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无不胜_国术资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国术资料 (第4/6页)

器械有刀、剑、棍、鸳鸯钺等,其步法要求与掌法相同。八卦刀又名“八盘刀”,长1.4米,重2公斤,其长度和重量都超过一般的单刀。

    八卦掌的器械主要有:

    春秋刀、战身枪、连环剑、连环纯阳剑、连环蟠龙棍、五行棒、昆仑铲、八卦刀等。

    [编辑本段]【功理要求】

    八卦掌的功理很多,主要讲究:

    ▲(一)八要:

    1.三形三势:三形即“行走如龙,动转若猴,换势似鹰”。三势即“步如蹚泥,臂如拧绳,转如磨磨”。

    2.三空三合:三空即:“手心涵空,脚心涵空,胸心涵空”。三合即:“意与气合,气上力合,力与意合”。

    3.三圆三顶:三圆即“脊背要圆,两膀抱圆,虎口张圆。”三顶即“舌顶腭,头顶天,掌顶前”。

    4.三裹三敏:三裹即“气要裹,肩要裹,两肘要裹”。三敏即“心要敏,眼要敏,掌要敏”。

    ▲(二)九论

    "九论"是:论身、论肩、论臂、论指、论手肘、论股论足、论谷道、论腿。

    1.论身:头正身直,虚灵顶劲,以腰为轴,跨为先锋。

    2.论肩:肩宜松,松则肩xue开,气贯全身。

    3.论臂:前臂圆则内劲伸出,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曲如弓形其力无穷。

    4.论指:食指勾眉,中指上指,无名、小指并拢,大指微扣。

    5.论手肘:前手向外推,后手向下坠,前肘对准脚跟,后肘对准后脚尖。

    6.论股:前股领路,后股坐劲。

    7.论足:里足直出,外足微扣,足扣要小,足摆要大,足如趟泥,平起平走。

    8.论谷道:股道上提气通督脉,接至任脉,气如丹田,此所谓提肛实腹。

    9.论腿:上腿带动跨部,小腿后膝带动踝部。

    歌日:十要九论理要明,生花变化妙无穷。

    若能悟出此中妙,周身浑圆任意行。

    ▲(三)八卦掌的技法主要讲究:

    1.掌型掌法:

    掌型有仰掌、俯掌、竖掌、抱掌、穿掌、劈掌、撩掌、挑掌、塌掌、撞掌、掖掌等。

    掌法主要有:推托带领,搬扣劈进。穿闪截拦,沾连粘随。削砸劈挎,缠挑刁钻。撩塌掖撞,片探切翻。

    2.步型步法:

    步型:掰步、扣步、仆步、半马步等。

    步法:起落摆扣,进退跟撤,开掰插闪等等。

    3.腿型腿法:

    两腿形似剪,行步如蹚泥。腿法:摆扣踢曲,兜崩翻踹,劈蹬截切。八卦掌有明腿、暗腿之用,但以腿掌齐至,暗腿为主。

    4.身型身法:

    八卦掌身形似游龙,腰如轴立,身法讲究拧裹钻翻,圆活不滞,身随步动,掌随身变,步随掌转,上下协调。

    周身一动无有不动,拧旋走转似流水,上下翻动如骄龙。

    [编辑本段]【技击原则】

    以掌为法,以走为用,溶踢打摔拿为一体,循循相生无有穷尽。避正就斜,顺势顺劲,虚实莫测,脱身化影。柔则绵里藏针,沾粘随化;刚则冷弹崩炸,迅如闪电惊雷。

    八卦练功者从行步入手,内功为基,正形、通气、懂劲、熟技、明变。以八大掌为母掌,演化出不同风格的实用掌法和套路。八卦掌的器械种类很多,尤以八卦刀最为著名。

    八卦掌不但是我国著名的三大内家拳之一,在国内各地广为流传,而且更为国际友人所喜爱而广为传播。

    [编辑本段]【程式总诀】

    八卦掌,走为先,收即放,去即还,变转虚实步中参。

    走如风,站如钉,扣摆转换步法清。腰为纛,气为旗,眼观六路手足先。

    行如龙,坐如虎,动似江河静如山。阴阳手,上下翻,沉肩坠肘气归丹。

    抱六合,勿散乱,气遍身躯得自然。扣摆步,仔细盘,转换进退在腰间。

    脚打七,手打三,手脚齐进莫迟缓。胯打走,肩打撞,委身挤靠暗顶膝。

    高不扼,低不拦,迎风接进最为先。数语妙诀掌中要,不用纯功亦枉然。

    [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董海川

    八卦掌为河北省文安县人董海川所创。董海川生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2年)逝于光绪九年(公元1882年)。清光绪九年春二月诸弟子于东直门外小牛坊村的坟前立碑纪念,先后建有碑文四座。因*中遭受破坏,经李子鸣先生等人倡议,八卦掌门人共同努力于1980年迁至北京万安公墓,并立碑为记。

    “董先师墓志”

    先生姓董讳海川,世居文安城南朱家务。少任豪侠,不治生产。法郭解之为,济困扶危,不遗余力。性好田猎,日骋于茂林之间,群兽为之辟易。及长,遍游四方,所过吴越巴蜀,举凡名山大川,无不历险搜奇,以壮其襟怀。后遇黄冠,授以武术,遂精拳勇。不意中年蹈司马公之故辙,意充宦官。先生嫉恶如仇,时露英气,同人即起猜嫌,改隶肃邸。因老气骸,始得寓外舍。请艺者,自通显以至工贾与达官等几及千人,各授一艺。尝游塞外,命数人各持利器,环而击之,先生四面迎拒,捷如旋风。观者群雄,无不称为神勇惮其丰采。及至弥留之际,从者启其手足,诚如铁汉,越三日,端坐而逝,意者以为羽化。都中门人服缟素者百余人,因营葬于东直门外,距城里许,哀痛难忘,议立表识,以伸响往之忱。

    光绪九年春二月立石

    此碑文为董海川亲传弟子五十六人所立,是有关董海川生平最早的文字记述,具有权威性,为八卦掌的早期传播和董海川的生平考证,提供了最重要的史料依据。众弟子中尤以尹福、马维棋、史计栋、程廷华、宋长荣、樊志涌、梁振圃、刘凤春等最为驰名。八卦掌主要有两个流派:一个是以程廷华的龙爪掌为代表的程派,一个是以尹福的牛舌掌为代表的尹派。其他流派基本都和这两个流派有关。

    董海川先师的一生,在武术上是卓有贡献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留名千古的一生,他所创的八卦掌恩泽后人,造福人类。融养生与技击于一炉的八卦掌将永葆青春!董海川先师将永垂不朽

    董海川“仙逝”后,在弟子们的努力推动下,八卦掌传人辈出,传播甚广。在其发源地北京,八卦掌成为很有影响力的武术流派。第二代弟子以后,八卦掌开始向河北、山东、天津等周边地区发展,经过几代的努力,现在八卦掌已经流传到世界各地,成为很多人选择的武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