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一章 如何获得最大的快乐 (第2/3页)
乐和喜悦超过了五种欲望带来的快乐和喜悦呢?当修行人远离欲望,远离不善法,除灭贪欲,除灭恶法后,将内心集中专注在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上,比如将内心集中专注在数呼吸的行为上,将内心集中专注在手指互相触摸的感觉上,将内心集中专注在眨眼睛的行为上,将内心集中专注在身体某个部位的感觉上,由此进入喜乐清净的初禅境界。阿难,在初禅境界中生起的清净喜乐比五种欲望带来的快乐和喜悦更加的美妙和殊胜。 阿难,有的修行人会说:「初禅境界中的清净喜乐能够给世间人或众生带来最大、最无上、最顶级的快乐和喜悦」,可是如来不这样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呢?阿难因为如来知道,有比初禅境界清净喜乐更美妙,更殊胜的快乐和喜悦。阿难,什么快乐和喜悦超过了初禅境界清净喜乐带来的快乐和喜悦呢?当修行人在初禅的基础上,平息、熄灭内心集中专注的多个不会生起贪欲、渴爱的念想,将内心集中专注在单个的、一种清净念想之中,就进入了念想单一、纯净的二禅喜乐清净境界,阿难,这里如来举个例子来说明:在进入初禅境界的时候,可能内心不仅集中关注在数呼吸的行为上,还集中关注在眨眼睛的行为上,这样就有两种集中关注的对象,要进入二禅境界,就要平息、熄灭对其中一个对象的集中关注,比如平息、熄灭内心对眨眼睛行为的集中关注,内心只集中关注在数呼吸的行为上,这样就叫做集中专注在单个的、一种清净念想之中。阿难,在二禅境界中生起的清净喜乐比初禅清净喜乐带来的快乐和喜悦更加的美妙和殊胜。 阿难,有的修行人会说:「二禅境界中的清净喜乐能够给世间人或众生带来最大、最无上、最顶级的快乐和喜悦」,可是如来不这样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呢?阿难因为如来知道,有比二禅境界清净喜乐更美妙,更殊胜的快乐和喜悦。阿难,什么快乐和喜悦超过了二禅境界清净喜乐带来的快乐和喜悦呢?当修行人在二禅的基础上,逐渐平息、熄灭由禅定带来的快乐和喜悦,让内心归于平静,并保持正知、正念(正知、正念解释,见第四百八十三章),进入清净的三禅境界,圣弟子们就会称这些进入三禅境界的修行人为:「他们是集中专注修行,让自己的内心平静寂静,安住在清净境界之中的修行人」,阿难,在三禅境界中生起的清净喜乐比二禅清净喜乐带来的快乐和喜悦更加的美妙和殊胜。阿难,实际上进入三禅境界的时候,就已经平息、熄灭了由禅定生起的喜乐了,为什么如来会说三禅境界中生起的清净喜乐比二禅清净喜乐带来的快乐和喜悦更加的美妙和殊胜呢?阿难,那是因为由禅定生起的喜乐也是烦恼,为了让一般人能够明白三禅与二禅有什么不同,如来暂时取出一个假名喜乐,用来指代三禅境界的喜乐比二禅境界的喜乐更加的美妙和殊胜,阿难,你要明白,一旦进入三禅境界,清净的喜乐实际上已经被平息、熄灭了。 阿难,有的修行人会说:「三禅境界中的清净喜乐能够给世间人或众生带来最大、最无上、最顶级的快乐和喜悦」,可是如来不这样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呢?阿难因为如来知道,有比三禅境界清净喜乐更美妙,更殊胜的快乐和喜悦。阿难,什么快乐和喜悦超过了三禅境界清净喜乐带来的快乐和喜悦呢?当修行人在三禅的基础上,逐渐平息、熄灭厌恶憎恨,灭尽厌恶、不喜欢,让内心平静的集中专注在单个、一种、纯净的念想之中,并且这种念想不会生起贪欲、渴爱,比如内心平静集中专注在数呼吸的行为上,由此进入不苦不乐的四禅清净境界,同样的,如来取出个假名喜乐,用来指代四禅清净境界的喜乐比三禅境界的喜乐更加的美妙和殊胜,阿难,你要明白,喜乐实际上在进入三禅境界的时候就被平息、熄灭了,进入四禅境界就更不会有喜乐生起了。阿难,在四禅境界中生起的清净喜乐比三禅清净喜乐带来的快乐和喜悦更加的美妙和殊胜。 阿难,有的修行人会说:「四禅境界中的清净喜乐能够给世间人或众生带来最大、最无上、最顶级的快乐和喜悦」,可是如来不这样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呢?阿难因为如来知道,有比四禅境界清净喜乐更美妙,更殊胜的快乐和喜悦。阿难,什么快乐和喜悦超过了四禅境界清净喜乐带来的快乐和喜悦呢?当修行人在四禅的基础上,熄灭、平息由物质事物生起的所有念想,从由物质事物生起的念想中解脱出来,他们不再由物质事物生起念想,他们明白「虚空是无边无际的」,他们观想自己融入了无边无际的虚空之中,他们的内心集中专注在对无边无际虚空的观想之中,这样他们就进入了空无边处的清净境界,同样的,如来取出个假名喜乐,用来指代空无边处境界的喜乐比四禅境界的喜乐更加的美妙和殊胜,阿难,你要明白,喜乐实际上在进入三禅境界的时候就被平息、熄灭了,进入空无边处境界就更不会有喜乐生起了。阿难,在空无边处境界中生起的清净喜乐比四禅清净喜乐带来的快乐和喜悦更加的美妙和殊胜。 阿难,有的修行人会说:「空无边处境界中的清净喜乐能够给世间人或众生带来最大、最无上、最顶级的快乐和喜悦」,可是如来不这样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呢?阿难因为如来知道,有比空无边处境界清净喜乐更美妙,更殊胜的快乐和喜悦。阿难,什么快乐和喜悦超过了空无边处境界清净喜乐带来的快乐和喜悦呢?当修行人在空无边处的基础上,熄灭、平息内心对无边无际虚空的集中专注,从由无边无际虚空生起的念想中解脱出来,他们不再由无边无际的虚空生起念想,他们明白「自己的「识」如同虚空一样无边无际」(「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解释,见第一百八十八章),他们观想自己融入了无边无际的「识」之中,他们的内心集中专注在对无边无际「识」的观想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