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第六节 血染江孜 (第5/8页)
学专家,就这样完了!” 纪蒲泰:“这在东方学中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呀!” 偌尔曼:“因为,欧洲人没有几个人能懂藏学,他这个藏学开山鼻祖就是为此目的而献身啦!” 纪蒲泰:“所以,霍奇森对于藏学的贡献,是他于1841年出版的一部名著《论尼泊尔的语言、文学与宗教》。” 扎布:“能写出这样的书的人也不得了!” 偌尔曼:“因此,有人告诉我说,此书在欧洲知识界轰动一时,‘在佛教问题上留下了一些大加渲染的议论,不禁让人思考佛教是否果真如此’。1843年,也就是乔玛死后那一年,霍奇森返回英国结婚。但他很快又发现自己很想念东方。” 扎布:“那他后来怎样?” 纪蒲泰:“一年之后,他又返回了喜马拉雅山区,在大吉岭北部的一个山顶上,非常舒适地居住在一间平房中。” 扎布:“他住了多长时间,是否住得惯?” 偌尔曼:“霍奇森在那里共居住了13年。” 老人:“那他一定有事儿可干?” 偌尔曼:“不错,他也不闲!还对于抄经的的酷爱和迷恋,已让位于对自然史的一种同样也是很强烈的兴趣。” 扎布:“那你也说说他的故事?” 偌尔曼:“这个故事也有连续,到了1848年夏季,当时前途似锦的青年自然学家约瑟夫胡克,刚从雅姆罗姆先生组织的南极探险中归来,获悉霍奇森的名气,没有歇息,便急忙去拜访他。” 扎布:“那个青年是想从他身上学习西藏的地理,历史、文化和宗教知识。” 纪蒲泰:“不错,他是怀着这样的学习目的。这两个人在一起度过了数周的光阴,共同采集植物标本,还比较他们的笔记。” 扎布:“他们相互探讨笔记,是准备干啥呀?” 纪蒲泰:“他们计划赴西藏从事一次冒险,以便从那里带回植物标本。” 偌尔曼:“不幸的是,霍奇森病倒了。” 扎布:“那他们的计划完不成啦?” 纪蒲泰:“还好,胡克只好与乔玛的朋友——坎贝尔大夫一起出发。他们对锡金一带的喜马拉雅山麓进行了考察,只进入过西藏边境不远的地方,胡克于其后一部经典性的著作《喜马拉雅日记》中,对此作了叙述。” 偌尔曼:“这也算是对霍奇森为能成行的弥补。1858年,霍奇森返回英国。从此过上了乡间贵族的平静舒适的生活。” 老人:“对此人,大家有何评说?” 偌尔曼:“霍奇森在其漫长生涯的最后几年中,他对英国上层贵族生活并不满足,反倒更喜欢追忆自己在印度度过的那些已经久远的岁月。在英国,大家都非常尊重他,这并非是由于他那些有关佛教的含糊不清的论文,而是由于其青年时代的成就——在孟加拉使用廓尔喀兵团,和决定让人在喜马拉雅山脚下那有利于健康的山地空气中,建造英国殖民者们的白色住宅。” 扎布:“这么说,他的学术成就也没多大起色?” 老人:“看样子,他的藏学成就比乔玛差远啦?” 纪蒲泰:“是啊,对于野外探险,从1840年起,人们不是如同乔玛和霍奇森那样,在佛教的土地上实地考察,而是在欧洲的图书馆与报告厅中研究佛教了。” 扎布:“这说明欧洲当时对西藏的野外探险考察,有些倒退了?” 偌尔曼:“您说得不错,专家们将成为深居简出的研究者,诸如布尔努夫、富科以及其他德国,和俄国学者(如席夫纳、科本等人),他们都是根据在俄国和罗马搜集到的资料而工作的。但当时在其它学科,如自然史、地质学、地理学、民族学和气象学中,人们却放弃了纯思考而向实地考察方向发展。” 扎布:“所以,他们都比乔玛这类寥寥无几的学者,随后的实地考察较晚?” 老人:“这些人不愿担当风险,怎会有实践的学术著作问世?” 纪蒲泰:“说得也是。在19世纪下半叶,研究藏传佛教的人,都不大关心西藏的地理,地貌、气候、历史、民俗和风景了,也不肯下苦功夫去实地考察研究。” 扎布:“为什么这些人不去了解研究呢?” 纪蒲泰:“因为,那些前往西藏地区的人,仅仅把喇嘛教经书视为一种普通的好奇物(正如西藏人所称呼的那样),而仅是经书中的西藏,受神灵和鬼魅sao扰的一片辽阔的不毛之地。” 扎布:“那是他们不了解西藏,更没有很好地学习藏地的历史,宗教……才胡言乱语?” 老人:“只有浅薄的人,才会这么说?” 偌尔曼:“他们认为,西藏那辽阔的荒凉地带,仅是偏僻和寂静,甚至是无限寂静,以至于他们的第一次脚步声,就会打破这种寂静。你们怎样看呢?” 扎布:“这说明他们不懂,对这片土地的神圣,他们更显得无能?” 老人:“所以,他们才不会崇敬?” 偌尔曼:“因此,神圣的西藏,只有西藏人懂!” 纪蒲泰:“西方人有时只是追求一种梦想?西方人虽然是梦想家,但他们有时也不会对梦想满意?有时,他们还必须得走出去,考察那些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样,他们才能著书立说。” 热么:“西藏激发了一些西方人的梦想,但任何一种只想不做的行为,都不会在这片广袤神秘的土地上落脚。” 纪蒲泰:“这就是,为什么禁地西藏的诱惑力,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人们对它的发现和考察,才真正体会出它的价值和意义?” 偌尔曼:“这就是旅行家们梦寐以求的西藏高原!那是一片神奇的世界最高原,它矗立着挡住了人们眼中比高山更难攀登的视线。这就是西方人向往的、幻想中的、希望和幻觉中的神山。” 纪蒲泰:“在世界所以的高山中,西藏在地球上延伸得比这一切更为遥远。” 扎布:“她更接近天际,是人间的神圣之地!” 老人:“我也对西藏佩服得五体投地!” 偌尔曼:“对此,我再无话可说,西藏属于中国。咱们就此谈话告一段落,接着前面纳西的话题继续……怎么样?” 纪蒲泰:“看看,下路了吧?我们这位学友,的确才学浅陋,一开口就出岔子,说个没够。” 扎布:“这没啥?我还能不了解他?他学东西还是很努力的。” 偌尔曼:“我说,队长,怎么样?扎布大叔还是有一点欣赏力的。” 老人:“我看,大家就说到这里。省得争来争去,自讨没趣。” 偌尔曼:“不,这不能算到底。这不过是一出下玩意儿,逗逗乐趣。下面我们还得进行正事。刚才的只不过是前奏曲儿。” 扎布发话啦:“老哥,你还得往下说呀?因为我也看出他们对此事露出迷恋的心情来。” 纪蒲泰:“说真的,我们还想知道?” 老人:“若想知道,你们听听就知道了。” 偌尔曼:“那好。希望你能收下这两个学生?” 老人:“这话虽中听,可,我也不敢冒然收这学识渊博的大学生。” 纪蒲泰:“在纳西方面,我们的确是您的小学生,因为你晓得的比我们多得多?” 老人:“既然说到这里,我自然无话可说。只有继续说下去,才能满足你们。” 扎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