是小人佞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所作一切皆是为了反对祸乱朝政之人。如今司马相公在京城双拳难敌四手,子贤想办法回京,那是公事好事,岂能说是私利?。^^百度搜,阅读本书最新章节**

    在座之中,除了周季与欧阳发没有混迹官场,其他都是宦海沉浮之人。沈欢、苏轼、范一农,都可以说得上是王安石变法的受害者。而欧阳发的父亲欧阳修,也是由人陷害弹劾才去了官,说起来,这帮人还真是志同道合的难兄难弟,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

    苏轼附和欧阳发:“正是。子贤,自两年前苏某丁忧回京踏入司马相公的府邸,我等就是同一根绳子上的炸锰了,同一条船上之人,就不要见外了

    范一农话比较少,只是不住点头。

    周季作出瞪眼怒气冲冲的样子:“子贤。你这话就不把我等当兄弟了吧?。

    沈欢大是感动,感激地说:“诸位的理解,小弟就此谢过。好吧,言归正传,我等继续谈正事。”

    “但请吩咐众人应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