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五章 春风也有伤心事(七) (第1/2页)
任怀元细思量,发现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 以长公主的权势,若想要那女子不好过,不会采用如此拙劣的手段。 换言之,她根本没有让长公主出手的资格! 一叶障目,这么浅显的道理他竟未明白! 所以,当年殿下她才懒得解释? 她咄咄逼人也是因为自己的不信任在先?反而误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执着了多年的事实,突然就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现另一种真相,任怀元心潮起伏…… 长公主见他沉默不语,以为他尤自不信,不由愈发委屈: 别人一言不发他就信,自己说了那么多,他偏一句也不肯听! 还说与人无私情? 没有私情,你惦记她半辈子? 说到底,还是她赢了,自己趾高气昂地发了一通宣言,什么不让他惦记别人要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如今看来都是笑话,她就是死了,也在地底下看热闹吧? “……得不到的永远最好,早知道,无论如何我也会派暗卫守着,让她好好活着,嫁个好人家,省得你惦记……” 长公主半堵气半后悔,真假都有。 若早知道,就不让她死了……自己与驸马不和,她就是根源之一! “好了,她的事与咱们无关。” 锦言一拍手,现在不是个人思考时间,本庭还没宣判呢! “现在,我们来原故事的真实版本,” 摒弃了种种附加情节,故事的梗概应该是这样的: 有一女暗慕某公子,甘愿为妾。某公子不知。 有贵女亦倾慕公子,且由父辈做主定下婚事。 因贵女曾偶见他二人交谈场景,误以为二者有私情,遂在亲事敲定后在此女面前宣告某公子的主权所有。 此女眼见妾位无望。悲伤之余,听闻父母为自己许下亲事,不愿就范,就一面将情意告之公子。一面一哭二闹三上吊,未必是真要寻死,或许为自己做个交代也有可能…… 结果丫鬟爽约归迟,一不小心假戏成真。 “……综上,某公子既不曾与该女子有私情,亦不曾与她谈婚论嫁,甚至连其心意也是订亲后才知; 贵女虽误会在先,但当面提点实属正常,于己是紧张在意自己的未婚夫婿,于他。是为该女子好,免得她继续痴缠,害人害己,甚至连累家族……” 长公主是大老板,在公正的前提下有倾向性的敲边鼓也能理解。 况且她没做错。那女子若不死心,对驸马勾勾搭搭的,事发后,绝对是要祸及全家的。 “……那她为什么要死?” 锦言一摊手:“因为我中意他他不中意我?因为母亲相看的亲事不好?因为被心仪之人的未婚妻刺激?” “能选的路有很多,怎么会偏选了条绝路?若情深所致,为何要私下递诗?既未曾有私情,更不曾始乱终弃。明知对方定了亲要娶贵女,还送这种东西,明显是给人招灾惹祸,哪里有半分为他着想?” 驸马是个好人,但这种偏要将别人的死因揽自己身上的自做多情,真是令人不喜。锦言对故事中的黄衣姑娘好感欠奉—— 你暗恋人家,要么就偷偷暗到底,反正你喜欢他是你自己事,未必需要他知道; 要么你早点挑明,成就成。不成就死心!反正目标定的是妾位,痴缠硬赖就是。 偏这位,开始矜持着,后来见没戏,才去表明爱意,这不是添乱找麻烦嘛! 这点事驸马爹居然没看明白? 定是个怜香惜玉的主! 锦言偷偷给任怀元贴了个风流情种的标签。 …… 她这一番话,委实令任怀元震惊! 不管哪个朝代,社会对于男人的认知向来如此,觉得一个男人越优秀,围绕身边的女人也就越多,要不,怎么只有皇帝能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寻常男人只可三妻四妾? 男人更喜欢在“男女关系”上彰显自身的雄性本质,所以,虽然长公主误会自己与这女子有私情,导致夫妻不和,但内心深处,他还是颇有番虚荣的—— 有女子爱你爱到求不得宁愿赴死的程度,足够满足男人的虚荣心,一辈子都有了沾沾自喜的炫耀资本了! 所以,他从未认为那个女子的爱慕夹带着私欲—— 不管自己是否有情,她是因恋他在先,被长公主教训在后,决然赴死的,他不但辜负佳人美意,还令人丧命。 从未深思过那女子的行为有无不妥…… 锦言的这番解读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明明是她小孩子家家的乱讲,偏偏愈琢磨愈觉得有道理: 她既然知道自己赐婚尚主,费尽心思地给自己递什么情诗啊? 本就无瓜葛,更谈不上有情。 在那个当口,她这种行为明摆是找麻烦啊,本来无事,白纸黑字反倒成了证据,传出去,无事也成了有事! 明明已赐婚尚主,还与别的女子纠缠,这对他个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