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二十七章、第二节 川藏旧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第二节 川藏旧闻 (第4/5页)

对人视为夹坝对象,屡屡抢劫‘行李,银两等物’,并‘啸聚抗官’,我行我素,朝廷不得不于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派汉,土兵一万二千人’远征瞻对。这次战役因清军官兵敷衍了事,只是到瞻对走了一遭,给皇帝老子交差了事,平叛并未彻底。结果大军走了以后,故态复萌,卷土重来,一切如故。”

    林森暗想:“这老头儿记性真好,那大学者一说,他就记住了。而且还说得头头是道。”

    老头儿:“我看你也是个学者,对这里发生的事儿,不会不知道?你若知道,就说出来,我们交流交流岂不更好?”

    林森:“我看我也推辞不了。我看过一些资料,说说看,不对的地方,请你指教?”

    老头儿:“我不夸耀你是个历史学家。不过,年轻人,我愿意与你分享交流的体会。”

    林森:“现在,我明白你是什么样的人啦。以前,我一直不肯相信您老人家,此刻,也不得不信了。”

    老头儿:“那交流吧?你也说说呀?”

    林森:“我也是看过资料,这地方过去发生过的事,虽然你不是亲身体验,但长期耳熏目染,理解得透彻。”

    老头儿:“你别嫌难为情。你爱说什么,就说什么?你是什么看法,我也管不着。”

    林森:“这对明智之士,就无所谓了。”他笑了笑。

    老头儿:“你早知道,就更好了。不过,我知道,瞻对人是在土司指挥下,抵抗清军的。往下进行吧,我得听听你说啥?”

    林森:“你咋停住啦?”

    老头儿:“该轮着你说啦?”

    林森:“看样子,不说不行呀?”

    老头点点头,但等林森开口。

    林森:“瞻对设立土司也是元代的事。”

    老头儿:“这我倒是头一回听说?那是咋回事儿?”

    林森:“元初,有个名叫喜饶降泽的呷绒僧人,在拜见忽必烈大帝时,表演了一套类似气功,或魔术的滑稽节目:把铁条揉成铁疙瘩。满朝文武看得目瞪口呆,都觉得这人厉害。”

    老头儿:“这人是有些奇怪?竟有这种本事?”

    林森:“正是这种表演,吸引了当朝皇帝。忽必烈一时兴起,由不得自己,封喜饶降泽为呷绒土司。但瞻对是什么意思?我可说不清楚了。还得向你赐教?”

    老头儿:“哈哈。这地名记载上没有说明呀?”

    林森:“所以,你得说说呀?”

    老头儿:“好呀。因瞻对是藏语铁疙瘩的意思,故有人称呷绒土司为瞻对土司。久而久之,呷绒这个地名,就被瞻对所代替。”

    林森:“现在,一般人都不知道这里面的蹊窍,只有学者在论文里间或提到它。”

    老头儿:“事情过去几百年啦,世俗之人谁会知道它?我也知道一件事。瞻对班滚土司的强悍刚毅,曾叫乾隆皇帝头疼不已。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瞻对人抢了大清军官,张凤一行的‘驼马,军器,行李,银粮等物’,而班滚土司拒不交出首犯。于是,朝廷不得不又‘派出汉,土官兵一万二千名,遴选干练之员带领进剿。带队的满意为胜筹在握,可进了瞻对山区,才发觉那儿山高雪深,碉坚寨固,运粮不济,难易攻取。只好谎报战绩,搪塞乾隆。”

    林森:“这岂能是搪塞的事。那乾隆也不是白吃干粮的,早有线报传于他只道。这次战役,清军先后出动二万四千人,历时一年之久,但战绩不佳。清军除泄愤焚毁班滚土司的山寨外,一无所获。”

    老头儿:“你是说,班滚土司没被擒拿啊?”

    林森:“不错。乾隆一怒之下,将传陕总督庆复,提督李质粹,总兵宋宗璋等高官大员处死。”

    老头儿:“这就是谎报战绩的结果,那些大官人头落地,自己害自己。据传说:那时候,已被谎报‘烧毙’,其领地已被分割的班滚土司,仍统领瞻对。当地人没人敢对他的地位反对,而被清军招降的瞻对头人,没一个敢领受清军赏赐的班滚领地。我看你知道的不少,咱们继续聊。”

    林森:“好。有些事儿不说不知道,还是交流交流的好。不过,我说的可都是来自史料。”

    老头儿:“史料就是发生过的事吗,只不过是文人把它记录了。”

    林森:“对,口口相传是传说,传说记载就成了史料。”

    老头儿:“不管怎样,总得有人知道,才能往下传。”

    林森:“那咱继续谈。嘉庆十就年(公元1814年),川督常明率万余兵力,历时半年,讨伐瞻对洛布七力土司,其战绩仍是只焚毁了土司山寨,根本没见被谎报为‘焚毙’的洛布七力。”

    老头儿:“这还不是清人自己骗自己,谎话一篇,与以上官员的作法,如出一辙,没啥高低。这只不过是坑了百姓,骗了皇帝,耗了银两,白白打仗,空忙一场。”

    林森:“你说的真形象,就如你亲眼目睹一样。”

    老头儿:“我这也只不过是瞎说瞎想,也作不成文章,后世留芳。不过,我知道,三年后,洛布七力的儿子工布朗结(亦称布鲁曼)成了大气,迅速崛起,武装了自己。他率众公然堵截官道官员,抢劫财物,发展势力,还兼并其他大小土司,归属自己管辖,成了瞻对一统天下的强势人物。我所不知的地方,你往下补补……”

    林森:“那我就再重复一下瞻对的事儿。你有没有意见?”

    老头儿:“那我们就一边重复,一边谈。听一听你还有什么高见?”

    林森:“我说的事有些稀罕。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驻藏大臣琦善调任四川总督。那一年,琦善途经理塘时,工布朗结怂恿理塘人刁难琦善,不给他给养,不给他驿马。叫琦善在理塘,白白耽搁了十天,让他作作难,办办他难堪。”

    老头儿:“那琦善可不善,那他怎么办?”

    林森:“那些官老爷会把这气往肚里咽。他上任后,给道光皇帝的第一本奏折,就是奏请朝廷发兵征剿工布朗结。”

    老头儿:“那道光爷肯发兵吗?”

    林森:“朝廷令琦善亲往督剿。那琦善自高自大,原以为可借此‘杨威于塞外’,谁知攻打了四个月,只在瞻对外围与工布朗结对歭,没入瞻对半步。”

    老头儿:“那琦善可不再志高气杨。碰到硬茬儿了。”

    林森:“他想,打不过,就劝降。于是,琦善奏请朝廷,给工布朗结六品长官虚衔。那料想,工布朗结不领情,将六品顶戴花翎仍到河里了。”

    老头儿:“那工布朗结胆大包天,跟本不叫皇帝老儿放在眼里。”

    林森:“这就是瞻对人的脾气,骨气……敢与朝廷分庭抗礼。”

    老头儿:“那是瞻对人占着天时,地理,人和才敢这么做。连清兵都打不过,其它的就更不用说?”

    林森:“这也不见得。到了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新任驻藏大臣景纹及赴藏查办大臣福济,怕工布朗结拦路打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