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二十七章、第二节 川藏旧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第二节 川藏旧闻 (第5/5页)

不敢冒然进藏。”

    老头儿:“那他就不进了吗?他如何向朝廷复命呢?”

    林森:“当时,他正在徘徊,而四川总督骆秉章正忙于堵截石达开,无暇顾忌瞻对。”

    老头儿:“那么说上天也满足不了他的目的?这个福济真是没福气。”

    林森:“也不见得?就在朝廷左右为难之际,西藏嘎厦政府出兵13000人,由巴塘,德格两路进击瞻对。”

    老头儿:“那么福济来说,真是天无绝人之路。那福济倒过运来,有福气了。”

    林森:“那也是占了天时,地理,人气,恰好赶上这事情。在这之前,西藏与康区并无隶属关系。康区的各路土司,均由朝廷委任,与西藏毫不相干。”

    老头儿:“这事儿,我也曾听到过传言。因为工布朗结曾杨言进攻西藏,也因为茶马古道,被工布朗结拦腰斩断,茶叶进不来的形势严重,惹怒了西藏的贵族上层,决定对工布朗结用兵。所以,不等朝廷同意,西藏就先斩后奏了。”

    林森:“你的消息还真灵通。在那样的形势下,清廷才猛醒,待朝廷出兵会剿,并以此防犯藏兵时,藏兵已攻克工布朗结的山寨,并将工布朗结烧死在山寨里。”

    老头儿:“那倒替朝廷出了口气。这回才真是烧毙焚毙了。世上有些事,真是莫明其妙,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反正打仗就是杀烧,死人不少……那朝廷不费一枪一刀,就把难题解决了。”

    林森:“历史只能任由后人评说了。事后,四川总督骆秉章,奏请朝廷将瞻对赏给西藏**喇嘛,将汤手山芋扔出去。”

    老头儿:“朝廷同意了吗?”

    林森:“这种移花结木的好事儿,明白人谁能放过?结果朝廷恩准了。命令**派堪布至瞻对建庙管辖,欲以宗教力量驯化山野民风,以巩固清廷统治。”

    老头儿:“这一招儿还真中,宗教的力量是无穷的。就这样,瞻对成了西藏嘎厦政府,在四川的一块飞地?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林森:“但嘎厦政府,并未派寺院堪布来瞻对,而是派代本来管。”

    老头儿:“这些家伙可不简单?”

    林森:“何以见得?”他故意问道。

    老头儿:“你当我不知道,故意把我来考?”他笑了:“嫩姜没有老姜辣,我说出来吧?代本是嘎厦政府中的高级武官。这些人大都惯于贿赂上司,有敲骨吸髓,尚嫌不足之恶名。”

    林森:“这些人都臭名远扬,载入史册。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瞻对人不堪藏官之苛虐,逐走藏官青绕策批,火烧官寨房舍。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又群而起之杀了藏官,把事情闹得更大了。”

    老头儿:“压久必反。不是不报,时辰不到,时辰一到,一定要报。这就是刚毅不屈的瞻对人,干出的事情一定会引起世人议论的。”

    林森:“20年代。当时尽管马步芳的骑兵,数倍于阿虚布落,且马匹充足,武器精良,但不敢小瞧色达人。”

    老头儿:“我听说过,马步芳企图征服果洛以南的色达人,但征服一个殊死抵抗的草原部落,将付出何等沉重的代价,马步芳显然思量过。”

    林森:“说的不错。在康区,无论是瞻对人,还是色达人,他们勇猛无敌,刚烈无比的性格,均堪与顿河流域的哥萨克人相提并论。”

    老头儿:“我还知道勇武刚强的陈渠珍,他随川军入藏驻防布江达时,曾深入康区波密,与波密人打过仗。至于详情我却不知。你有这方面的信息吗?”他也明知故问一番。

    林森心知肚明,也不与他计较,只是笑了笑说:“在那期间,他数此目睹波密人大量‘往土地里播种头颅’的惨烈情形。他本人也差点那样,命见阎王。”

    老头儿:“说到波密人天不怕地不怕的粗野性格,当年一位江达活佛,跟他讲过这样一件事……”

    林森:“是有关波密的吗?我可真需要这方面的信息?”

    老头儿:“底下的这件事,将会满足你。”

    林森:“好,你说你的,我会尽心听的,争取一个字儿也不拉下,都记录在我的笔下。”

    老头儿:“那你听好吧?1906年,集旧西藏政府,宗教及军队大权于一身的**活佛,一行二百余人路过波密,被波密人拦住去路。其理由是,**所给的买路钱不够数。彼此争执之际,波密人称这有案可查。”

    林森:“这事儿还能记录在案?有卷宗证明?”

    老头儿:“这用不着卷宗,有人能证明?”

    林森:“就是有人能证明,他还能记得清?”

    老头儿:“这你不懂?还真有人证明。”

    林森:“那是个什么样的人?”

    老头儿:“结果,波密人马上背来一个秃头豁齿的百岁老人,搁到地上,叫他数说历次**路过波密时,留下的赠品数量。他不慌不忙,出口成章,一一道来。**听后,无计可施,一行人无言以对,只好如数补上,不然过不去。”

    林森:“这波密老人真厉害,简直就是活历史。”

    老头儿:“这可是个波密人既厉害又好听还解气的故事。”

    林森:“你讲的这个实例,我很重视。波密人是真英雄。”

    老头儿:“传说一经杜撰,记录在案,就成了历史。前几年,就有大学者专门研究它而来到这里。没想到,你也对这些事儿感兴趣?”

    林森:“可我顶欣赏的,倒是亚历山大莉亚-大卫-妮尔在波密的经历。”

    老头儿:“她是谁?竟能引起你强烈的兴趣?”

    林森:“她是殴洲第一个走过波密的人。”

    老头儿:“那这个女人真胆大,一定是个女神,才敢深入波密,接触那里的人?”

    林森:“凡是研究藏学史料的人,都应该知道她是谁?亚历山大-大卫-妮尔是为法过女人,她有两个重要头衔,藏学家和探险家。”

    老头儿:“啊。这我就不知道啦?你往下说吧。”

    林森:“史料载,1921年秋,大卫-妮尔为进入,当时不允许外国人进入的圣城拉萨,她可想尽了办法,化装成她义子庸登喇嘛的藏族母亲,有滇藏路徒步横穿康区。”

    老头儿:“啊。这女人还真有能力,和西藏当局斗勇都智。”

    林森:“是啊,为什么说她是一个不平凡的藏学家和探险家,就体现在这里。”

    老头儿:“那她就这样顺利的进入康区,最后去了哪里?”

    林森:“她那此旅行,不但艰苦卓绝,而且危机四伏。她最惊险的亲历,就发生在波密境内。”

    老头儿:“惨愧,这样一个勇敢女人的事迹,我竟然不知,算我白活这么大岁数。”

    林森:“话也不能这样说。天下之大,事情之多,不是谁都能听说过。你也给我说说,我没听说过的?”

    老头儿:“当时藏区有句话:不属于波巴部落的,任何敢于冒险进入这个地区的人,都不会再出现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