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十八章、第一节 地下城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第一节 地下城堡 (第4/7页)

考虑,才能保证不出问题,保护自己。”

    突然,他发现,穹顶上的一个小圆洞,透下一束月光,地面象铺上一层银霜。婆娑的月影,欲藏还露,如梦如痴地浮在上方。

    偌尔曼贴着岩壁,翘首望顶;“你看,月亮的光辉,正好穿过峡谷,透射到这个山洞里。洞顶有个小孔,把她的清辉撒在洞间。你说,希罕不希罕?”

    纪蒲泰;“借着月光,我仍然无法看清前方,也没见人影晃动。倒是婆娑月影显一种神异莫测的氛围。”

    偌尔曼;“月光紧贴着岩壁闪耀,在黑暗之中不平静的世界,围绕着寂静的危机旋转。除了我俩。对于那些在黑暗中行走的人,在白天和夜间行走的人而言,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不在这里。恩惠之地不给那些贪财图利的人。”

    纪蒲泰;“这神圣之光,是照给那远古人的。我确认,他们早已远逝,但他们思想的印迹却留在这里。现在,我们也只能在岩石之中确认,在最后岩石建造的密室里,想象那些回避的古人脸。谁也不知道远古时期,人类建造这些密室的真实意图和用处。啊。过去的人众,虽然他们不再返回,被人遗忘。但他们的遗产却在歌唱,这里曾是他们生活过的圆地。和睦相处于寂静的天地之中,不受风雨飘摇的影响。”

    偌尔曼;“谁能将这沉睡的人复苏?”

    纪蒲泰;“不管你猜出多少真相,现在你无论做什么都没用,因为那已经是发生过的事了,一切都无发挽回,让历史倒流。”

    偌尔曼;“谁也无法拯救时间,让现代人未看见的景象重新展现。不过,我还是想知道这里过去发生过的事?”

    纪蒲泰:“没错,你需要知道,我需要猜测。我们是走在其中的岁月,带着探险之梦,走在沉睡与探索之中,可结果谁也不能让逝去的人复苏。”

    偌尔曼:“若让我获得超越希望和想象的力量,我不敢当。”

    纪蒲泰:“我们在一起摸索,一起探索。看不见的过去,也只有通过探索,重新发现。”

    偌尔曼:“在实际行动中,通过缜密的思考,才能形成概念,但在概念和实际之间,还有漫长的研究时间和实践。”

    纪蒲泰:“渴求知识是你这个人天赋的能力,我佩服你跟努力去获取这些东西。望你再接再厉。”

    偌尔曼沾沾自喜:“历史没有告终的,因为谁也不能返回历史。”

    纪蒲泰:“这是历史,人类留给我们的遗产。在这里所有都没有终止,无尽头过去的那一切,谁也无法得出结论。因为我们确实不知道人类那暂短的过去,因为我知道时间一直总是向前,历史无法逆转。发生的事,地点总是和时间紧密相连,凡真实的事只真实一次,这就是历史。对于过去,我们只能讨论,而无法解释太多。”

    偌尔曼:“那就让我用这些话回答。”

    纪蒲泰:“好。你说吧?”

    偌尔曼:“望着洞顶上方的小圆孔,让我联想到这个圆形的地下场所,它使我想起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论是古典的城市,或是原始人聚居点的建立,坛场式的平面设计,如同在神秘活动。这不仅是一种纯粹的外在形式,人们以它作为一种转化在人类的实践过程中,即一种神秘仪式中,由纯粹的世俗领域得到了升华。这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畏惧而产生了自然的崇拜,在祈祷中渐渐形成规矩,才将人们带到一个井然有序的世界,并借助坛场的中心向外延伸,到达其它世界的圣地。”

    纪蒲泰:“这种传播都是借助人类的自然迁徙。我想,这种转化为宗教形式的坛场,与充满情感的需要相符合。它建立了这个场所与另一个领域,去传播祖先幽灵的住所的联系,被一块称为灵魂石的巨石盖住了。古人在某些特定的时候建造了这些石屋,也可能是为了那些远游的灵魂居住。”

    偌尔曼:“我祈求我们忘掉咱们讨论的太多,这些想法得好好说说。”

    纪蒲泰:“人类还是保留着它。在佛教禅宗的绘画中,也出现过抽象的园。一位禅学大师曾写道‘在禅宗中,园代表启示,它象征着人的完善。’”

    偌尔曼:“耶稣去世的时候天堂沉默。因此人们产生了一种宗教学说。抽象的坛场形式也出现在欧洲基督教艺术中。最精彩的是大教堂的园花窗,这些花窗是日的自我被转换到大宇宙平面的描绘。但丁在一次梦幻中,曾见过一格耀眼的白花状的巨大坛场。在建筑中,这种坛场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几乎所有文明的世俗建筑和宗教建筑的平面设计都会用到它。在这种庄严的仪式中建立的城市呈圆形。在古代,中世纪的,甚至现代的城市规划中也能见到。这种圆形被称为日轮,它们出现在轮子还为发明的新石器时代的石刻上。具有普遍的意义。”

    纪蒲泰:“无论是原始的太阳崇拜,或是现代宗教出现的园形符号,还是在神话或梦幻,西藏僧侣画的坛场,城市的平面设计以及早期宇宙观的球体概念中出现的园,都无不指向生命中最重要的方面,即最终的整体性。它以其所有外貌特征表现了心理的总和,包括人与自然整体的关系。”

    偌尔曼:“冯。弗兰茨博士将圆解释为自我的象征,在印度和远东的视觉艺术中,四极或八极的园通常是做为旻想用器具上的宗教形象的范式。印度的创世纪神话中,婆罗门和如来佛所呈现的空间方面可以视为人对精神方向的需要的象征。我们还可以将宗教绘画中基督和圣徒头上的光环视为坛场。如来佛对宇宙的四极环视,象征着人类必须将这四种功能结合为一体。荣格博士有过描述,意识的四种功能:思维,情感,直觉和感觉,是人处于从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接收的印象的基础。”

    纪蒲泰:“西藏的喇嘛教中,绘有许多人物的坛场,地位很重要。通常,这些坛场以它与神力的关系来表现宇宙。”

    偌尔曼:“在议论这事的同时,我不是先知。”他用微笑来接受这桩事情。“古人也许不会认识完整的宇宙,把天地压缩成一个球,让它朝着信念的一切问题滚去。”

    纪蒲泰:“谈话就是这样,有些问题不可想象。但我们不能去扼杀前人的创世纪的景象,也不能去修改他们既成事实想象中的景象。”

    偌尔曼:“这就是你对古人修建圆场所作的解释?他们用很长时间所完成的事项?”

    纪蒲泰:“当然。你还有时间犹疑一百遍。因为我所作的简要概括过去简单,我们还有时间在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偌尔曼:“在你的思维里丢下这个问题,不易分辨,又不能令人信服。”

    纪蒲泰:“这些想法是对还是错呢?有些问题不完全是我的用意。至于怎样理解,那还得靠你自己。”

    偌尔曼:“你虽卓有高见,但有点不痛不痒。”

    他在一排排密室旁徘徊。

    纪蒲泰:“我倒乐意听听你的意见?”

    偌尔曼:“欲想到达理想之境,你必须通过未知之路。”

    纪蒲泰:“你讲得头头是道,非常有理,可有些欲想知你所不知。欲想到达那里,可你却不知那地方在哪里?”

    偌尔曼:“是呀。不加思索地等着吗?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

    纪蒲泰:“黑暗孕育着光明,静止酝含着行动。不过,这里不是我们谈话的场所,回头我们再研究它。”

    偌尔曼:“我说过的话,我再说一遍。我们现在到达的地方,已经通过许多曲曲折折的路,并且暗示着生与死之道,至于生死,欲想知而不知。”

    纪蒲泰:“他们就在洞里,我们将跟踪而去,四伏着危机。所以我们走动,他们也在走动,沿着黑暗的小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