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二十五章、第五节 佛教信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第五节 佛教信徒 (第4/7页)

有大批的朋友……’。”

    扎布:“这小女子倒是与牧民们融恰了!”

    偌尔曼:“27日,她有了好消息。刘科泽和诺加(汉族向导)携带帐篷、三匹带驮鞍的马,和安妮泰勒曾拥有的大部分物品出现了。但没有任何属于朋措的东西。诺加占有了安妮的棉衣。她要求还给她。”

    老人:“那为啥,他还给她了吗?”

    偌尔曼:“因为,她希望把它送给没有任何暖衣的朋措。”

    扎布:“安妮的要求没有错,她是为别人才提出的要求!这是个充满爱心的行为。”

    偌尔曼:“可适得其反,诺加突然间,大发雷霆,后又采取了行动。他扑向安妮,用手企图掐死她。”

    扎布:“这个诺加该杀!动手掐女人,不算真正的男人?”

    老人:“欺负弱小的女人,禽兽不如!那安妮后来怎样的结局?”

    纪蒲泰:“危急时刻,数名游牧民赶来抢救安妮,事情才出现转机,诺加最后安静下来,众人告诉他可以留下棉衣,他才稍有解气。但诺加由于对朋措的嫉妒,所造成的动辄发怒的隐患尚未消除。这种深刻的思想根源,从而变成了这支探险队的一种比重新与土匪遭遇更大的潜在威胁。”

    扎布:“看样子,这诺加是不肯妥协?”

    老人:“这才是看不见的威胁!气从妒中生,恶从胆边起!这诺加是不是好东西,还很难说?”

    偌尔曼:“但安妮却掉以轻心,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厉害关系,才造成后来的隐患。9月27日,探险队重新上路了。10月3日,他们到达了黄河岸边。但当时,风急浪大,激流很多,漩涡无数,无法渡河。”

    扎布:“遇到河流阻挡,他们怎么着?”

    偌尔曼:“无奈时,这支队伍只好沿黄河,向上游走了11天,才得以渡河。15—19日,他们由一名女头人带领,在一处蒙古人驻地稍事休息。安妮泰勒很感激,她在日志中写道:‘该女子不太老,待人非常和蔼可亲。’。她又补充说,此人拥有一群600头的牦牛。这两个女子交换了礼物。”

    扎布:“这说明她俩相互信任,建立了友谊。”

    老人:“她们若是男子,就是好兄弟。”

    纪蒲泰:“是的。当安妮泰勒准备重新上路时,‘女头人’委托她手下的两个人,护送他们到达下一个友好的驻牧地。可就在这支装备简陋的探险队出发数小时后,刘科泽由于体力不支,便从坐骑上跌落下来。探险队只好停下救治他,在雪地中宿营。”

    扎布:“那后来的情形……”

    偌尔曼:“安妮泰勒将病人安置在帐篷中,仔细地守护他,细心照料他,喂他喝汤和白兰地酒。同时,大家听到附近山野中有狼嚎,感到势头不好。清晨,病人的状况恶化,挨到午后不久便死去了。因无安可召请,诺加和朋措为他作了仪轨性的净礼。安妮泰勒写道:‘这是一个身材高大的人,似乎很结实,身穿羊皮短袄。’。”

    老人:“事情有时竟是不可思议。仁慈的主将最强壮者提前送上了天堂,而让最衰弱者继续赶往上天之路!”

    纪蒲泰:“是啊!他们留不住脚步,弱者为了到达目的地,卧雪踏冰,在荒野中还在继续赶路。上天正在给安妮泰勒严重的考验。现在这个探险队共有4个人,安妮泰勒、朋措、诺加及其妻子,他们一路缺吃少喝,食物不多,草料稀缺,连藏矮种马也被饿得半死,气候越来越恶劣,但这支探险队没有停下来。”

    扎布:“他们到了哪里?”

    偌尔曼:“他们顶风冒雪,勇往直前。11月4日,探险队到达了一个石头建成的村子。在雪域高原探险,能见到这样的村子,无疑是对这有行人最大的安慰。他们在那里雇佣了新向导。”

    扎布:“有向导就好。”

    老人:“向导叫啥?”

    偌尔曼:“那个藏族人叫本廷,带领他们于10日重新登程,两天后,才经过玉树附近。他们认为在险恶之地旅行,最谨慎的做法是不要停止。所以,他们赶上了一支向拉萨沿途的许多寺庙,提供茶包的汉族沙漠商队。于是,这支小小的探险队与这支商队,穿过了玉树和扎曲河流域的一片危险领土。”

    扎布:“那些时候,这支探险队肯定行进艰难,因为已经到了雪天,但他们还是不畏艰难,继续往前。真算是难不倒的英雄汉!”

    纪蒲泰:“您说的不错,山口和山谷的厚雪再加上道路的泥泞,时时都阻止着他们前行,因此,这支探险队前进的速度放慢。还有更不幸的事情,有3匹马被累死了,其中包括安妮泰勒的那匹小个头白马。而安妮泰勒也由于疲劳或高海拔缺氧又患上了心脏杂音病。”

    老人:“死了马匹,头领又患病,这可是不幸中之不幸?”

    偌尔曼:“出现了这种状况,又是在雪山,有些人开始表现得暴躁不安。特别是诺加的任性脾气成了这种不安的根源。”

    扎布:“那可会产生祸患危险?”

    纪蒲泰:“17日,诺加又因一阵嫉妒心情,不顾一切地用一把刀威胁安妮泰勒和朋措。”

    老人:“他要闯下大祸?”

    偌尔曼:“但本廷成功地制止了他。次日,本廷单独向安妮泰勒提出了一项她并不乐意的可怕建议,从而使她感到失望了。”

    扎布:“本廷提的什么建议,让安妮顾虑重重,犹豫不定?”

    偌尔曼:“本廷声称诺加是个危险分子,他们若继续留下此人,就会冒很大的危险。但如果断地把他辞退,那么他就会怀恨在心,昧着良心出卖他们,剩余的人也会因违禁而被投入监狱,或遭处决。因此,本廷建议杀死他。”

    老人:“安妮泰勒怎么决定呀?”

    偌尔曼:“但安妮泰勒是个信徒,善良的她根本不听:‘我告诉他说,我绝不会同意夺去一个人的生命。’。所以,这支探险队处于危险之中。”

    扎布:“他们是否还在旅行?”

    偌尔曼:“他们的探险活动不会由此而停。11月26日,探险队到达了札锡寺。在此,我需要说明,那里在两年前拒绝向吕推提供食物。”

    老人:“那这支人数不多的队伍,遇到的情景与他是不是相同?”

    纪蒲泰:“我说一下他们当时所处的处境。安顿下后,安妮泰勒与朋措居住在寺院附近的一个窑洞中,她在8天间,与3名西藏尼姑共同分享这间窑洞。她决定暂时不再行动,希望诺加与其妻子在等得不耐烦时,能独自继续前往拉萨。”

    扎布:“他们就这样不走啦。突然停下,会不会发生难易预料的事情?”

    偌尔曼:“是有事情发生。本廷与汉族茶叶商人,一起住在帐篷中,在相隔适当距离的地方,等待事件的发展。”

    扎布:“这俩人很精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