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6章 欲攘外必先安内(二合一,含粉红五十加更) (第1/2页)
第206章欲攘外必先安内 征兵令一出,益州世家们的家里便炸开了锅。\\、Qb⑤.coМ//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反对。反对,再反对。 可惜,枪杆子捏在别人手里,再加之,刘备、诸葛亮、法正等当权人氏全率先作了榜样,高调的让适龄子弟尽数去里正那里报了名,登记在册。世家们是一根小辫子也抓不着。 古往今来,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只要不抢了他们的口粮,一般情况下他们是很难起来反抗滴。更何况,傻子都看得出来,这道法令或多或少是有利于他们的。所以,无论世家们如何在暗地里煽风点火,也挑动不起益州普通民众的“民愤”。就这样,益州本地的世家们被这道征兵令孤立了起来。 可是,世家们也不是傻的,怎么会看不出征兵令后面的险恶用心?现在他们真的超级怀念刘璋父子统治的往昔岁月。于是,他们开始向东州派频频示好,抛媚眼。 然而东州派中掌管实权的是法正和孟达。孟达是唯法正马首是瞻滴,而法正本人也是征兵令的制订者之一。所以,可惜了世家们的一片芳心。 既然东州派的路子走不通,世家们便掉头找上了荆洲派。也不知道是谁最先得到了消息。说诸葛大人的夫人终于回府了。一时间,平常门庭冷落的诸葛府热闹了起来。前来递门帖求见的名流夫人们络绎不绝。 黄硕最烦的就是这种夫人外交了。 这些夫人象是事先商量好了的一样,人人都会带上一个或一串十三四岁以下、打扮得象朵花一样的女儿。她们一坐下,先是赞美黄硕漂亮大方,然后就开始卖力的夸乔儿和毛头两兄弟,简直就成了才冠益州的绝代双骄。吧啦吧啦的说了个天花乱坠之后,夫人们便话锋一转,吩咐自家带来的闺女要向诸葛家的大姑娘好好学习。可怜滴,这些女孩子中不乏正在吃奶的bb。也不知道奶娃们听不听得懂。 刚开始的时候,黄硕还是很受用的,可是,越听越不是滋味。感情这些女人是上门来推销女儿的啊。 渐渐的,黄硕的耐心被消磨得精光。一听到门房送来帖子,禀报说某某夫人携爱女前来拜访,她的太阳xue就突突的直跳。 宝宝见了,笑道:“娘,你完全可以不见啊。” 黄硕叹道:“我这还不是怕影响你爹的名声吗?”为官者最怕的就是被人戴上一个“骄横”的帽子。并且是官越大,越红,就越怕这个。 宝宝不以为然:“难道你就不怕旁人说爹拉拢人心吗?” 黄硕闻言大惊,这可比“骄横”的名声可怕多了。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捧杀!连宝宝一个小丫头都想得到,她居然想不到。唉,她实在是不适合于搞政治。 于是,诸葛府很快就传出诸葛夫人病重的消息。 谁知,世家的夫人们串门更勤快了。先前没借口都要找借口上门,如今有了现成的借口,不去凑一角真的对不起自己这地主之宜的身份。 无奈之下,黄硕关门放宝宝。林氏帮着打边鼓。反正,一来,诸葛果同志年纪小,童言无忌嘛。二来,赏荷会上,那是有目共睹的。诸葛家的大姑娘厉害着呢。 一连让几家夫人落了个灰头土脑之后,串门热终于渐渐冷却了下来。 而诸葛亮也终于出手了。他在一次半正式的官方酒会上“不小心”的爆料,诸葛家的第一条家规就是不许纳妾。所以,他们家的子侄向来很抢手,就连眼下走路都摇摇摆摆的诸葛钰小朋友都是名草有主了。 刘备借着三分酒意,打着酒呃为他作证。生怕众人不信,他还抖出了当年黄硕把荆洲世家们送来的美人们嫁给军士们为妻的陈年往事。 “所以,孔明的府里是没有歌姬舞娘的。”刘备说的是摇头晃脑。 在场的男士们均向诸葛亮投去了怜悯的眼神。诸葛家的男人们为了一朵花,硬是失去了整片花海,真真的可怜。 只要是男人看到这种眼神就难免不尴尬滴。诸葛亮摸着鼻子笑道:“嘿嘿,其实主公只说对了一半。这完全是亮的主意。大汉风雨飘摇之际,身为大汉子民怎么能只图享乐呢?所以,亮吩咐家里的女人们要勤检持家,不养闲人。” “好一个不养闲人,勤检持家。”刘备当即鼓掌大赞,“我很惭愧。这一点做得不如孔明。所以,从今天起,刺史府的仆妇减去一半,府里的各项开支用度均要适当缩减。省下的开支,尽数用于军队建设。” 法正第一个站出来响应,与会的东州派和荆洲派官员们都很眼力见的跟风。 于是,酒会变成了勤检新生活运动的动员暨宣誓大会。 散席后,包括刘备在内的所有人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裁员。因为抛压过大,成都城里的奴仆价格连续大幅下挫,三天内跌了近六成。 而刘备和诸葛亮等人在民众们中的声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只要想到官老爷们的老婆孩子在家里也和自己一样布衣素食,也要亲手cao持家务,老百姓们顿时就好感倍增。 益州世家们拉拢一派,打倒另一派的阴谋无形中流产了。 搞了几次串联后,世家们又出新招。他们开始秘密的在市面上囤积粮食。 掌管财政的刘巴很快就发现了这种苗头,第一时间报告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也不敢耽搁,立刻向刘备禀报。 刘备听从他的建议,连夜召开了以稳定物价、反通胀为主题的经济扩大会议。无论官职高低,凡是刺史府和蜀郡治所内所有的在家官员全被招来开会。在刺史府衙最大的厅堂内,官员们人头攒动,或坐或站的济济一堂。 刘备将刺史府里能拿来的豪华灯树全抬了出来,摆在大厅的四周和中间,全都点上,将偌大的厅堂照得是亮如白昼。 开会之前,刘备作了简明扼要的发言,鼓励与会的官员们放下心里包袱畅所欲言。诸葛亮亲自担任会议记录员。 又是法正第一个起来发言。他首先承认搞经济不是他的专长,他最擅长的是行军布阵,所以,站在军队的立场上,他认为。粮食是个大问题。尤其当前益州正面对着来自于北面曹军的强大威胁。所以,他提议,打倒世家,收了他们的粮仓。没有理由,益州上下都在积极备战抗击曹cao,世家们却想囤粮大发战争财滴。 所有人都被他的大胆提议吓懵了——这招不就叫杀鸡取卵吗。想当年曹cao在许昌也这样干过。结果许昌世家是倒下一大片,十仅余一二。但是,曹cao也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jianian贼。最后,曹cao还是老老实实的领着军队开荒垦地去了。 会场鸦雀无声,静得只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尤其是在坐的官员中不乏与益州世家联姻者,他们被吓得小心肝狂跳,一个个勾着头连气都不敢往粗了喘。 刘备清咳一声,打破了死寂。他指出囤粮只是益州大户们当中的个别行为,绝大多数的大户们还是好滴。 有了这样的基调,近一半的与会者暗地里松了一口气。 谁知,刘备紧接着又严厉的指出,对于心怀不轨的个别大户,他肯定会采取断然措施。 有些官员的冷汗立马下来了。 诸葛亮一边记录,一边暗自佩服刘备和法正之间的默契配合。 接下来,刘备又指明道姓的让刘巴发言。当众送了他一顶高帽子,说他主管益州经济多年,业务纯熟,最有发言权。 刘巴慢腾腾的抬起头。哼哼唧唧的说道:“其实,去年的收成很不错,官库里米粮充盈。并且官田今年的收成更胜于去年,新米很快就要下来了。就算大户们今年一粒新米也不出售,仅凭官粮,维持个三两年的,完全没问题。所以,主公完全没必要为这个担心。谁爱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