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全球_第四百二十三章:河套之战(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三章:河套之战(七) (第2/3页)

打石国的过程中,世人对高仙芝多有指责,如高仙芝没有信义,搞屠杀,贪财。其实细细分析,这些对高仙芝的指责其实都没有什么道理,首先是说高仙芝没有信义,根据是已经和石国国王和谈,却用偷袭。中国兵法向来是兵不厌诈,李靖夜袭阴山,也是凭借和谈麻痹突厥,而后一举成功,世人多称赞这个壮举,为何高仙芝用这个办法就是没有信义?,中记载

    “伪与石国约和,引兵袭之”,明显是高仙芝为了麻痹石国而用的谋略。

    然后是说高仙芝搞屠杀,其实这是当时战争的常用手段,比如说开元3年之役,

    “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传,自已至酉,屠其三城,俘斩千余级。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孝嵩传檄诸国,威震西域,大食、康居、大宛、、、等八国皆遣使请降。”为何这个时候没有

    “诸胡怒,连兵攻四镇”呢?其实所谓的

    “诸胡怒,连兵攻四镇”只不过是中亚河中地区的西域国家在阿拉伯的控制之下联合进行的一次反攻活动,和高仙芝是不是屠城关系并不大。

    最后是说高仙芝贪财,这一点最为冤枉,兵法有云:“使贪使愚”高仙芝正是完美的应用了这条兵法,所以他的军队才可以保持如此高的战斗力。

    大唐名将李靖击灭突厥之后,被人弹劾说

    “治军无法,突厥珍物,掳掠俱尽”,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史书记载高仙芝

    “颇能散施,人有所求,言无不应”可以明显的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很贪财的人。

    高仙芝旨在恢复唐朝在河中地区势力的行动自然会遭到阿拉伯帝国的反击,怛罗斯战役终于在天宝10年爆发。

    这是一场迟早要打的战役,唐朝要恢复在中亚的霸权就必须击败阿拉伯,而阿拉伯要完全控制中亚则必须击败唐朝。

    关于这场战役,我首先罗列一下双方的实力对比。唐朝方面,主将是高仙芝,副将为李嗣业,别将为段秀实,兵力为安西都护府二万汉军,盟军拔汗那以及葛逻禄部一万人。

    高仙芝时代

    “凡镇兵四十九万,安西节度兵二万四千”怛罗斯之战居然出动安西都护府八成以上的兵马,说明这次高仙芝是下了血本的,也是对即将和阿拉伯的大战有心里准备的。

    唐军虽说是马步混合部队,但是唐军的步兵均有马匹,平时以马代步,作战的时候才下马作战,战斗力极为强大。

    阿拉伯方面的主将是阿拉伯的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手下大将为齐雅德。

    伊本。萨里,兵力为呼罗珊本部宗教战士四万人,加上已经被阿拉伯控制的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几乎所有属国的兵力十余万,总兵力当在十五万至二十万之间。

    在兵力方面,阿拉伯联军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的。在素质方面,呼罗珊是是阿拉伯历代经营的军事重镇,又是阿拔斯王朝起家的地方,呼罗珊骑兵的素质在阿拉伯帝国中当属翘楚,都是精锐。

    地理方面,观察地图以及结合史书我们可以看出。高仙芝翻越葱岭,

    “深入七百馀里”,其实已经在阿拉伯的地盘上作战,阿拉伯在补给,情报等方面占了绝对的优势。

    兵器方面,唐军步兵均用陌刀,威力极大,列阵而出则

    “如墙而进”,rou搏时候威力不减,史载李嗣业用陌刀rou搏

    “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骑兵方面则是轻重骑兵结合,一般使用马槊,在近身rou搏时候则是用横刀,也就是现在所称的

    “唐样大刀”。横刀的锻造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极为先进的,锻造出来的刀锋锐无比,而且步骑两用,制造横刀的技术后来被日本学去,成就了日本刀后世的声名。

    唐军的铠甲抛弃了魏晋的具装铠,演变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重量更加轻,但是防御力却大大的提升。

    唐朝军队在武器上最大的优势是拥有成熟的弩,唐军一般使用四种弩,伏远弩射程三百步,擘张弩射程二百三十步,角弓弩射程二百步,单弓弩射程百六十步在不同范围均可以形成威胁。

    阿拉伯军队在这方面显然逊色不少。由于高仙芝在与阿拉伯大军对战之前曾经围攻怛逻斯城,我们有理由推测高仙芝还使用了车弩,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床弩。

    史载车弩

    “十二石”强弩,以轴转车张弦开弓,弩臂上有七条矢道,居中的矢道搁一枝巨箭,

    “长三尺五寸”,

    “粗五寸”,以铁叶为翎,左右各放三枝略小的箭矢,诸箭一发齐起,

    “所中城垒无不摧毁,楼橹亦颠坠”。阿拉伯步兵列阵之时用长矛配盾牌,是传统的装备。

    阿拉伯的大马士革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步骑两用的阿拉伯弯刀锋锐无比,在唐代就享有盛名,唐杜甫就在里面称赞阿拉伯刀

    “吁嗟光禄英雄弭,大食宝刀聊可比。”阿拉伯骑兵的装备也是长矛加盾牌,并且装备弓箭。

    关于阿拉伯人的盔甲由于资料不足,没有详细的资料。马匹方面阿拉伯人占了绝对的优势,阿拉伯马是世界上最好的马种,这是唐军所不能相比的。

    接下来则是战斗的具体过程,由于这方面中国文献具体资料比较少,所以大多参考国外的资料进行描述。

    高仙芝消灭石国之后,中国在中亚的势力有所恢复,为了对抗高仙芝的进攻活动,阿拉伯联合河中所有属国准备进行反击,高仙芝得到这个情报之后于天宝10年四月,从安西出发,准备先发制人。

    在翻过帕米尔高原,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高仙芝在七月份到达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逻斯,并且开始围攻怛逻斯城。

    由于阿拉伯人早就在准备对安西四镇的攻击,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立即组织了十余万的大军赶往怛罗斯城,双方在怛逻斯河两岸、今天的奥李-阿塔附近展开了决战。

    在高仙芝的指挥之下中国人是极其善战的,靠着步兵的强弓硬弩,高仙芝曾经占有很大的优势,中国骑兵一度完全压制了阿拉伯骑兵,但是由于阿拉伯联军数量极多,高仙芝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战斗进行到第五天,形势突变,中国军队战斗到傍晚之后,葛逻禄雇佣兵突然叛变,他们从背后包围了中国步兵并且断绝了他们与骑兵的联系。

    而阿拉伯联军乘中国军队由于葛逻禄雇佣兵突然叛变而暂时混乱的机会,出动重骑兵突击中国军队的中心,于是高仙芝终于溃败,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只剩下数千人逃出生天。

    在收拢残兵之后骁勇的高仙芝并不甘心,依然想进行一次反击,但是在副将李嗣业的劝说之下终于放弃。

    由于对中国军队在怛罗斯战役中表现的惊人的战斗力印象深刻,阿拉伯人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