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九章 现实主义方法的基础 (第4/4页)
象力。所以,蠢小孩也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甚至是比聪明的小孩更正确的决策。我现在也不完全知道我们当初是不是聪明,毕竟,正确的训练肯定能大大提升逻辑能力。” 功利主义不愿接受自己不聪明的观点,“我除了模仿爱因斯坦这一决策之外还是有一些其它正确决策的,所以,肯定不能算蠢。例如,我并不仅仅认定了一切小孩都算不上明智,也认定了绝大多数人都算不上明智,所以,才能坚决地与传统、长辈、规则对抗。其实,聪不聪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知之明。我很早就认识到,最聪明的小孩也不会有多聪明,不足以独立做出正确的决策,更不足以达到爱因斯坦的水平。这话甚至对绝大多数智人都适用。小孩不愿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的动机和成年人不愿追求价值、真理的动机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利益,都是因为自以为是,相信自己那根本无法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但是,另一方面,我也确实挺自以为是,所以,即使有很多巨大的压力,我仍然长期坚持模仿爱因斯坦,直到我认为我有资格更自以为是之后,才停止模仿,开始自己进行有价值的推理,也相信自己的推理结果。”说到这里,我感慨道:“你因为不聪明而模仿爱因斯坦,我因为聪明而模仿爱因斯坦,这居然都能殊途同归!” 阿梦坚决地把我踢出了被窝,这大概也是纯逻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殊途同归。但是,我没有放弃对价值的关注,“我们小时候的自以为是或许应该算是代表爱因斯坦的部分灵魂自以为是,虽然爱因斯坦本人对自己在这方面的推理似乎并不感到自豪。甚至,我们早期可以近似算作爱因斯坦的灵魂cao纵的机器人。只不过,爱因斯坦的灵魂也谈不上最合乎逻辑,有很多可以修改之处。甚至,他的灵魂即使最合乎逻辑,后续的推理也不是唯一的,可以成为多种多样的独立的灵魂,就像逻辑能产生大千世界中万千独立的粒子、灵魂一样。” 她一边抵抗着我对被窝的进攻一边说:“说到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我想问一下,你努力追求利益结果没有多少利益,却得到了很多价值;一些成功的智人绞尽脑汁获得了很多利益,却没有什么价值;我努力追求价值,在得到价值之外也得到不少利益;当然,还有很多追求利益却既没有利益也没有价值的智人。你觉得应该如何评判哪种人是聪明人?” 在我看来,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既然大家都在推理,整个漫长的推理过程的合乎逻辑的程度就必然是智慧的正确标准,成天想着利益就相当于推理天天犯错却不自知。想着当初自己曾经高高在上地指点她应该如何追求理想、模仿爱因斯坦,我眼泪似乎要掉下来了,“你以后应该少欺负我这种蠢人。” 大概是因为我少有如此可怜、不自信的时候,我攻入或者说被放进了堡垒。我很自觉地继续讲述下去,“现在回想,我从一开始就预料到了以后会很难,所以,花了大量时间思考如何才能度过未来的难关。动机很复杂。也许,我极端厌恶失败;也许,过于热爱理想;也许,太想和你在一起。答案反而相对简单:不顾一切地加强动机。这意味着即使知道有些动机不好,甚至有后遗症,只要有利于在困难的时候帮助我坚持下去,就收留它们,甚至帮助它们变得更强。例如,对财富、奢侈生活、美女的向往。” “你真有些可怜。不过,既然现实主义、经验主义是必不可少的方法,现在也没人知道如何必然地发现真理,就没有必然合乎逻辑的理由批评你的错误。如果未来有人能用完全合乎逻辑的动机、方法、过程发现真理,才会有权说你必然有错。甚至,能解决并不意味着就应该解决,毕竟,在你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中,这远远算不上最迫切、最有价值的问题。” 感受到了怜悯,我不禁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最糟糕的动机就是对你身体的欲望。我很早就希望将来能肆无忌惮地虐待你。” 她冷冷地看着我,“这就太可恨了。不过,我显然没太为难你,你何苦要难为我?”我无法继续装傻,只好住手,顺便给自己找了若干理由:欲擒而故纵;为了未来利益而牺牲现实利益;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直到最后,才想到直截了当地追求价值大概率会取得同样的结果:即使我对她的身体毫不关注,结果也不会有什么两样,那么我为什么就不能始终采用正确的推理呢? 我说:“我努力的动机是非常多元化的。例如,我很早就发现了一些独特的思维方法,虽然那时对其优越性只有模糊的认识,但是我把这视为机遇,不忍心浪费这种机遇。这成了我坚持下去的一个原因。很多事,只要坚持做下去,动机就会越来越多,不仅不合乎逻辑的动机越来越多,合乎逻辑的动机也越来越多,这也是逻辑推理的无限性的一个表现。例如,我想要验证这些思维方法:如果这些方法比前人的方法好得多,那么效率也应该高得多,我应该能以前人几分之一的时间取得价值相同的成果,或者,在相同的时间里取得几倍的成果。当然,从结果论的角度看,我显然低估了这些方法。” “从结果论的角度评价只会反复低估。要从合乎逻辑的角度看,必然合乎逻辑的方法的优越性必然是惊人的。相对于无法合乎逻辑的方法,优越性甚至必然是无数倍。当然,你的方法中只有一些是必然合乎逻辑的方法,优越性没那么夸张。从结果论的角度,你应该这么看问题,通常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虽然投入巨大但是到头来发现了哪个真理?你投入的那点精力却发现了多少?你过于看重没有得到足够享乐这一点。也许,可以这么看,你工作的大部分好结果让我得到了,因为我实现了很多理想,得到了很多价值。” “你还得到了很多享乐。这一结果有点造化弄人,似乎是上天在嘲笑我对享乐的追求。当然,我这也有些结果论。天机难测啊!” 她笑了,“我可以说天不负我吗?” 这种挑衅就太不像话了。在羡慕嫉妒恨的驱使下,我决定冒险试错,反正就算真有什么身体上的严重后果也不会有什么关系上的严重后果。她先是一边抵抗一边说:“我真的不需要。”抵挡不成就变成了“还要!还要!”,这种永不言败模式实在令我上头,大叫“今晚谁先睡谁是小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