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第二节 星宿文化 下 (第2/4页)
这只是冰,盐,水晶和金刚石之类一些无生物的特征。可是,微小的生物——病毒竟也成了结晶体。看来,大千世界,真是稀奇。” 喇嘛众臣:“可是,那些结晶体人们是怎样看见的?” 偌尔曼:“要说病毒的发现,我刚才已谈了微小的生命奇观,病度世界是变化万千的。病毒是一种比细菌更为渺小的生命,主要有蛋白质与核酸构成。它能引起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但另一方面,它也是揭破生命奥秘的很重要的实验材料。” 扎布:“你不说我们怎能知道?” 偌尔曼:“生物越高级密码就越多,世界上的科学家正在进行研究,也还有许多方面没有搞清楚,充满着尚未解开之谜。不过,据说,目前,科学家们就就各种生物作了细胞核中dna含量的研究。并计算了分子密码的天文字数。结果是:人类,七十亿个……” 喇嘛王:“你所说的科学的东西,我虽不懂,,可,那七十亿可真是个天文数字?” 喇嘛众臣:“你还未说,那些细小的东西,那些大家们是怎样看到的?” 偌尔曼:“好,我回答你们。由于病毒和细菌仅有一条dna生命细丝,所以,密码文字就排列在这一条细丝上。可是,稍微高等一点的动植物就有许多条生命细丝。所以,人类的七十亿个密码必然分配在四十六条细丝中。目前,人类的生命细丝已能通过电子显微镜看到。” 喇嘛王:“那好。你们送我的望远镜是否能看到?” 偌尔曼:“你那是望远镜,只能放大几倍,或十几倍,将远处的东西看清楚。可,那是显微镜,少则放大几是倍,几百倍。特别是现代人有哈勃望远镜,来观测遥远的宇宙星空。电子显微镜,它放大的功能更大,几万倍,甚至上百万倍,来观察更微小的世界。这与你所使用的望远镜的功能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它们之间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纪蒲泰:“装设在美国帕洛玛天文台的,直径为五米的大反射望远镜还不算最大。” 喇嘛王:“那望远镜就够厉害啦?还有比这更大的吗?” 纪蒲泰:“世界最大的固定式射电望远镜,装设在波多黎各的阿雷希泊,直径达三百米。” 喇嘛王:“啊,这望远镜也算个奇迹。在这方面,我不如你。远古人是否有这种东西?” 偌尔曼:“远古的印第安人就有这种东西。” 喇嘛王:“那你是怎样知道的?” 偌尔曼:“在一篇资料中,我看到过一幅照片,上面的石壁雕有一个印第安人手持着一个管壮的东西,在观察星空。我想,那可能就是人类最早的天文望远镜。如今,观察天象,已用上了射电望远镜,那对遥远的星空会看得更清。” 喇嘛王:“啊,世界上竟还有这种事情?但是,什么是生命,生命的定义是什么?为什么用电子显微镜,史无前例地探明了病毒的真相?” 偌尔曼:“以上只是在生命(生物)与非生命之间,认为可以区别的前提下进行了探讨。” 喇嘛王:“我并没有进一步追究是否有结果,但,我就是想知道?” 纪蒲泰:“现在涉及到病毒世界里,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因为病毒既可说是生物,也不能说不是生物。” 喇嘛王:“这怎么说呢?你不能模棱两可地对我们说?” 纪蒲泰:“大王的话可真厉害。我只能举例,例如:烟草花叶病毒,在烟草叶子细胞中的繁殖过程是活的生物生态。可是它结成结晶态的病毒,又具有非生物的特征。” 喇嘛王:“你说得还是不明,我还是不懂?” 偌尔曼:“这让我来补充。这种特征,因此只能说明,病毒是介乎生物与非生物边缘的。其实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并没有一条明显的鸿沟。而且,通常都把病毒看作生物。” 喇嘛王:“为什么?因为通过病毒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生命的基本概念。” 喇嘛王:“我希望你们说完?让我们也了解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概念?” 偌尔曼:“我所说的,狭义的生物特征,可列举以下五种:1,具有特定结构,有别于外界其它东西。2,借助物质交换(新陈代谢),维持个体生存。3,有应激反应,能自身进行调节。4,能产生与自己相同的个体(繁殖自己或复制自己),而传宗接代。5,在发生和生长的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形态和生活方式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喇嘛王:“这些微小的东西,我们也看不见?还是接着上面的话题,说些星宿问题,我们还有些兴趣。” 偌尔曼:“但是,在我们的地球上,还存在着像病毒那样的生物,它只具有上述特征的一部分。” 纪蒲泰:“如果等到发现宇宙生物的时代,问题可能就更加复杂了。” 喇嘛王:“宇宙生物,我们也不知道是啥?不过,宇宙智慧倒很对我们的味儿。你们还是谈谈这类的事情,让我们听听?” 纪蒲泰:“刚才说到,宇宙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类似鸡蛋结构的壮态,这实际上是最早的浑天学说,即地球好象蛋黄漂浮在宇宙中,四周是液体或气体,天空是蛋壳,大多数星星都固定地镶嵌其上,并与天空一起旋转。当然在神话中只是隐隐约约有了这种思想。” 喇嘛王:“事实上,以我看,当原始人认为天地从混沌中产生的时候,也正是人类从混沌中走出的时代。只是他们的步子迈得不快,开始从蒙昧走向文明。换句话,于是有了星宿文化,人类开是了解星空啦?” 喇嘛众臣:“大王,那为啥?” 喇嘛王:“为的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能活命,顺应天命,祈求神灵,传宗接代,保佑平安,建设家园。” 纪蒲泰:“当我们古老的祖先,解决了困扰他们的起源问题之后(也许仅仅是一种自我安慰式的摆脱或回避,希望了解我们人类自己,但是,这个问题至今我们仍未解决。),于是,祖先具有智慧的人物,(他们是巫医,巫师,头领,族长,酋长或国王……)便转如认真具体的解释工作(从结绳记事,到发明文字,人类一直努力着)。祖先们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摆放大地与天空,太阳,月亮,不动的星星,移动的星星之间的位置和关系。也就是要建立一个宇宙模型。(但他们可能不可能成功?虽然后人也制造出了浑天仪,可是,这与解秘宇宙之谜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喇嘛众臣:“那古人考什么解释?” 偌尔曼:“这一个问题,便是如何解释白天和黑夜,夏天,和冬天,月亮的圆和缺以及一些突然出现的不速之客(流星,陨石,彗星,新星,北极光,球形闪电,等等自然现象。这些事物,都让古人充满幻想。” 喇嘛首相:“这是个很大很棘手的问题,可古人是怎么理解和解释的?” 纪蒲泰:“我们可以说,从那时起,口口相传的神话开是传说了,货真价实的天文学,(或准天文学)从那个时刻起便宣告诞生了。早期的宇宙模型,大体是从直观的天圆地方而来。” 偌尔曼:“但是,逻辑思维告诉人们,圆和方终究要相交。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相交处到底是天还是地,却是一个很令人头痛的问题。” 喇嘛王:“自古相传,天地的观念,是天圆地方吗?蒲泰,你如何解是这问题?” 纪蒲泰《晋书-天文志》称:‘天象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