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六章、第四节 推心置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第四节 推心置腹 (第2/3页)

冲到浪尖,享受大海的阳光。那时,你的感觉,爱就在前方,爱的海洋胸怀是多么深隧而辽阔,湛蓝而透明,温柔而大方,金光灿烂的水面温柔而可爱,那涛声象是情人的蜜语那样甜美,那景色是那样使人留恋忘返,不管爱人离你多远,你会觉得他就在你的身边。”

    高雅雯:“爱是一片蓝天,情是一片大海,海阔天空,任你游。”她回头对女友说:“你喜欢冲浪,踏上冲浪板,就象冲锋陷阵。多么浪漫呀。海波闪闪起伏,你就象一只跃跃欲飞的蝴蝶,扑向万丛的花蜜之中,尽情采食爱的甜蜜。”

    克拉回想往事,心潮起伏:“我俩高中同学时,是他第一次把我带到了海边,踏在了沙滩。我在他的教练下,从此练就一身冲浪的好本事。那时,我俩在浪峰上你追我逐,好不惬意,好不自在,好不痛快。”她好象是在梦中回到了欧洲的海岸,躺在情人的膝上,在那里贪玩:“他是冲浪高手,来自各地的朋友纷纷向他求教,他好不得意,精心教授,简直就是冲浪方面的百事通,技艺高超。”

    高雅雯觉得很奇妙,很想知道冲浪的乐趣:“他知道如何会有大浪出现?”

    克拉拉:“所以,朋友们向他请教。在那些令人难忘的日子里,在海上,会用冲浪人惯用的手势,向他们摆摆手。大声向他们喊道,你大胆些,请放松,祝你冲浪成功。除了冲浪之外,他喜欢冒险生涯,喜欢攀登阿尔卑斯山。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始终耐心地等着那冲浪的一天,浪漫的浪潮更让我有家的感觉。”

    高雅雯靠着拦杆,细心聆听。

    克拉拉觉得高雅雯不仅只是一个新教的朋友,则更象一付兴奋剂,让她冲满了动力。

    望着波涛滚滚的江面,两人触景生情,又切入新的话题。

    克拉拉:“那人…?”

    高雅雯:“啊。爸爸,你出来散散步?”

    高鸿:“啤酒喝多了,出来让肚子透透气。”

    克拉拉眼睛一亮:“您就是高教授?”

    高鸿:“怎么,你认识我?”

    克拉拉欢天喜地地说:“久闻其名,不想今天巧遇你父女俩。真是天赐良缘,感谢上帝,赐福于我。”

    高鸿高兴地说:“你俩真象一对跳来蹦去的小鸟,喳喳地叫得不停。什么好话题,惹得你们那么大的兴趣?”

    高雅雯:“个人私事。保密。”

    高鸿一笑:“每个人都有隐私权。我不打扰你们啦。”

    克拉拉急了:“别走,高教授。我好不容易见你一面。你一走,夜里我会睡不着。”

    高鸿:“什么事?惹得你一见面,就缠着我不放。也好,我倒想听听百灵鸟的歌声。”

    克拉拉:“我有一句话要跟你说。今天晚上,无论如何,我必须要跟你谈谈。只要你有时间,认为方便。我就占用你一些时间,有问题向你求教。”

    高鸿:“如果你知道我住的地方,有事若务必找我,那再晚也没关系。你有问,我必答。我睡得晚,有许多工作要做。所以,你隧时随地都可以来找我。”

    克拉拉:“高教授。2月12日是达尔文的诞辰日。他的《物种原始论》也出版一百多年了。在西方,这本书不但是现代演化生物学的开山之作,还因为涉及认识‘人性’的基本观点,而产生了巨大的人文冲击。听说你对达尔文的进化论,还有新的看法?”

    高鸿:“达尔文,了不起的人,他的著作《物种起源》影响了几代人,是值得尊敬的人。咱们谈的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谈完的事。”他看着克拉拉期待的眼光,只好略微讲了一点自己的心事:“这也难怪,达尔文是西方科学史家研究得最透彻的一个人物。我究竟是在什么时候,首次听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呢?这个问题,连我自己也无法作出准确的答复。我想,大概是在学生时代吧,那时我的知识十分有限,判断能力可想而知。但我知道,达尔文‘不务正业’的大学生活。他在27岁之前,并无志向。他家境好,遵父命入爱丁堡大学习医。两年后,父亲怕他没出息,送他到剑桥念神学。但成绩并不出众。达尔文毕业后,通过韩斯洛的推荐,随着英国海军小猎号到南美洲测量海岸,历时近五年,绕地球一周。他一路搜集的生物标本,以及地质观察,由韩斯洛安排发表。为他赢得了英伦科学界的尊敬。不过,他终于承认:‘我在剑桥那三年,可以说是我一生最愉快的日子。那时我的身体好,总是朝气蓬勃。’这是我最初所知道的他的一些情况。”

    克拉拉:“达尔文因而确定了一生的志向。研究‘自然史’的核心问题,即生物演化。你对此有何看法?”

    高鸿:“当时在大学,有人对我说,进化论是天经地义的,不可怀疑的;我只所以在最近几年逐步背离学到的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是因为我们拥有的种种资料表明,地球的生命来自宇宙中到处存在的一个有生命系统;地球生命起源于宇宙的气体云或尘埃,这些尘埃微粒慢慢地进入慧星,成为慧星的组成部分;最近,有人从天上掉下来的尚未受到地球污染的陨石上,找到了所谓的化石微生物。”

    克拉拉:“科学界是怎样看待的?”

    高鸿:“今天,世界上还有许多科学家看不到这些明摆着的事实,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从学生代起就受到了达尔文主义的薰陶,而达尔文主义是让人相信,生命并不是来自天外,它产生于地球。”他又说:“生命一直是从地球外飞来的,并受到地球外因素影响的。这一切,显然违背了达尔文主义。这就是我长期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克拉拉接着说:“这个问题牵涉到人类起源的问题,题目重大,恐怕不好回答吧?”

    高鸿望着二人:“你们两个,其中一个也好。知道英国的‘辟而唐人’吗?”

    克拉拉:“据我所知:英国著名科学家陶逊,1911年在伦敦南部20公里处的辟尔唐镇发掘了古猿人的头骨化石,英国人称它是在一百多年以前的冰河时期,就已存在的自己的祖先。它现存英国博物馆。英国都以此为荣……”

    高鸿凝神地想着,语重心常地说:“说句不好听的话,世界上就是有一些人,老脸皮厚不怕羞。我想,目前科学界如据此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他很慎重地说:“辟尔唐人如果确实是英国人的祖先,那么陶逊将会得到人们的敬仰,也无可厚非,也是科学界的一重大发现,也算对人类作出的一大贡献。不过,辟尔唐人如果真能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考验,才能真正值得英国人自豪……”

    高雅雯顿时兴致大增,豪无倦意地望着父亲:“爸爸。你对陶逊的发现有怀疑?以前,我怎么没听你谈道过这个问题呢?”

    高鸿:“早在上大学时,当我得知陶逊的发现后,十分激动,又对他十分敬重,简直认为发现人类祖先头骨化石的陶逊先生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其学名是当时的第一流考古学家伍德华,为了记念这个头骨的发现者陶逊而起的。后来,我到英国后,进行了实地考察,又到英国伦敦自然博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