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三十章、第二节 星宿文化 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第二节 星宿文化 下 (第3/4页)

而滂沲四(?),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古人这种学说,被称为盖天说。它实际上将天和地视为半球形的实体,或一层半球壳。”

    喇嘛王:“对,不错。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则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浮……天转如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灭也。’你说呢?”

    纪蒲泰:“这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浑天学说,显然它比盖天说前进了一步,已经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至于天和地的位置是怎样依托的,则认为天是浮于气中,地是浸泡在水中。这种观念似乎源于胎儿在羊水中的浸泡现象。宇宙起源的鸡卵说似亦源于此。远古人是惯于用自己切身的经验来解释问题的。”

    喇嘛王:“那西方人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东西方人的观念是否一致?他们是怎样说的?”

    偌尔曼:“大王,我来告诉您。古巴比伦人则相信,天和地都漂游在大洋里,太阳每天从东方的辉山升起,并走向西方暗山。然后钻入一个洞里,洞内有一个长管道,太阳通过长管道走回东方。古俄罗斯人相信大地是由浮在大洋上的三条巨鲸驮着,古印度人认为是四只大象背着大地,大象又站在龟背上,其下为水,与中国归墟五山类似。”

    喇嘛王:“这些外国古人的想法也很有意义,你所说的不会到此为止吧?一定还有啥说的。”

    喇嘛众臣:“你还有啥,赶快说吧?别让我们恳求你?”

    偌尔曼:“那怎会的?我是害怕你们不感兴趣,才没说下去。”

    扎布:“那还不快接下去?莫非你心里又有了别的念头?”

    偌尔曼:“我并没这样想。只是在想怎样回复你们。”

    喇嘛众臣:“不过,我们也得知道你意思究竟怎样?”

    偌尔曼:“大王叫我怎样,我就怎样。”

    喇嘛王:“这话说到我的心上。我们尊贵的客人,我要看看你怎样回答我?”

    偌尔曼:“大王这样信任我们,我真感激万分。”

    扎布:“这话说得很好,我的孩子,你要去掉一切顾虑,尽管说出你心里的事,不要辜负大王的一片心意?”

    偌尔曼:“这是我很光荣的事。”

    扎布:“这话说得很合大家的心意,我的好孩子。”

    偌尔曼:“我……会和大家交流的。”

    喇嘛王:“好小伙子。谁也不会那样糊涂地打断你的,咱们交流吧?”

    纪蒲泰:“大王说得很得体,你还不理解大王的意思?就是说错了,也不会责怪你。”

    喇嘛王:“真是这么回事。这点你尽可放心。”

    偌尔曼:“古埃及人则认为,天和地好象一个大箱子,地是箱底而稍凹,埃及居其中,天是箱盖,日月星辰挂在箱盖上。地上有大河,尼罗河为其支流,太阳神每天乘船巡视世界,月神每月出巡一次。夏天河水上涨,船也上升,因此太阳高而热。冬天水位低,船也落低,因此太阳升不高,而且天气冷。”

    喇嘛王:“你所的事也很好听。看样子,那些外国古人也很能,竟很精明地想出这种事情?蒲泰,这种事儿,你怎么想?”

    扎布:“孩子啊,这可是大王对你们恩典的光荣啊。快说出你的想法?”

    纪蒲泰:“我忘不了你们对我们的好意。怎能不说出去。以上,我们只是粗略地介绍了古人的想法,建立宇宙模型的硕说成果。虽然地初步的构想,但这也是人类的最伟大的努力之一,我们现代人,决没有任何理由去嘲笑,或低估这种努力带来的结果。因为这些神话传说,都是数千年来人类文明的结晶,我们只有努力地去继承,才能将人类的文明发杨光大。”

    偌尔曼:“如果我们能够以尊重和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古人这种努力,那么我们的心灵便会更加高洁,心胸就会更加宽广,头脑就会更加畅想,世界之谜的破解就会更加加快步伐。”

    喇嘛王:“这种想法已有几千年啦。现在,让我们重新来看一看杞人忧天吧?”

    喇嘛众臣:“大王,什么是杞人忧天呀?”

    扎布:“天知道,那杞人脑子里装的什么东西?”

    喇嘛近臣:“还是听听大王怎么说的?”

    喇嘛王:“《列子-天瑞》曰:‘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处,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走,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他又问:“你们喇嘛中,可有人晓知其故事?”

    喇嘛中面面相觑,没人吭气。

    只有偌尔曼应声说道:“大王所讲的古文故事,因为我的文言文功底还不行,所以,也些听不懂。这让蒲泰来说明?”

    纪蒲泰:“我也不一定说得很清。不过,大概意思我讲给你听。故事里的主人公初看可笑,其实可敬。因为,他认认真真地提出了天地可能崩坠的可能性,这种思维地球灾变的想法不简单。他提出人类将难以为继的问题,忧天忧地,实在是一种超前的思维。他的朋友,为了宽慰他,则试图建立一种天地秩序的理论,他们因此而乐起来。”

    偌尔曼:“事实上这个问题,直到大约两千年后,牛顿建立万有引力理论,才真正得到了比较完美的解决。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又让人们改变了对世界的看法。”

    纪蒲泰:“如果人类不能够不断地提出,类似杞人的问题,那么将无法进步,这些都是神秘的问题,因为人类不再好奇,不再不断地提出问题,那将会固步自封,原地不动,更谈不上创造发明,推动历史前进。当然,人类如果不能保持杞人和他朋友的乐观精神,也将于事无补,不会进步。因为,世界上许许多多的问题,都需要若干代的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这正是人类区别其他动物的伟大之所在。”

    喇嘛王:“说来说去,这都是我们所谈的星宿文化问题。因为,这是自从人类有智慧以来,除了生存问题,所首要考虑的问题。”

    偌尔曼:“大王的意思是我们还要说下去?我看您余兴未尽,在鼓励着我们。”

    喇嘛王:“你们可以有权不谈。可,我却有些不心干,因为在我的梦里,我在寻找着答案。再说,责任也落在我身上,我有责人教育后人。”

    喇嘛首相:“请大王原凉,你是一片好心肠。可,我们之中,谁也不敢这样想?”

    喇嘛众臣:“真的,大王在上,比我们谁都多想。”

    喇嘛近臣:“今后,我们都要多学,多想,将大王的思想多传扬。”

    喇嘛王:“这话吗?还说得我心头舒畅。”

    纪蒲泰:“我懂大王的意思啦。大王的思想是,星宿文化源远流长。”

    喇嘛王:“我是这么想。许多年来,这样的谈话我多么想?因为《周易-系辞传》讲:‘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