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 (第2/5页)
缩进被窝里企图借呼吸来增加被窝的温度。这让人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冬眠的北极熊,有人便戏称男生们为熊氏家族。 熊氏家族当然不肯就此安宁,只一会儿功夫便有人憋放了一个响屁,叫骂声哄笑声立即在酸溜溜的屁味中轰然而起,寒冷似乎在一瞬间便减轻了不少,或许这正是熊们能够顽强坚持的原因之一,但这种以苦为乐常遭到值班老师的喝呼,除非多次并以扣班级的分数才能彻底制止。 之后才是最安静的时候,除了故作粗重的呼吸和极压抑的浅笑,最活跃的还有虱子。据班主任讲,我们这一届是生虱子最多的一届,不仅数量多,而且个大rou肥,最好得用扫把去扫,他这种极富幽默感的表述,常常博得哄堂大笑。 其实,这与永远那么繁忙拥挤的学生食堂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一千五百多人共用一个原就不算大的食堂,尽管管理者严格规定必须由各个班级划分的十几人不等的小组统一到食堂提前订饭和排队领饭,开饭时间的食堂还是显得那样紧张,偶尔碰到老师拖堂而排到了后面,领饭则至少需要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也就是说,有的人已经吃完而你还没有领着饭。 为了效率和公平,各小组内部又由两名同学轮流值日,一名提着盛中午开水和早晚玉米粥的水桶,一名提着先是用来盛玉米面饼子后来渐改成白面馒头的食盒,尤其是提水桶的那位怎么看都象是养猪的饲养员,于是便称值日者为饲养员。 饲养员是极难当的,必须客观冷静准确地把握时间,无论早中晚最后一节课的铃声一响,就要在第一时间迅速地拿起工具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去排队,否则落到了后头必要受到全组同学至少一个整天的埋怨。 之所以会这样,里面当然不单纯是个时间先后的问题,还有差别,差别则突出表现在每天都不可以或缺的开水和玉米粥上,只有排在前面十几或二十几位的饲养员才能真正领到guntang的,到了后面能够温乎就算不错了,到喝上时则往往已冒不起丝毫的热气,而且玉米粥总面水两分离。据灵窍人士说,这是没有做熟或者后期加生水的典型表现。 别无选择,只有勇猛地去争去抢。也有勇敢的“熊们”曾结伙去面见难得一见的校长,但繁忙的校长不可能总跟在一个小伙夫的屁股后面盯着,用不了几天就又恢复了原样。 无可奈何!因为必须上足十几个小时课的高中生活让我们无暇总去找同样无暇的校长,即使这样,校长已因此找到了班主任。班主任早就对食堂不满,但他还是冲我们发了火,严厉地批评我们的行为。 我们不服,他便背了一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课文,并进一步解释说,恶劣的环境最容易磨炼人。他总有能够自圆其说的理由,他应该算是个好老师,不仅人都说,事实也这样。——完全没有超出他的预言,我们班有四十名同学考上了全国的各类高校,以绝对优势名列全县第一,虽然他没能看到并享受这一荣誉,但他终究功不可没。这是后话,暂且不说。 且说由于他的态度,我们放弃了继续找校长的打算,我们班的男生却因此全部患上了长期闹肚子拉稀的毛病,这种病虽不大,药物却无法控制,有不少男生直至高中毕业才得以痊愈。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那一届男生都非常嘴馋,正因为嘴馋更加剧了这种算不上病的病,致使我同桌高考时因无法自制沾了裤子而影响考试,最终只能上了中专,至今想起来仍觉可惜。 在这里,有一小插曲颇值得一提:那时候,由于闹肚子拉稀,我们夜里经常跑厕所,厕所离宿舍不算远,也常有急切地赶不到厕所的时候。 在宿舍与厕所之间有一片菜地,菜都是我们利用劳动课的时间栽种的,但我们从未无偿地享受过自己的劳动果实。这里便成了我们夜里方便的场所,蹲在菜地里边方便边报复似地摘一黄瓜西红柿怕被人发觉似地塞到口里嚼着竟有治疗因闹肚子而引起的不适的神奇功效。更有调皮捣蛋者,偷偷地摘一书包翻墙而出,去饭店找人加工成一顿绝美佳肴。 总务主任因此大发雷霆,发誓彻查却总不了了之,果真查了一次,竟查到了校长的小舅子头上,自又是不了了之。 细究起来,也怪不得我们嘴馋,其时炒菜对我们来说绝对能够算得上奢侈品。按照学校的规定,食堂只在中午为我们提供一次炒菜,而且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实际的需要,常常挤破了身体最终也只能以已卖完而无法买到而告终。所以,绝大多数人都从家里带了咸菜作为自己的下饭菜。 现在想起来,吃饭也算是紧张单调的高中生活的一种乐趣吧:把堆满桌面的复习资料稍稍挪开些,便有了狭小的但足以放得开几样拼凑来的咸菜的地方,三五个人凑到一起不分彼此,边吃边嬉笑着,咸菜也吃得特别起劲,有哪位从家里带一点儿含油量高的食品,其他桌上的必过来打牙祭,如果不在一顿饭的功夫解决掉绝不会罢休,随后就嘻嘻哈哈地笑个不停。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我们快毕业的时候才略微有所改变,起因是一些就工困难的教职工子女把目光瞄准了面向学生炒菜,学校便渐渐放开了对私营者的限制,校外的经营者也开始挑着水桶进入了校园。 这些所谓的炒菜,实际上就是清水煮菜,根本没有多少油水,即便这样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于是,在校外的空地上又建了一个针对学生的小饭店,我们几位同学经常到那里去吃五角钱一碗的面条。 小饭店的老板是位看起来还算利落的中年人,很能说,让人一听就知是在吹嘘自己的卫生与薄利,其实用不着吹嘘,也缺不了自愿上钩的学生。 有一次,为了避开放学后的拥挤,我在上午第四节自习课便躲开老师的视线悄悄溜进了他的小饭馆,有幸目睹了他做菜的全过程: 他把刚买回来的还带着泥土的土豆放进水泥围成的水池里,拧开自来水龙头,简单地用水冲过,然后把带皮的土豆用刀麻利地切成碎片,倒入盛满清水的锅里,待土豆煮烂后加入大把的盐,最后用不知多久没洗刷过的长把勺盛一些猪肥rou炼出来的大油慢慢地化到锅里,所谓的炖土豆便成了,不仅看起来油水非常大,吃起来也觉得非常有滋味。 到后来,我曾尝试着照样做过几次,却怎么也吃不出当时的味道。在这里只说在欣赏他的绝技的同时,我意外地看到了或许我不该看到的一幕: 为我们煮的面条快要好了的时候,他突然放下手中的碗筷冲了出去,随后的卫生间传来了水声。我透过窗户望去,他正惬意地提着裤子从里面出来,待勒紧了腰,两根肥实的手指却又捏住了鼻子喷出两道黑乎乎的鼻涕,潇洒地摔掉,而后把手指放到屁股后面的裤子上擦了擦便进了屋。 且不说他的老婆则正唤来散养在外面的一条狗引它去舔刚切过rou片的菜板,只说他进了屋就去为我们捞面条,偏有两根面条不合时宜地挂到了碗外,他居然就用那两根手指把面条又挑进了碗里,动作麻利潇洒之极。 那天,一向花钱最小气的我自是花了钱也没能吃成面条,我宁肯饿了整整一个下午。 从那以后,我再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