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千秋节 (第1/2页)
第十四章千秋节 大唐开元十二年,八月初五。~ 八月初五,是大唐皇帝李隆基的寿辰。每年逢此,宫中必有大庆。闹程度不让元之庆,宫中诸人、梨园伎者私下便唤这一为千秋节。殊不知,过得几年后,这个名号便由朝中重臣进奏皇帝,正式成为了皇帝寿辰的代名词。 每年在宫中参加寿宴之时,李持盈便总想起当年在五王宅时的那些子。不只是在五王宅,那些在东宫的子也是……便是皇孙,生辰之也一样是冷冷清清的,哪里象现在这般闹…… 坐在云阶之上,距上面皇帝所坐的御座也不过数步之遥,望着阶下广场上载歌载舞的伎者,她怎能不心生感慨? 转过头看过捋须微笑的三郎哥哥,她也不随之而笑。从前那些隐忍、孤苦,便是为今的荣华。 目光瞥过与李隆基并肩而坐的王慧君,她不挑起眉来。轻咳一声,却见王慧君仍是一脸恍惚,似乎根本没有听到她的提醒。李持盈不暗生恼意。 虽然知道这两年来,嫂嫂始终未曾夺回帝心,反让武贞儿在宫中一人独大。可今这样场合,后皇后,嫂嫂实在不该这么失仪。落在旁人眼中,只会落人话柄。 “嫂嫂,”她拨高了声音,又唤一声,在王慧君似乎如梦初醒般转头望向她时,便笑着举起酒杯。“今敬三郎哥哥的人太多,我却来敬嫂嫂。嫂嫂宽厚仁慈,于民,于社稷,是母仪天下的国母;对我而言,却是最好的嫂嫂;对三郎哥哥来说,那就更是贤内助了……我便借此,敬嫂嫂一杯,祝愿嫂嫂与三郎哥哥白头偕老,儿孙满堂。” 听到她最后一句,王慧君口齿微动,神竟似有些激动。反是一六的李隆基,微微笑着,虽然在听,可神却颇有些不以为然。~ 李持盈瞥见他的神,也在心中暗叹。如果嫂嫂膝下有子,大概就是另一回事了。一个没有子嗣的皇后,到底还能在皇后之位上坐多久呢? 只是这些事,却自然不能宣之于口。她笑着同王慧君饮了酒,见王慧君似乎回复了些精神,便又把目光投向场中。 此时,场中歌舞已毕,着彩衣的舞者鱼贯而退。就是那些坐伎班的乐伎也纷纷退下。众人正觉奇怪时,却突听得一声鼓声。接着,便是一声马嘶。 李持盈心中一动,也不由得同众人一般往马嘶外望去。就在目光转去时,她突然醒起。那刚才的马嘶,却不是一匹马,虽然听来整齐,可那样的洪亮,分明至少有数十匹马。 心中一念刚刚闪过,她便觉眼前一花,却见远处,竟有马群飞驶而入。粗看之下,但觉声势浩大,竟似不下百匹骏马。 有不知就里的,不免心惊。可待那马群驶近,才知马上所乘竟个个是未及弱冠的少年。衣饰华美,面容俊秀。所乘骏马亦是饰以彩带,佩以金玉珠宝,又有颈环金铃,行动间铃声钉铃,配着那咚咚的鼓声,别有一番致…… “这是……舞马?”李持盈只觉心口“砰”地一声响,在不自觉捂住口后,才怅然微笑。 那年,王维曾说过想要效仿南北朝宫廷舞技,训练出一批舞马的,只可惜因为那“舞黄狮子”一案获罪,未能万事。却不想,时隔数年,这舞马之技竟果真出现在大唐宫廷之中。只不知,他若是知道此事,会做如何想? 正在心中思忖,便听得乐声大起。却是一曲。在乐声中,但见那百匹骏马,排列成行,在马上少年骑士的cāo)控下,随着乐声欢腾舞蹈。 凝神细看,更觉这百匹骏马,每一匹都体态矫健,毛色光亮有如染油,最难得的却是竟然百匹都是同一节奏。不论是举趾翘尾,还是昂首转,每一个动作,都是恰恰合了音律,竟无一匹踏错步伐。令人抚掌称奇。 就在众人惊叹不已之时,一曲渐入尾声。但见原本分散开来的马儿随着一声鼓鸣渐渐聚集,竟是统一向后退去。于渐逝的乐声中屈膝弯足徐徐跪拜而下。场中,独留下一匹色泽鲜红的高头骏马。与此同时,有人举出一张三层重迭起来的“画”。置于马前。 李持盈凝目望去,但见那马上的少年骑士抿紧了唇,凝神屏气,虽是在微笑,却到底难掩紧张之色。心知必是要做出什么高难动作,便也随之紧张起来。 一声鼓声,声音复起。那少年骑士一提马缰,那匹赤驹便腾空飞起,跃上那张“画”。那匹赤驹,形高大,体格健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