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传人在美国_真正的木匠(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真正的木匠(一) (第3/6页)

锅里,或是在开水锅里直接淘米,把沙子淘掉。米煮熟,用笊篱捞在砂锅里(这种带少量汤水的饭叫捞饭,口感软),盖上盖子,放在灶边或用微火把水气蒸干,这样的饭叫干饭,吃着耐饥,但发干不易咽。怎么办呢?把豆面加水搅拌成疙瘩,做半锅煀油加盐再加些嫩菜(或倭瓜条、萝卜丝、豆角丝、榆树钱儿、嫩榆叶、或者其他的季节野菜等)的汤,盛一勺浇撒在碗里的干饭上,吃起来就顺口了。这种饭食叫豆面疙瘩干饭汤。那时,白面属贵物,吃碗白面做的炸酱面条,是高待遇了。玉米面可做成窝头,贴饼子,板儿条,摇球儿等食物,但总显得贫气,不如小米饭高低能就。待木匠,虽然客情在先,但总归是干活的,吃小米饭于情于理都不差。所以,小米饭浇疙瘩汤是木匠一天中吃得最多的饭食。于是,盛饭盛汤成为每天吃饭当中要干的一种较频繁的活儿。不让师傅自己动手盛饭,是怕师傅累着,也是徒弟孝敬师傅的一种表现。师傅呢,自然也乐于手闲,乐于树立和增强自己的尊严。一个木匠,从学徒到自立,到自己带徒弟,是个艰辛的过程。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不容易,提醒和要求晚辈人尊师,也不算过分。

    有人说:徒弟给师傅盛饭确实不过分,但二徒为尊师抢坏了碗,似乎没有必要,有献媚邀宠之嫌,而且有伤师兄弟的情义。也不无道理。故事就是故事。

    现如今,徒弟给师傅盛饭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了。

    木匠喝酒

    吃饭时,主人要是还备了酒,木匠师傅们在吃主食前,总是要先喝一点的。徒弟一般是不喝的。没时间喝是一方面,主要是师傅不准。师傅会提醒他抓紧时间吃饭,言下之意,是让徒弟能更好地伺候师傅们。

    师傅的话,徒弟要认真听,认真去做。不明白的道理,有机会可以问,师傅高兴时会给予解释。但不听师傅的话,交待的事情不办,尤其是当着其他人,师傅丢了面子,失了尊严,生了气,会张口骂徒弟,甚至抄东西动手打。打骂徒弟是师傅的特权,师徒有约定,打伤打死只是失手,不被追究责任的。

    木匠师傅喝酒,只是一小杯,不足一两罢,从不多喝。这样不会加大雇主的开销,更不会留下嗜酒的口碑,也是为了自身的安全。木匠干活离不开带刃的工具,酒喝多了,难保不伤手碰脚,何况有时还要上脚手架,蹬梯爬高儿。尤其怕脑子迷糊,画错尺寸,坏了雇主的木料,坏了自己的名声。

    师傅辈的喝酒,是师傅之间互相满酒,显得关系融洽。一杯酒喝完,不再添酒,更没有劝酒喝的。木匠的喝酒,既不因为喜庆,也不为人际交往,有些应景的意思。主人家办了几个菜,摆满一桌,虽不丰盛,但很实惠。有了酒,气氛更显得热烈,体现了雇主对手艺人的尊重和热情。于是恭敬不如从命。但在徒弟看来,是一种身份和资格的显示。

    满酒时(包括倒茶),必须正倒,不能为了方便,右手握瓶翻着腕子给右边的人倒酒。这是忌讳。据说过去衙门口处决人犯前,要让人犯饱餐一顿,为他送行,免得他死后成了饿死鬼。饭间,衙役伺候着,用的就是翻腕倒酒法。人犯见到这种手法,就知道末日到了。

    徒弟虽不用给师傅们满酒,但忌讳却不能不知道。因为将来他总要加入到互相满酒的行列中。

    饭桌上的规矩

    利用师傅们喝酒的当口,徒弟已经吃了半饱,然后边吃边伺候师傅们吃饭。师傅们吃饭是有规矩的,尤其是“领作儿”的师傅(相当于现在的班组长吧),已经吃饱了,却不把碗里的饭吃净,总要留下一口半口的,然后把饭碗放在饭桌上,开始聊几句闲天儿,其他人有先吃完饭的,也不能把筷子放下,而是把筷子小头向上拿在手里,意思是他们在等着。等其他人和徒弟吃完,待到所有人的筷子小头都向上了,领作儿的师傅才把碗里的一口饭吃净,然后把筷子小头向上一举,于是大家会意,全都放下筷子,并离开饭桌。只要有一个人还在吃饭,其他人是不会放下筷子的,免得他吃不饱,还会觉得尴尬。更不会不顾别人单独离开饭桌。

    雇主们待手艺人酒饭,虽不是大摆宴席,但尽量丰盛。根据匠人的人数,掌握菜量的多少。菜盛放在碟子或盘子里,菜数都为双数,整齐对称地摆在饭桌上。有人出于羡慕,把待手艺人的饭菜叫做“碟菜”。吃“碟菜”的木匠们,对碟里的菜也不是胡乱吃的,也有吃菜的规矩。挟菜时,都从临近自己的一边挟起,循序渐进,但最终不能把菜挟光,总要剩一些,哪怕是一点点。一盘摊鸡蛋,本来就不多,也要剩下一块,哪怕是很小的一块。木匠们饭罢离桌后,每个菜盘中都有堆放规矩的剩余。一般情况下,雇主不陪着木匠一同喝酒吃饭。剩下的菜不是有意留给谁的,而是一种无言的表白:我们已经吃好吃饱了,你看,还有剩余。

    木匠们吃饭时的这些动作,是不用言传的,看上去很自然,很随便。看的多了,随着就学会了。

    木匠的名声

    师傅带徒弟,不仅教技术传手艺,更要传授规矩,传授在本行业做人做事的道理。木匠四乡闯荡生活,靠的是名声。人品好,手艺好是立足本业的根本。技术差些尚可学习弥补,人品出了毛病,坏了名声,谁还敢雇请你。

    木匠干活的场所,是个特殊的环境。他们(有时是一个人)必须要进入雇主的家中,庭院室内,一干就是十天半月,甚至数月半载,接触雇主的生活,目睹雇主的家事。男主人或上工或下田,不可能总在家里陪着,木匠更多的是与女主人打交道。吃饭喝水都由女主人张罗,找东寻西也要女主人忙活,歇息聊天免不了和女主人搭讪几句,有时女主人也因有事临时外出,把“家”就撂给了木匠。木匠成了留守人,还负有看“家”的责任。在这样的环境中,木匠的心态要清净平坦,心思无邪,只一心干好自己的活茬儿。这种修为,从学徒开始,就已深深地溶注于身心。

    “有赃官赃吏,没有脏手艺人”。贪官污吏使用手段伎俩,仍可在官场中继续存在。手艺人坏了名声,连改正的机会都没有。手艺人应是,手不脏,眼不脏,口不脏,心不脏。别人的东西不能偷拿,不该看的事情要躲开不看,张口不可轻佻说脏话。心不脏,是说一不能有邪心,二不能有坏心眼,即使给曾经有过节儿的雇主干活,也要按规矩把活做好,不能趁机报复坑害雇主,故意把活做坏。木匠做出的活茬,是要经年累月被千人瞅万人看的,故意做坏了活,事实摆在那里,一传十,十传百,结果是坏了自己的名声。

    做活偶然出点毛病,在所难免。只要不是故意的,自家心里干净,想办法弥补好就是了。故意和无意是有区别的,“十活九病”,雇主也能理解。再者,有意坑害人未必能如愿。有一个故事警示木匠害人之心不可有。故事说:

    某地某村有一某姓财主,非常吝啬。他要盖一处房宅,请来风水先生选勘宅基。风水先生忙碌一上午,中午吃饭时对酒饭招待很不满意,于是下午故意给财主选定一个五鬼闹宅之凶地。盖房子施工时,木匠对财主的吝啬招待也很生气,于是在钉椽时,故意将正对院门的三根椽倒着钉在檩木上(正规钉法应是小头朝上,大头朝下,反之为倒挂椽,是盖房的一大忌讳)。房子盖好后三年,财主的家运不但没有败落,反而比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