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章 自强之要 (第1/2页)
张昭去了心中芥蒂,在为孙权屈尊道歉的行为感动之余,却是丝毫不敢怠慢。 伴君如伴虎,历史的经验告诉他,君王不是一种可以用常理揣测的生物,喜怒无常。今日他因为崇尚仁义,是以行事自悟悔过,以礼从事。焉知他日不会废弃仁义,再思及今日之事,觉得颜面不存,因而降罪于我。 熟读历史的张昭,心中不由的浮现了一个典故,乃是卫灵公与弥子瑕的故事。作为同性恋患者,卫灵公爱弥子瑕之美色,而弥子瑕也是爱卫灵公。是以,每次吃桃子时,都要先咬一口,看桃子酸甜与否。等尝过后,才将被咬过的甜桃递给卫灵公。卫灵公不仅不以为意,反而认为这是弥子瑕爱他的表现。可以想象,这是多么恩爱的场景。可是人毕竟不是童话之中,弥子瑕也有衰老的时候。等到故事结尾时,卫灵公因为弥子瑕色衰,变得厌恶他,而当初爱弥子瑕的理由,也成了后来给弥子瑕治罪的理由。 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君主,不同的时期,只因喜怒不同,结果也变得不同。 本着小心谨慎,张昭那线条分明中正的脸,如同老树新芽般露出片刻灿烂的笑容,就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平静,道:“君为臣纲,自古不变之理。君王有错,老臣也有责,是老臣没有尽到劝谏的职责。如今大王您认识到仁义的重要,把仁义作为自身的美德,已经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臣自当无条件服从。” 一旁周瑜也是笑着劝解道:“大王知错能改,有古之仁君之风,他日必定传为美谈,千古流芳。臣今日能有幸遇此幸事,实在是三生有幸!” 此言一出,孙权甚悦,乃共邀二人再次入座品茗。 又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周瑜问孙权道:“大王,现在想要建立不世基业,当细细筹谋,不知您如今有何具体打算?” 孙权笑道:“孤当以义礼为本,将本求利,得荣避辱。是以,万物皆以利而动,孤亦当利害掺杂,行赏罚之术。赏尽其能,现其善性。罚除其jianian,摒其恶性。盖世间通行的利,莫过于权钱,权钱之大莫过于君位,是以孤欲于南中之地行分封之策,既能尽赏,又能为华夏开拓生存空间。又罚之得当,莫过于礼与法,礼乃个人求仁义之基,也是贵族的立身的根本,是身为万民表率的贵族,应该共同遵守的纪律。法断荣辱,其利为义,则为荣,其利不义,则为辱。荣者,为民之楷模,当护之。辱者,为世之大害,当罚之。故赏罚者,世之利器,可兴一国,可毁己身。其义则兴,不义则败。公等都是跟随孤大哥一起创业的老臣,这唐国的基业也有你们的一份,若孤独占此利,是为不义。故以唐为本,支持各位在南中之地建立封国。是以此次共议,不仅是为了探求强国固本的方法,也是为了巩固根基,不损害根本的基础上,让华夏文明开枝散叶,建立新的分封国度。还请二位畅所欲言,这事关你们后世子孙的百代传承基业,决定你们日后能够配享子孙们的香火祭祀。” 孙权如此言语,即使以张昭春秋大义之持重,周瑜潇洒之不羁,也为之热血沸腾。 分茅赐土,这是不仅权势的巅峰,也是合乎仁义礼法的分封,是华夏自古以来最大的荣耀,更是义利的最高代表。他们能够享受到如此荣耀,又如何不名垂青史,为后世传唱不休。这其中不仅有分封之大利,亦有利之背后的大义。 张昭、周瑜相互看了一眼,一起拜倒在地,道:“大王仁义,厚恩于臣等,臣等无以为报,当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孙权急忙上前搀扶,劝道:“日后,公等亦将与孤一道称孤道寡,为一方诸侯。岂可以君臣之礼相待,当平等相交,相互探讨交流,共求修身治国大道。” 张昭、周瑜二人欲辞,孙权却他们,道:“此乃义也,勿要推辞,公等何忍陷孤于不义之地,独养己名。” 孙权话都说的如此决绝,张昭、周瑜不能推辞,也不敢推辞,只好无奈接受。 三人一起共同论道,张昭道:“我虽然不知道古之圣君如何治世,但我知道有道之臣,不怕赏罚,最怕的是赏罚无所依,只凭君主喜好从事,是以赏不义,罚不义。赏罚不义,则忠臣不知所措,jianian臣有机可乘,君主无以驭下,太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