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 春风也有伤心事(七) (第2/2页)
对整个任府都非常地不利! 任怀元后知后觉,惊出一身二十多年前的冷汗! 好在没传出去,长公主虽然与他大吵了一顿,却将此事压下了…… 这女子,为何要这么做? “……原因嘛,无非有二,要么情窦初开的小姑娘暗恋无果,虽然不成,也想让意中人知晓自己的情意,并无恶意;” 既然你们俩都挑明,那我也往明处上分析: “要么就是故意添堵,制造点误会麻烦什么的,上眼药呗。后面再哭哭闹闹几番寻死,效果就更好……” 男人不都这样,先知芳心暗许,自然洋洋得意,又听她数度轻生,一颗心自然就偏过去了,哪怕之前没印象。这下子也记住了—— 佳人为自己要死要活的!你记不住人家,还算男人吗? 这种心理是最本真的动物属性,是“性”的一种原始驱动力,无关乎人品道德。 估计那小姑娘原本可能真是私下偷偷犯花痴。知道他尚主后,未必就真想表白,偏被长公主刺激了一通,咬牙跺脚,心脑发热,就写了酸诗递出去了…… 至于寻死什么的,可能是不满意要订的亲事,才闹腾的,一石二鸟什么的…… …… 浪漫悱恻的才子佳人艳情,被锦言举着小刀。一一拆解,呈现另一种或许真实的版本,冷酷理智地令人发指! “……我师父早说过,哭哭啼啼要寻死的,都不是真想死。无非把寻死当成手段来使。真正生无可恋一心寻死的,都是避开人悄没儿声地把自己解决了……” 这位举着貌似名为“客观分析”的小刀,还拆分着呢—— 刚才他们吵的时候,锦言可是听得真切,说是那姑娘绝过食、上过吊,换了好几种死法,惊吓几次。最终才把自己折腾没的…… 最重要的,这次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丫鬟迟归! 玄机就在这迟归二字上呢! 若是没有迟归呢? 准时回来了,不就正好撞见?不应该马上呼救,上前抢救? 上吊,上吊。没吊上去,自然死不了…… 如果时机拿捏不好,真吊上去又没人发现……嗯,晚上几分钟,可就真玩完了。 所以说。上吊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儿,没有再三确认各方条件都到位的前提下,不能轻易模仿! 象堂姐卫锦云,心里主意已定,镇静自若,没露一丝破绽,贴身丫鬟、自家亲人,没一个察觉到反常的! 而且,她还深思熟虑选了个不连累父母亲人的死法—— 锦言闲来无事在与水苏闲聊中曾打听过锦云生前种种,尤其是暴毙之前的言行举止,对她的死因心知肚明: 喜欢夹竹桃啊…… 还用来插瓶? 难怪医者判为心痹之症。 …… 是啊…… 这时,长公主也反应过来了,宫里真一心寻死的女人,怎么样都能了结,反倒是那些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往往都是有目的地折腾。 漏洞百出,她竟没看明白! 也不敢去细想。 无意闻听死讯,她是有几分唏嘘的,可惜了!没觉得她的死与自己有何关系。 谁料接着任怀元满腔怒火杀来,口口声声指责她仗势欺人,逼死无辜! 她又惊又怒又气又恨,断然否认。 她们才是未婚夫妻,他竟为个外人诬陷自己! 果然是有私情啊…… 大吵一通。 自此芥蒂深成,彼此都不去碰触。 一个认定二者有私情,所以才将她视棒打鸳鸯,逼他爱人轻生的罪人; 他心里另有他人,她能怎么办? 解释?从何解释? 提此事自取其辱? 一个以为对方青红不分,草菅人命,为一点莫须有就累及无辜,又以为伯仁因我而亡,暗自内疚…… 提此事做甚? 她做都做了,难道还能抵命不成? 斯人已逝,他若不合时宜地讨要说法,再累及她的家人呢? 误会的种子就这样种下去,渐成习惯的延续,经过近三十年的成长,盘根错节、繁盛茂密。 甚至,连当初他们见面的旧地方,都被冷落多年。 任怀元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定下来别院,长公主就一直不阴不阳,原来,她以为自己借此凭吊故人? 真傻……他当时只想到这里距城最近…… 树轰然倒地,繁枝密叶也在瞬间奇迹般地消失不见…… 她向来端方高贵,竟也会向假想敌宣告: 驸马是本宫心仪之人…… 忍不住去捕捉她的视线,心里就热热的…… ps: ps1:带孩子去看大熊猫,话说,国宝真是将生命在于静止发挥到极致,整整一个小时,它坐在那里一动未动,除了啃几口竹子外,淡定如雕像。 ps2:谢谢桃源在心中、寻找于晴的粉票票,今日受熊猫反刺激,双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