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 带领导钻温棚 (第1/2页)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把大家带到旧小学,里面的cao场绝对的够大,各类车辆都能停下。下了车,李文平走在前侧方给大家带路,参观蘑菇加工车间。由于人太多的缘故,只有少数的领导和媒体得到进入的机会,当然是要换上鞋套、头套、工作服的,既然有这样的规定,那么就得执行,管你是什么官,没看张省长已经开始穿起来了吗? 几个工人都很给力,带着浓厚乡音的普通话,说出来的话那叫个真实。接下来又看了下储存的仓库,简陋的办公室,见有些人有疑问,李文平只好上前解释,这里只是加工车间,真正的公司地址设在水天市呢。其实只有自己个知道,水天市那什么都没有,地址是程龙他们公司的一个杂物间。 张葆的兴致很浓,顺势问起了产量和销售情况,这是官面文章,李文平回答的也相当完美。既说出了刚起步时的困难,又畅想了美好的明天,不像以往的采访那样,全是唱赞歌,贵在真实,哪怕有些情况是假的也要显得和真实情况一样。 加工车间出来,张葆直接提出要到蘑菇房看看,看看种植户的状态。根据就近原则,直接去了六队的小队长家里。因为在村子边上,他那块地本是村里补的宅基地,要给两个儿子盖房的,结果房是盖了,不过是板房改成的蘑菇房。 杨大定跑前面带路,喊了一声,“虎林,在屋里吗”。 严虎林在早就得到过李文平的指点,今天有领导来看他的蘑菇,笑呵呵的走了出来。“啊呀,咋的这么多人,又要搞计划生育了”,没想到这老小子还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杨大定的脸有些黑,没等他上前解释情况,张葆就过去了。先握个手,激动的这老小子差点跳起来,马上要把张葆让屋里坐,这么大的官,要是能坐一下,那家里的板凳绝对能占点官气。 张葆客气了下,提出想看下他家的蘑菇房,严虎林一口的答应。反正就在旁边,带大家伙一块过去,路上张葆不停的和他拉家常,问产量、问价钱、问有没有克扣他们的种菜钱。这绝对是故意的,李文平的脸也黑了,明知道自己缺钱才向领导求救的,这会问有没有克扣种菜钱这不摆明想玩下自己。还好眼虎林回答的相当得体,自己的蘑菇还没产出呢,不过村子下面几户人家的已经卖了,他可是见银行的人直接过来给办的卡,羡慕坏了,一次十来万呢。 这下后面的媒体和昨天没有参加会议的几个领导心里面就有些打算盘了,这是要搞什么,难道这新领导喜欢放卫星这一套? 严虎林家的蘑菇房基本采取的方法和李文平的一样,烧炉子加温,水蒸气补充水分。里面湿度太大的缘故领导们没有久留,不过研究人员可就不一样了,他们早就有点等不及了,领导一出来,拿上各自的采集工具,进去直接搞样品,连培养料都不放过,看的眼虎林一阵的心疼。李文平悄悄的转到严虎林的身后。“严叔,你就别呲嘴了,这些都是省上的专家,给咱们来打广告的,拿点就拿点,你这次的秤钱我就不收了,纯当是补偿了”。 没想到这话被张葆旁边的一个领导听见了,“小王,你过来下,把这位老乡因实验的损失计算一下,好好的补偿下人家,好好种出来的东西不能糟蹋了”。这位是哪位啊,昨天开会可没见到,不过做人真的太敞亮了,看得出来绝对是个好官。 严虎林赶紧笑着说不用、不用了,专家给我们检测打广告,怎么能收钱呢,再说菜老板已经答应补偿了,不碍事的。领导则是坚决不同意,一码归一码,不能搞混了,做检测是他们应该的,但是不能损害百姓的利益,这是原则。最后推辞不过,只好做了个简单的计算,就直接要了两斤成品蘑菇的钱,20块。正如人家说的,钱虽不多,但这是原则问题。 专家们已经采集到足够的样品,就从严虎林家的蘑菇房出来,这次要去的是已经卖了一茬的种植户家。路稍微的有点远,大家上车。李文平在前面带路,当着领导的面,给李胜强打了个电话,就是有领导想过来参观下,让他来庙门口等下,过会去他家蘑菇房。 下面能停下这么多车的地方只有庙院了,刚好李文平的重点就在对面,很好的一个位置。李胜强早就站在庙门口,最近他迷上了电脑游戏,经常跟杨凡在代理点里面厮混。老想搞台电脑来玩了,但是他老婆不同意,就经常到这蹭。 这会镇上的几个领导都过来了,这是杨大定通知的,他都出来接待了不给上面汇报下说不过去。大家一阵的寒暄,就开始向李胜强的蘑菇房走去,这个地点稍微的有点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