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第四节 男女驮子 (第3/5页)
还得上上下下打几趟水,这是如催命鬼,是苦差事。” 纪蒲泰:“啊。我明白啦。” 偌尔曼:“是呀。马脚子也不傻,力气也不肯白下。事先求神秪保佑,别叫自己倒霉透了,赶上这几件事。” 扎布:“这是马脚子的心里话。” 纪蒲泰:“所以,他们害怕这种不好干的事儿,别轮到他。” 偌尔曼:“那还有啥?这里面的故事肯定多着哩?” 纪蒲泰:“你就不怕老人家磨破嘴皮,来满足你?” 偌尔曼:“我还没有听够哩?” 扎布:“我听你的,也愿让你们把这些故事传出去,好让人们知道这茶马古道,马脚子们确实不易。” 偌尔曼:“喝茶莫忘送茶人吗?” 纪蒲泰也附合着:“再说什么,我也不嫌多。继续,继续……” 偌尔曼:“那扎布大叔还未说,祈祷后,他们怎么办?” 扎布:“祈祷结束后,事儿也不简单。马脚子们祈祷完,大家将靴带交给马锅头,由他搁火上熏一熏,也双手举带齐眉,并口中轻声念道:祷告上苍,下人祈祷,让诸神知道,马帮启程了。一路上的寺庙,神佛,山神,畜神,龙神……保佑筱舟藏的马帮,逢凶化吉,遇险呈祥,大吉大利,消灾祛难,一路平安……然后,马锅头将手中的靴带,分成三份,一边分,一边说:从现在起,这一组放骡子,这一组砍柴,这一组扛水,以此类推,轮到拉萨。” 偌尔曼:“这就是马锅头说的话?” 纪蒲泰:“这样做,算是公平啦。” 偌尔曼:“只要公平,大家就没意见啦。” 扎布:“算你们说对啦。马帮分成几组,马锅头给每两组发一顶帐篷,给每两个马脚子发一个皮袋。” 偌尔曼:“发皮袋有啥用?装水吗?” 纪蒲泰笑了笑,没吭声,接着往下听。 扎布:“这个皮袋可有用,它里面装有骡马掌铁,以及钉子,锤子等换骡马掌所用的工具,还有用来缝缝补补的针头线脑什么的。而且每个马脚子的后腰上,都系上一只碎话氆氇挂包,里面装着喂头骡和二骡的糌粑和木碗。藏语称之为‘普可’。” 偌尔曼:“我只知道马帮是帮人家运货,可不知道这里面的名堂这么多?” 纪蒲泰:“所以,你不要乱插嘴,得听大叔说?” 偌尔曼:“我是忍不住,不问问,他怎么说?” 扎布:“好,你问,我说。” 偌尔曼:“那筱舟藏是怎么回事儿?” 扎布:“常言道,山间铃响马帮来。各组的头骡和二骡,脖子挂响铃,赶头组在头骡二骡的茶包上,各插一面红布方旗,旗子上贴一块由黑金丝绒剪成的‘张’字。表是这对骡马是张筱舟家的,对外称筱舟藏。” 纪蒲泰:“啊。原来是这样?” 偌尔曼:“这真有不少名堂?那接着路上还有什么新花样?” 扎布:“我跟你们讲一个奇怪现象。” 偌尔曼:“你讲,你讲?” 扎布:“我听说过纳西有一个马锅头,曾在藏区草原上见过一个世间,谁也料想不到的奇怪现象。” 纪蒲泰:“那会发生什么事呢?” 扎布:“有一年,马锅头赵应仙,在路上碰到一件事真稀罕。草原上,有一种鸟会跟老鼠,住在同一个窝里,你们说稀奇不稀奇?” 偌尔曼:“鸟鼠一窝,当然不可思意?” 扎布:“是的。我告诉你。天冷的时候,鸟会背起老鼠晒太阳。” 纪蒲泰:“这种物种之间的行为,真反常?” 扎布:“没有食物的时候,鸟鼠饥饿,它们会分工合作,老鼠会扒来果子与鸟一同分享。这事儿,若不是马锅头亲眼所见,谁能想道这种事儿会出现?” 纪蒲泰:“所以,物种之间不光是强食弱rou,还有互相合作,共渡难关。这种鸟鼠同xue的现象,是生物处于极端恶劣生存环境下的突发事件,两者的显著关照一般人很难见到。而这样的生存条件,才造成了鸟鼠之间的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的客观分担。” 偌尔曼:“这个事件,对我很有启发。人象动物一样,走在茶马古道上,同样也处于这种恶劣的环境之中,为了生存,马帮中,谁都清楚齐心合力的好处,你争我夺的恶果。” 扎布:“你分析的不错。这事我经过,若路上遇道麻烦的事情,马锅头会诚恳征询众人意见,绝不会独断专权,让大家犯难。马锅头从善如流,善待大家,马脚子则义重如山,同心协力,若有事轮到自己,赴汤蹈火勇往直前。” 纪蒲泰:“众人拾柴火焰高,单人独己事难料。大家一条心,事事才顺心。” 偌尔曼:“无论什么事儿,还是大家相互关照好。大叔,还有什么事,我们不知道?” 扎布:“我年轻时,走滇藏古道,马帮还有这样一个规矩,马脚子可以一面替东家赶马,一面自己备马驮货。” 纪蒲泰:“这事怎么说,算不算他们合伙?” 扎布:“这你得听我说。若驮的是东家的货,马脚子可以得一笔运费,若驮的是自己的货,赚的钱全归自己。” 偌尔曼:“这样东家会愿意吗?” 扎布:“这是东家对马脚子的顾惜。拿东家的话来说:”自己挣钱,也要让别人找钱。这样大家才不会犯难,钱是挣不完的,不如让大家心里坦然。” 纪蒲泰:“还是东家会玩,马脚子才会聚在他的身边。” 扎布:“这种事儿,一人很难独担。一路艰险,东家重任在肩,他不收拢人心,怎能保证货物平安。” 偌尔曼:“你说的事儿,都是我们收集西藏的史料,你不说,我们怎能知道?所以,我希望你多说。” 扎布:“茶马古道上有民谣:马帮上路驮着货,石门坎的石梯实在多,风餐露宿常忍饿,冷竹关的凉水不好喝,山道崎岖难通过,路上千万别失脚,连跳蚤也会把人蹬下山窝窝。” 偌尔曼:“这民谣,写得是马帮人的真是写照。它提醒人一路要走好,千万看不敢失足,留下千古恨。” 纪蒲泰:“这说明,那时候,敢走康区的汉族商人,要有视死如归的勇气才行。” 扎布:“那可不是。一队人走进山岭中,即便人数有成百上千,也好象马蚁爬山。若从山顶俯视,不仔细看,就看不到。” 偌尔曼:“依我看,在横断山中,自然界的各类生命,都会显得异常渺小,人的生命就更不用说了。” 扎布:“你说得真如事情所遇到的,一个充满发财欲望的商人,被泥石流吞没,如同一只整日里忙忙禄禄的蚂蚁被吞没一样寻常,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纪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