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贴 嘿嘿 (第4/5页)
,念“泥”; 繁字做姓时,念“婆”; 秘字做姓时,念“必”; 员字做姓时,念“运”; 祭字做姓时,念“寨”; 女字做姓时,念“乳” 奢字做姓时,念“啥” 太多。。。 七、字 自周而下,不论男女,普遍有字。男子成年,女子出嫁时,就会“冠字”。《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就是发卡,盘头发用的)而字。” 对于男子来说,二十岁就已是成年,从前用来被长辈称呼的名,就不能再不分场合地用下去了,只能另取个称呼,供平辈和将来的晚辈呼叫,这就是字所以用。 对于女子来说,因为取字就是出嫁,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待字闺中”就指的是尚未嫁人,中间这个“字”的来由,很要考些人的。 而“字”与前面的“氏”一样,在先秦是有地位、有票票的人才讲究的。对于穷人,饱饭滴没有,字滴也没有。刘邦和他手下的一众战将,多是穷苦出身,所以都没有字,萧何、曹参、陈平、周勃、韩信、英布、樊哙、夏侯婴等,都是只有名,无字。只有张良,身为韩国(不索朝鲜半岛那个,害怕又有高丽参看到了说张良是他们祖宗)贵族之后,所以有字,所以在《三国演义》才有许多次:“吾之子房也!” 到了汉朝,也非所有人都有字,一般还是读书人取得多。 另外,字可自拟,所以一人有多个字的事情很常见。例如关羽就是本字长生,又字云长。 而对字的说法,在唐以后,才称为“表字”(BZ,有见BZ)唐以前,无表字一说,所以写梦回三国小说的同学们注意了,表乱用“表字”。而表字之称,应是来源于《西京杂记》记载西汉梁孝王的一句话:“字以表德”;《颜氏家训.风cao》也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最后,对字的取法,在魏晋前,从古制,与名一样,大部分是一字。单字的名大家清楚,例如赵云之云,司马懿之懿,但子龙、仲达都是两字嘛。其实魏晋前的“字”,大多都是一言,是两个字里后面那个。前面那个字一般是表示敬意和排行用的,不做实意解。以子龙之子解为少、小,子龙可解为小龙。而仲达就俗气些,仲是古代兄弟常用的“伯、仲、叔、季”里表示家里的二兄弟,所以仲达又可解为“二达子”。。。对于不加敬语直接使用一言“字”的,也有很多,例如:陈胜字涉、项籍字羽(《寻秦记》结尾:“就叫项羽吧!”寒。。。)前此种种,自宋代洪迈《容斋五笔》可见。
而东汉以后,基本上字都变成了二言。也有了多言字。例如宋晁景迁字伯以父(莫非他伯伯X过他娘?)、隋代有个人名无为字无不为。南北朝时,有些游牧民族学习汉制,开始用字,不过很多是“胡名”的音译或乱译,很没水准。例如知名人物宇文泰字黑獭。 古代一直还有比较特立独行的人,名和字相同。《日知录.字同其名》载:“名字相同,起于晋宋之间。史之所载,晋安帝讳德宗字德宗;齐颜见远字见远;任孝恭字孝恭,至唐时尤多。” 八、有关名字的一些小P事: 王莽错误地理解了《春秋公羊传》里的“讥二名”三个字,以为两个字的名是不好的,号召全国通行单名,后来还把二名定为一个刑罚。因此《三国演义》里都是单名,除了袁术手下的一个文官杨大将。 杨大将:被罗贯中看掉字的小人物。正史里写的是长史杨弘、大将纪灵,中间弘字看掉(那时还无顿号标点),成了“长史杨大将、纪灵”。所以,实际上他是单名。 行辈:我们今天知道,兄弟的名字经常会有行辈现象,例如:章子怡、章子男。古代也有这样的名字现象,如宋皇帝赵匡胤、赵匡义,上可追《左传》,长狄有四个兄弟,侨如、焚如、荣如、简如。 而兄弟从同偏旁的,目前看到最早的是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都从斜王偏旁。再早就未见了,如果MOP有达人,可查检一番,看看有无可能找到最早的偏旁班辈。后来这样的情况就很多了,如苏轼和苏辙。 如果管仲生在今天的中国农村,名字是什么? 前面已经说了,自周开始,“伯、仲、叔、季”就用来表示家里兄弟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所以管仲很可能就索先在你乡下的亲戚的“管老二”。这在三国夏侯渊的几个儿子里表现得最清楚,《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记载他的几个儿子,二子夏侯霸字仲权、三子夏侯称字叔权、四子夏侯威字季权、五子夏侯荣子幼权,(结果夏侯渊还能生。。。)六子夏侯惠字稚权、七子夏侯和字义权(我以为要字孙权。。。)看了夏侯叔叔一家,你应该已经发现,夏侯渊很可能还有未载入史的一个大儿子,应字伯权。 看了这个,大家就可以类推适用了,例如鲍叔就索鲍老三;但秦叔宝还索不能叫做秦三宝。 到了唐宋,行辈称呼达到极限,例如韩愈称为韩十八,柳宗元称为柳八,李白称为李十二,高适称为高三十五。。。三十五?他爹爹介么能生?解释一下,当时这个排行是同祖父、大家族里同辈的通排行。所以,还有白居易还有一首诗,诗名有“王五十一”。。。女性,也有这样称呼的,孙二娘,扈三娘,当然,最出名的还索春三十娘。。。 唐宋后,行辈的表现早已变为字辈,很多家族在明朝清朝就排下了几个字、几个字的字辈,例如,康熙诸儿子就以胤做排行字,雍正诸字都用弘做排行字,乾隆定了下面四辈“永、绵、奕、载”,道光时,又加四字(四代)“溥、毓、恒、启”。启字辈中,有个大家熟悉的,启功,他就是清代皇族之后,“启”字辈。不过很多新时代的父母已经不介么给小孩取名了。你的名字是按子辈起的吗?——我的字辈是“尚”,父亲的字辈是“从”,爷爷的字辈是“仲”,不过自我起就不用字辈了。 九、名和字的使用 前面已经说了,古代成年男子,既有名,又有字,那在什么场合使用哪个,作为早已不使用字的社会主义新青年来说,时常搞混。这又要提到那些不注意BUG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