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真正的木匠(一) (第4/6页)
更红火了。风水先生很纳闷,借故前来查看,又查问当时盖房的木匠,才知有三椽倒挂。不觉叹道,人算不如天算,有三支利箭瞄射着院门,五鬼怎敢进宅。罢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故事虽有些离奇或迷信之嫌,但说的是心不脏的个中道理。剔除故事中迷信色彩,规劝匠人规矩敬业,莫生恶念,才是故事的本意内涵。故意倒挂椽的行为,肯定大损那个木匠的名声了。 盖新房,上大梁 春夏之间,气候干燥,雨量少,最宜建筑施工。雇主们都抢在这个期间盖房子,木架活儿大都集中在这个季节里。张家的,李家的,王家的,一家接一家。初春,天气还冷,不适合泥土作业,雇主只好把木匠打做好的柁檩等成品码放一堆,下边垫上木头,上面苫盖些防水物,防备雨雪,暂时存放起来,待气温上升,天气暖和,泥土不冻时,再立架砌盖房屋。 木匠做好张家的木架,挎起家伙斗子去李家了。 仲春二月,大地回暖,百蛰出洞,是盖房子的时候了。 乡村人把盖房子当成大事,破土动工垒砌房基,起房、立架、上梁时,都要选吉日良辰,请风水先生择定时日。房主对风水先生唯恭唯敬,对择定的时日谨遵谨守,并把立架上梁的日期提前通知做木架的木匠。到立架(立起房架的简称)之日,木匠放下手头的活儿,提前赶到现场。房主找来帮忙的人也陆续到场。盖房子是喜事,乡亲们都乐意帮忙,大柁大檩不是一个人能搬扛起的,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互相帮忙已成风俗。 立架的时间把握不是很严格,它只是帮忙人聚拢的大概时间约定。但上梁却将就不得,定在几时就是几时,不能提前,也不能错后。上梁之“上”,在这里是动词。上梁之梁,是指房架的几根脊檩中最中间的一根。如三间房架,是中间一间的脊檩。木匠管脊檩也叫“正中”,它是一间房几条檩中的中间一根。早先盖房,上房的间数讲究单数,有三间以上为房,二间为铺,一间为棚的说法。“梁”是“正中”之正中。立架认日,上梁等时。大架立好,只剩“正中”,上梁的两个人,提前爬到房架上,做好准备,等下面有人喊“时辰到”时,即刻把早已预备在那里的“正中”组装在它的位置上。 曾有一家雇主把上梁的时辰定在午夜子时,两个木匠只好等到深夜子时临近时,爬上房架,等着准时“上梁”。 上梁时,场面很热闹。贴八卦,挂红,放鞭炮,撒五谷,唱喜歌,有不少人围观,但不许怀孕的妇女看。据说,有一孕妇凑热闹去看,“正中”如何也上不到位,后来上梁的木匠抽出腰里别着的斧子,朝“正中”砍了几下……。梁是上好了,但后来孕妇分娩生下一个三瓣嘴的孩子。兔唇是否木匠斧子砍的,只有神知道,不过热闹的地方必然乱些,尤其是施工现场,为了自身和胎儿的安全,行动不便的孕妇还是不去为好。 贴八卦,是为了辟邪。一块一尺见方的红纸上画有八卦图形,贴在“正中”脊檩朝下一面的正中间。用麻绳把几枚铜钱编成钱辫,辫上的第一枚铜钱立着钉在八卦纸中心,钱辫垂挂下来,下梢头是一绺红布条。另有一副红纸对联,“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分别贴在“正中”檩两头的大柁脊瓜柱上,另有“吉宅永安,吉宅永驻”贴在其他柁的脊瓜柱上。太公者,姜太公也,管神之神。有正神在此,诸神且请退出。房主祈求居住平安之意。财神是否也在诸神之列呢?是否日后还要专门请他回来呢?解放以前的四合院,在上房的房后头,专门为财神搭盖一间小屋,叫财神房。解放后,曾有很长时间不再供奉财神。再后来,人们才把财神像请进店堂。八卦是在地上预先贴挂好的,上梁时随梁一起上房的。 上梁时,鞭炮燃响,噼噼啪啪,喜庆气氛更浓。鞭炮声中,把一幅红布搭在梁上,叫挂红。既有驱邪之意,也象征喜庆红火。 原先,唱喜歌,撒五谷,是专由乞丐做的。一只量米用的木斗或柳条斗里盛放着五谷杂粮,乞丐爬到梁上,边唱遍撒,在梁上走个来回,来一番惊险表演(这时的“梁”只是一根光杆圆木头)。乞丐们不请自来,为的是讨几个喜钱。喜钱就放在盛五谷的斗里,五谷撒完,喜钱也进了乞丐的口袋。 解放后,乞丐没有了,有时由木匠上好梁后,顺便撒五谷,喜钱也由木匠顺便收了。木匠不会唱喜歌,这个节目就取消了。撒五谷取五谷丰登之意,喜歌是吉祥话儿编成的。 有时,碰到上梁时下起细细的雨丝,人们会庆祝道:雨浇梁,雨浇梁,风调雨顺福寿长。农民的心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就是好日子。 吉日良辰雨浇梁,有时几家雇主立架选在同一个日子,木匠就忙了,立好这一家的,再赶到另一家去。风水先生只管选吉日,不管木匠忙不忙的。 现如今,盖房时喜庆形式犹存,内容已大改变了。不再贴八卦,也没了撒五谷,唱喜歌,只剩下挂红和放鞭炮。挂红时,多是把亲朋馈送的红彩被面搭在梁上,有时把被面连同包装袋一起吊挂在梁上。“梁”也由三间或五间的奇数正中,随着时势,演变为偶数房间的左中为大了。盖平顶房,没有“梁”,但照样挂红,顺房向把绳子拴在两根立杆上,固定住,把红挂在绳子上,鞭炮声中,也达到了喜庆的效果。 “打妆绣” 几个月的时间倏然过去,木匠学徒经过这几个月的锻炼,已初步学会使用多种工具,掌握了一些基本cao作技术,也习惯了木匠的生活,将沿着学徒之路继续走下去。 雨季到了,木架活儿基本告一段落。春天盖的房子经过自然风干,墙壁不再湿软,房体已经牢固,敞着口等待着门窗的装修。木匠在空房里打做门窗,就近,而且不受夏日暴晒,阴雨天也不影响作业,很会利用天时。 相对“糙”木架而言,做门窗就显得细多了。木匠管做门窗叫“打妆绣”,可见做门窗是精致细绣的活儿。活茬外观质量精细度的提高,要求各道工序,cao作手法随之精细。师傅必须把徒弟由“糙”转带入“细”中。 旧时的门窗与现代的有很大区别,全用窗棂填芯,背后糊窗户纸。后来虽有改进,也只是部分地使用玻璃,并不彻底取消窗棂。理论是玻璃只隔风,不隔寒,影响冬天室内保暖。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采暖设施的进化,人们更追求居室的明亮采光,门窗填芯几乎全部采用玻璃。于是关于玻璃的理论渐渐被人淡忘,而旧时的窗棂门窗,也被人们称为了“旧式”门窗。 旧式门窗利用窗棂的长短,形体和方向变化,可做出许多种花样,诸如步步锦、灯笼框、套方、盘肠、蚂蚁斜、五方卡,等等,等等,方方斜斜,技术复杂。但对于一个成熟老练的师傅来说,做这些民间百姓的普通木活儿,可说是不在话下,轻车熟路。木匠能根据雇主的意愿,把各种样式进行再揉合,做出不重复的花样来,不仅这一家各房间样式不重复,而且各家与各家不重复,既显示手艺,也强化自己的技能。徒弟则大开眼界,大长知识,这些知识眼下只是积累和储备,将来却是他自立后提取资料的库藏。 几种农村家具 机关厂矿有时也雇木匠干活,木匠称之为公家活儿,生产队的叫队里活儿,把给私人干活称之为干乡活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