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第二节 觐木里王 (第1/6页)
黄昏时,虽然木里近在咫尺,但他们还进行着艰难的行程。 扎布知道,外来客人,要想觐见木里王,按规矩必先得到他的同意。此事,决不可冒然行事,坏了规矩,惹出事端,那可引起大麻烦。轻者赶你回去,重者让你有去无回,尸骨也不知丢在哪里?这就是王者尊严的脸皮,一切路过者,必须听从他的意思,照他的意图办事。这就是王者的风范,他的尊严,在他的地盘内,他发号施令,百姓行动,谁也不敢冒犯,一切都得他说了算。他居住的地方就是世界高地,他的话语就是圣旨,有着无尚的权力,圣主的俊马就是天驹,他说的话就象下雨,滋润着丰收的大地,黎民百姓就是他的奴隶,任他调动驱使。可,他却是个好君王,从不无理欺压百姓,霸道横行,滥杀无辜,所以,他得到了人民的敬爱尊重。这就是他们要觐见的木里王,在这里,若没有他点头同意,签发通关手续,拿不到通关牒文,他们将寸步难行,无功而返,能保全性命就算不错。扎布的目的,不但要经过这里,还要觐见木里王,叙叙旧,让二人见识见识,长长知识,了解木里,熟知历史,接触人们,观察人情,熟悉风俗,补充给养,平安过关。 自古以来,富庶神秘的木里王国,很少为外人所知,因为它一直隐藏在深山里。当年,洛克第一次由萨当(即今天的丽江)经云南泸沽湖,进入俄亚沿金沙江到达木里时,木里便属于这个木里国王的,它是一个世袭的********的封闭小王国。木里王与木里活佛一同每隔数年,便在当地三座著名的寺庙轮流居住,以行施他的权力。木里人很少与外界交往。自给自足,丰衣足食,奇异的风俗,丰富的物产,绝伦的建筑,美丽的景色,特殊的地域,传统的人文,高原的地理,荒芜的驿道,强壮的汉子,翻越海拔3800米的格姆女神山,才到达木里境内。此刻,融化在金沙江魂魄中的中国****喇嘛木里王国,才呈现在他们眼前,让他们大开眼界。 纪蒲泰:“这不仅让我想起,明万历年间,徐霞客游历丽江,在《徐霞客游记》记载过:中甸北有木里王国……境内物富财强,戒备森严,民风强悍,山高水恶。”他摇了摇头:“不错,一路的艰辛,一路的景色,既美丽,又险恶,真如徐霞客书中所说,我们都体验过……” 偌尔曼:“不仅如此,一路辛苦不说。还让我看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三座雪峰,不虚此行。因此,我把此次旅行称为,最具神秘色彩和探险价值的旅程。我不能不为这次奇特的经历无动于衷,我要把它记录下来,让木里在世界上传诵扬名。” 扎布:“这个想法,我赞成。平地又好花,高山有好茶,寺庙有好喇嘛,木里有好人,迎接远客快临门。” 纪蒲泰:“既站在江边上,就有望海心。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木里王本人?” 扎布:“木里王的王宫有些深,虽说不远,跟木里王见面有些难啊?” 偌尔曼:“说了半天,不能和木里王见面,那我们怎能通关,去波密探险?” 扎布:“鱼rou倒也好吃,就是有点刺啊?木里王倒也和气,就是有点绊子啊?” 偌尔曼:“那为什么?” 扎布:“有规矩啊?” 纪蒲泰:“都有什么?你说说?” 扎布:“要想见木里王,用五尺长的缎哈达,向他问好吧?” 纪蒲泰:“那我们就买宽幅的哈达,向他问好吧?” 扎布:“深海的源头在里头,深宫的君主在里头。要想见到他呀,得想想办法,才能通知他,我们来啦?” 偌尔曼:“那你就说说啥办法?让我们一睹他的尊容?放我们此行?” 纪蒲泰:“那您老就通融通融?让我们进宫?诉说衷情。” 扎布:“中,中。道理讲得通,口服心也通。没有翻不过去的高山,要见他也不难。” 偌尔曼:“那你还不快快引见?省得我们急躁心烦?” 纪蒲泰:“这得听大叔发言。看看如何引见?” 扎布:“虽然我和木里王多年没见面,但,种下的树苗子会长起来啊,我和他,虽说多年没有见面,一封书信,就会想起来啊。不过,这书信还得你们亲手书写,我可是大字不识一个,心里的话,不知怎样在纸上说?” 纪蒲泰:“这难不倒我。你心里的话,我来诉说?” 偌尔曼:“这要看大叔怎么说?” 扎布:“这事儿还用跟我学?你们把见木里王的要求和理由,写出来就得了。” 偌尔曼:“木里王要是喜怒无常,那这封信的结果会是怎样?” 扎布:“这你就想得太长。苍天虽然高远,祈雨石总能够着。心里话怎样想,你们在心里就怎么说。最后加上我老扎布的名字,这就是通行的牒牌,木里王就会想起来。” 纪蒲泰:“我总觉得,官署虽很多,政令出一人。只有木里王点头,我们才得到接见,能顺利过关。” 扎布:“那个口还得他开,那个通关牒文的章,还得他盖。” 偌尔曼:“若他不同意,那我们还怎么行?” 扎布:“那木里王正派文明,这事儿公事儿公办,再说,我还跟他有交情,怎会行不通?” 偌尔曼:“大叔,那你可是房顶上放风筝,起手可比我们高一层。” 扎布:“可,我也是笨拙无能,连书信也不会写一封?” 纪蒲泰:“那大叔也是,房子上放镜子,照章有方,办法多的是,我俩谁也不及你?” 扎布:“那我也不是吹的,在木里。我是县官进衙门,直进直出,不用问路。” 纪蒲泰:“那可不是么?我们是隔河看吊鱼,干着急。” 偌尔曼:“大叔是,府官进县衙,大摇大摆。” 扎布:“莫多说,我可不是谁也不理睬。还得按规矩来。” 纪蒲泰:“大叔是,胡琴拉戏,弦外有音。” 扎布:“嗳。我是茶馆里谈天,想到那儿,说到那儿?” 偌尔曼:“您是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儿。” 扎布:“别说啦?” 偌尔曼:“为什么?” 扎布:“我是草绳子拔河,快经不住拉(啦)。快写吧?” 纪蒲泰:“那好吧。我写啦。” 最后,大家打成意见一致,为了避免冒然踏访,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三人决定,派一个纳西随从给木里王送去一封信,说明他们第二天要进入木里,在此等后回复。 在随从出发之前,扎布建意要给木里王送一些礼物,以免他们在木里受到冷落。 纪蒲泰:“这个好说。大叔让我们送什么,就送什么?” 偌尔曼:“在我们随队所带的东西里,大叔随意挑。看什么好,就送什么?” 纪蒲泰:“若还不中意,那就在木里再买一些。好补充缺失。您看怎么的?” 扎布:“放心吧。为早就准备好啦。不用你们cao心啦?” 偌尔曼:“你送啥东西?能说出来,让我们先过过眼?” 扎布:“你不用着急,这东西原先就是你送我的。” 偌尔曼:“那么说,这是水泥柱里的钢筋,藏着不肯露面?” 扎布:“这东西,你天天见,怎不露面?” 纪蒲泰:“大叔,你说出来不就完,省得他米饭煮成粥,糊涂?” 偌尔曼:“是呀。我是我是米汤锅里洗澡,糊涂人。你就说出来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