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第二节 星宿文化 下 (第1/4页)
喇嘛首相:“我还能说出一些来。此外,还有盘古氏夫妻为阴阳之始(阴阳二神),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龙头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与《山海经》中的锺山之神相似。除此之外,谁还能接下去,让我们听听他的?” 纪蒲泰:“不好意思,我也不是在故弄玄虚,只为阐明古文记载的意思。” 喇嘛众臣:“那你赶快说下去,因为你们都是知识分子,我们都想听听那远古的故事,以便传承下去?” 喇嘛王:“是呀。从今往后,你们这些喇嘛们可得多学习,不然的话,可不知要落后多少距离?” 喇嘛众臣:“是呀,即然大王这样鞭策我们,今后我们就得多学习,省得赶不上去。” 纪蒲泰:“明人周游在《上古开辟演义》中描写,盘古‘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辟,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为上天,浊者下为地,自此混茫开亦。’” 扎布:“那古时天地在哪里,是否有遗迹?” 纪蒲泰:“今日太行山脉的王屋山地区,仍存有古庙盘古寺,相传那是盘古出世的地方;另外,在河南济源县境内,至今仍流传着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喇嘛众臣:“啊,还真有其事?那远古的故事是否留有证据?以便我们更加确信?” 纪蒲泰:“远古的故事也可能是传说中虚构的。不过,那里盛产制砚的石头,相传便是孕育盘古的浑沌鸡蛋变成的,号称盘砚。” 喇嘛近臣:“那神物我们虽然没见,不过,那盘砚一定很好看,因为它是神人的衣钵所变,所以能流传千万年。” 纪蒲泰:“还有,河南桐柏地区也有一座盘古山,相传盘古曾在那里坐过,把山头压歪了,因此,又名歪头山。这一地区,同样流传着许许多多的盘古神话,深入人心,代代相传。不过,许多故事情节与伏羲女娲的故事相似。” 扎布:“这故是还真有意思。你可得说下去,以便也让我这老头子学习。因为我也是个故事迷。” 喇嘛王:“好的,我听您的,我接着说下去来满足你。关于盘古创世的故事则略有不同。据说,很早以前,地球尚不存在,盘古爷是天上的一个神人,有一天,他闲着无事,忽然看见天中降下一个大气包在滚动,他一抡斧子便把它辟开,从里面掉下一块大石头,后来就成了地球。这地球诞生的事情,我也闹不清,还是让这年轻学者,发表发表论点?我们听听看。” 纪蒲泰:“这也许就是远古人对地球的最初观念。” 偌尔曼:“听了半天,我也不敢发言,因为我对中国的神话传说,了解的实在不多,也不好说。不过,考察盘古开天神话的种种函义,是一件很有趣的工作。第一,它相信时间单向不可逆的特性。第二,它相信宇宙万物都有起源和发展变化,而人是在这种演变中最后出现的。另外,这种演变是可以重复多次的。” 喇嘛王:“这就是轮回。世上任何物和事都逃脱不了这种循环的轮回。我说的对不对,请二位辩对?” 纪蒲泰:“在大王面前,我们岂敢辩对?只不过我们说说心里话,跟大家拉拉。” 喇嘛众臣:“那你就拉拉吧?我们整日念经,那听过这么多有去的事情?” 喇嘛王:“那你就开诚布公,然他们听听?” 纪蒲泰:“那就回到原来的话题,也不知你们是否满意?” 扎布:“我们正听得有兴趣,岂能不满意?” 纪蒲泰:“那中。在河南许多地区流传的神话中,宇宙天地,每隔一万八千年就要重新开辟一次。那是说,宇宙从混沌壮态,或一无所有中首先出现一个有限体积的卵壮物(地球),然后再逐渐膨胀起来。” 偌尔曼:“我想到,这与现代宇宙演变的大爆炸理论的本质上是相同的。上古传说也对现代科学有启蒙作用,这种传说与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是一致的,可以说,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二者之间,一种是神话传说,一种是现代理论的假说,这没有对立的意思,也没有不可调和,而且还成了互补关系。蒲泰,你说下去,他们还等着听故事,这种理论很枯燥无味,不能干绕了大家的情绪?” 纪蒲泰:“那行。盘古的拟人化或生命特征,隐含着大宇宙小宇宙多层结构思想。这不能不引起人的畅想。用今天的话来说,除了在太阳系和行星尺度上,(我们的地球)存在着各种生命以外,还可能以地球,或太阳系,银河系为生命种子为材料组成更大的生命空间,在孕育着潜在生命的诞生,一但条件成熟,就会有新的生命,出现在适应新生命生存的星球上。反过来,也可能以分子,原子,电子,粒子,核子,为生存空间,在其内存在着更小尺度的‘生命’正在蕴藏着诞生。只是靠目前人类的科技手段,还无法探测和检验。” 偌尔曼:“这就牵扯到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这种大宇宙和小宇宙结构如果不是无限的,那至少也是多层次的,至于不同尺度的‘生命’之间,是否能构沟通信息,那就不得而知了。” 纪蒲泰:“这种思想被庄子用来编了一个寓言:在蜗牛的两个触角上,各有一个国家,这两个国家,为了争夺地盘时常爆发战争,每次都会伏尸数万(这种小尺度宇宙的生命,用今天的观点来说,只相当于微生物级别,这就是微观世界)。微小的生命奇观,病毒世界,病毒是一种比细菌更为渺小的生命,它也是揭破生命奥秘的很重要的实验材料。” 喇嘛众臣:“那你怎么知道?” 纪蒲泰:“最早观察到病毒存在的是,俄罗斯植物学家伊万诺夫斯基。1892年,他在论文中写道:‘我发现,从患有花叶病的烟叶压榨出的液汁,把细菌滤掉后,仍有致病力。’此后,1898年,德国的细菌学家勒夫勒,研究了一种使牛口和蹄糜烂的称为口蹄疫的传染病,他相信这种病原体‘无疑是一种比细菌还小,而具有繁殖能力的微生物。’” 喇嘛近臣:“那还有谁能证明?这种研究是否成功?” 偌尔曼:“我再来介绍。同一年,荷兰植物学家贝洁琳克研究了烟草花叶病,探明滤液中的病原体在增加。并将病原体命名为‘病毒’。” 喇嘛众臣:“这病毒的名称听着真不舒服,象魔鬼?在害人?” 偌尔曼:“不错。十八,九世纪曾夺去许多美洲人和非洲人生命的黄热病,狂犬病,小儿麻痹和流感病,先后于1901年,1903年,1908年,1933年分别找到了这四种病原体的病毒。” 扎布:“那这些病毒象老虎,吞噬了不少人命。” 喇嘛近臣:“是呀。那病毒猛于虎,可,它是个什么壮形?” 偌尔曼:“人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得到了结晶壮病毒。” 喇嘛众臣:“为什么会得到这种病毒?” 偌尔曼:“因为,从1935年开始,科学家不仅仅把病毒作为病愿体来研究,而且对病毒本身寄予极大的关注、” 喇嘛王:“可,那些科学家们都干了哪些事物?” 偌尔曼:“同年六月,美国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的青年科学家斯坦利(原加利福尼亚大学病毒研究所所长),发表了‘已经成功地分离出结晶壮的,可以引起烟草花叶病的病毒。” 喇嘛王:“经你这么一说,我才清楚。在这以前,一提到结晶,人们总是认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