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三十章、第一节 星宿文化 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第一节 星宿文化 上 (第3/4页)

器时代,人类生存活动的遗迹中,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是否有名字?),他们彼此之间曾说过什么?或干过什么?有什么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喇嘛王:“此话说得好。如果,我们今天的谈话没人记录,那从今往后恐怕就没人知道了?”

    喇嘛近臣:“大王,放心吧?您吩咐过的事儿,我们会一个字也不差地记录下。”

    喇嘛王:“这就好啦。要想传承文化,木里发生过的事儿,你们可都得记下。”

    纪蒲泰:“那些远古人,仿佛他们已经隐隐约约地承担起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使命。逐步认识自己,熟悉自然,摸索规律,逐渐脱去兽皮,学会使用工具,学会用火,开始食熟rou,并积累知识,而溯源倾向的思维基础便是时间意识,或者是对时间的感觉和认识。这就是人类逐渐成熟的标志。”

    喇嘛王:“你说这情形,我赞同。这种溯源的激情,在爱国诗人屈原的《天问》中淋漓尽致的表现。”

    喇嘛众臣:“大王,《天问》里写的什么?请大王给我们念念?”

    喇嘛王站起身来,情肃穆,引吭高歌:“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冲,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极,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喇嘛众臣:“啊,这诗多么动人?不愧为天问,是个伟大的猜想宇宙的大诗人。若不是大王明示,我们还真不知道屈原这个人?”

    喇嘛王:“那楚国屈原,有一双慧眼,观察太空,体察民情,思索天地,设想宇宙,日月星辰,装在心中,昼夜冥想,不知真象?所作《天问》,后继无人……”

    喇嘛首相:“是呀,此诗人类的灵魂,此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大王,您若不说,在座的恐怕除了二位学者,没人能知?”

    扎布:“那二位谁能说说,这诗谁还能作?”

    偌尔曼:“屈原是楚国大臣,爱国诗人,为救楚国,唤醒君臣,号召黎民,投江而死,以警后人,此人举动,撼天动地,可歌可泣。”

    扎布:“那楚国屈原,为爱国而死,逝的可真屈啊?”

    喇嘛王:“屈原虽去,可他的精神不屈,思想不死,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偌尔曼:“只可惜,他这《天问》,我没学习,也是刚才听大王朗诵的。我想,还是问问队长,在这方面,他可比我强。”

    纪蒲泰:“屈原是我们的榜样,那我就说说续后。过了一千多年之后,唐代诗人柳宗元作了一篇《天对》,试图回答屈原的提问。可惜,当时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太少太少。即使是柳宗元这样的人,当时也不可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只能把解释的问题留给后人。但是,人类这种努力却由来已久,直到现在,也只能算个开头。”

    喇嘛王:“《淮南子-精神训》称:‘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闵,澒蒙鸿洞,莫知其门。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烦气为虫,精气为人。’这样看来,是阴阳二神开辟了天地,造化了万物。”

    喇嘛近臣:“大王这话,我们真服。”

    喇嘛王:“只是二位学者未必服气,我还得听听他们说哩?”

    纪蒲泰:“大王谦虚,我们互相学习。”

    喇嘛王:“我这是在激你,为的是让你把肚里装的东西说出去?”

    纪蒲泰:“那我就不客气。《庄子-应帝王》记有一则寓言:‘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所以,庄子相信,是倏和忽,即时间结束了浑沌壮态。”

    喇嘛王:“你这小子还真厉害,我所说的《淮南子-精神训》是想试试在座的学问,没想到,你却用庄子寓言,对答如流。后生可畏,后生可畏。下面谁还能答对?”

    偌尔曼:“远古人若没有时间概念,便处于浑沌壮态。古巴比伦人认为,宇宙初期天地不分,万物还没形成,到处都是浑沌壮态的大水。以后,浑沌壮态的大水分成清水,海水和云雾三种形态。”

    喇嘛王:“你这小子说得也不赖,看样子,世界各地对宇宙的认是差不哩。在座的,谁还有啥说的?”

    喇嘛首相:“我还记得《拾遗记》是这样说的:‘当尧时,怀山为害,大蛟萦天,萦天则三河俱溢,海渎同流。”

    喇嘛众臣:“首相大人,智力超群。可,什么是三河,你可否说说?”

    喇嘛首相:“三河者,天河,地河,中河是也。此三水有时通壅,至圣之治,水色倶澄,无有流沫。”

    偌尔曼:“那我得说说。巴比伦人还认为,由水中诞生拉赫姆和拉哈姆两位大神,他们相配后,又生出天神和地神。”

    喇嘛王:“我相信,世界各个种族都有神。老子的《道德经》,我记得很清,其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扎布:“大王,这话我可不懂,您可为我们说清,也好让我们心里明?”

    喇嘛王:“我可为你们解释清,不过,我用的是老子的原文,省得解曲了原意,有亏于道教的创史人。因为他的思想很伟大,容天地之精华,日月之星辰,人类之精神,我不敢有半字之差。”

    喇嘛众臣:“大王,赶快说吧,我们都等不及啦?”

    喇嘛王:“好吧。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众妙之门。’又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还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认为,天地万物是由一种‘无’的东西演化而来的。”

    纪蒲泰:“这是一种高度的智慧思维,现在老子的思想已传遍世界,逐渐被人们理解和接受,至今,仍北当今国内外的物理学家所津津乐道。”

    喇嘛众臣:“可我们却不知道,也许他的思想太深奥,就是看了他的著作,也难解其中之奥妙。”

    喇嘛王:“你们这些臣僚,不多读书,怎会知道。”

    纪蒲泰:“多读书,这让我想到《列子-汤问》中讲道:‘殷汤问于夏革,曰:‘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无物,今恶得物?后之人将谓今之无物,可乎?’殷汤曰:‘然则物无先后乎?’夏革曰:‘物之终始,初无极己。始或为终,终或为始,恶知其纪?然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也。’殷汤曰:‘然则上下八方有极乎?’革曰:‘不知也。’汤固问,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