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八章 统一口径 (第1/2页)
齐明远得知永盛地产要做项目调研,说明老吴对项目已经有了意向,他觉得三源矿业公司这边需要做一些准备。 他把万永贵和周军再次召进城里,“上次跟你们提到的事,对方已经有了意向,马上就要进行调研。”见面后,齐明远直奔主题。 “没想到事情进展这么快,对方是想接手大清集团的股份,还是对整个项目感兴趣?”周军对这件事看来是乐观其成。 “对方不想参股,要做就是独资经营。现在只能说他们对项目有兴趣,要说进展,还为时尚早,不过咱们这边需要做些准备。”齐明远说。 “你认为我们需要怎么准备?”老万道。 “统一口径,达成一致。” 老万不解其中之意,“你能说的详细一些吗?” “我的朋友向对方推介这个项目时,肯定要涉及项目对外转让的原因,我不是说了嘛,任何一个接手项目的下家,人家都不是傻瓜,你就是不说原因,人家也要询问。” “这是人之常情,要是我接手项目,也要知道原因。”周军道。 “一般看来,咱们这个项目的产品市场和经济效益都没有问题,你把项目说的天花乱坠,对方自然而然就会问,既然项目这么好,你们为什么还要转让出去?所以,我跟帮咱们推介的朋友编了个理由,说合伙人之间出了问题,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实在没法往下经营了,不得已只能把项目转让出去。”齐明远说。 “哈哈哈,这个理由编的很好嘛!”周军笑了。 “好是好,假设对方在调研过程中找到你们问起来呢?” “哦,我明白你说的统一口径,达成一致的意思了。”老万道。 “你们不仅要明白意思,还要全力配合,把戏演的越像越好。要是找你们两个同场交谈,你们尽量表现出互不搭理,勉强应付的样子;单独交谈时,绝口不提对方,只谈自己对项目的看法。” “这个不难,要是项目本身不行,你非要让我说的天花乱坠,我们可没有那本事。” “还有,问起项目股东,你们谁也不要提起大清集团,因为向对方推介时,我们一再强调只是你们两个合伙。” “说实话,要不是考虑将来,这个项目从目前来看,还真是不错的。”看见自己辛辛苦苦建起来的企业就要转给别人,老万真有些恋恋不舍。 “从感情上是有些舍不得,但咱们不能只顾眼前,不顾今后呀!”周军在这个企业投入的精力最多,说起来他对企业的感情最深。 但在大事上,他愿意跟随齐明远和大清集团的脚步,他认为跟着他们走,肯定吃不了亏,大清集团用了十多年时间,发展成为年产值超过五百亿,在东兴市首屈一指的民营企业,而且这些年来的多项投资,基本从来没有失过手。周军认为,连大清集团这样的企业都想把项目转出去,自己哪有不跟随之理? “对方完成调研后,如果决定收购三源矿业公司,必然要跟我们接触,自然要谈到报价,我们怎么谈?”老万道。 “我正要跟你们谈这个问题,你们回去抓紧让财务科笼笼帐,把历年来的投资搞个汇总,还有一点----,”齐明远欲言又止。 “二哥有什么事不好说?” “当着你们俩有啥不好说的?只不过这话不该我说出来。” “你不好说,那就让我们说,你把事情告诉我们。” “你们兄弟俩这些年为三源矿业公司做了不少贡献,公司能有今天的规模,周军兄弟出力最多,永贵大哥也没少吃苦,如今公司要往外转让,你们的苦不能白吃,累不能白受,怎么也要在原来投资的基础上,让投资有所增值,否则,对不起大家这些年来的付出的辛苦。但是,公司的固定资产都是有据可查的,而且所有设施都要按财务规章折旧,假设年折旧率为百分之十,你们算算,当初的固定资产投资,到现在还剩多少残值?” “明远的意思我知道了,如果仅从账面上计算,三源矿业公司的价值并不高,因为折旧已经使原来的固定资产价值损失大半,但这都是实打实的财务账目,人家肯定要根据账面资产出价。”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来不得半点含糊,但是,三源矿业公司除了账面资产的价值,还有一块最大的价值,那就是矿藏储量。” “对了,二哥你不提醒,我们都快把这一块给忘了,矿业公司嘛,原料就是矿藏。”周军恍然大悟。 “账面上的东西不可更改,矿藏储量和品位却是通过有关机构的评估得到的数据,既然是评估,那就只能是个大概数据,这里面就有文章可做了。”齐明远说话的表情略显神秘。 “哦----,对,对,对!二哥提醒得好,这个话题就此打住,特别是二哥,你不用再说了,这件事确实不应该从你嘴里说出来,都怪我们脑筋迟钝,好了,剩下的事我们去办。”周军反应比较快。 “但我还是要再次提醒你们,找人办那件事,对方一定要可靠,而且不能走漏任何风声,宁愿多出一点钱,也要买他个口风紧。” “二哥你放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