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 (第3/3页)
儿,厥然一醒,模糊的意识却仍去要求自己做尽可能地停留,停留更不长久,只要有现实中的声音响起,就会想破了脑袋再也无法记起其中的妙境,几经努力无效才不得不让自己彻底地放弃。 这时候才会意识到,汗水已经浸湿了自己,轻轻地推开被子,电热毯虽仍烫得屁股生疼,凉风一吹,意识终是清醒的——人总算醒了过来。 除非睡觉,人只要醒过来就要思考,或者说,思考是不会也不能停止的。 这个时候,我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人是不该骄傲的,其实,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骄傲的时候不妨做一点儿简单的对比,就常常能够心平气和。当然,若是自卑,也不妨照此对比一番。 在这里,我们只讲骄傲,因为骄傲常常会让人忘乎所以。解决了骄傲的问题,我又有了活力。 不过,人生或许就是这样麻烦不断,因为我很快就又遇到了另一个小的插曲。 便是财富的问题。前面的讲述也曾提及,我父亲也毕生的精力为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而我仅用十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几倍于他的财富积累。 关于这些财富,虽至多也不过存有打擦边球的嫌疑,我父亲却因此而明显不安起来。 在他看来,这无疑是不可思议的,不可思议的往往就是违法的,尽管他无法说出其中的不合法,但他还是认为,凡是财富都是必须经过劳动的,象如此闻所未闻的即使镇里税务分局的局长再三站出来证明其合法性,还是让他感到了不安。 所以,他投资敬老院除了他心中的那个梦之外,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寻求另一种心理安慰。 显然地,我与我父亲产生了分歧。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人一生必须要同时实现生理和心理两个成熟。 生活的沧桑无疑会让人的体貌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或苍老得快一点儿或能够保持姣好的容颜,但绝阻挡不了至衰老至死亡的进程。 我们所要探讨的当然不是这种粗糙的生理变化,而应该是相对细腻的心理。 刚才我已说了心理的转变过程,心理的成熟应该就是这个转变过程的累加,是一个随着人经历变化而不断地背叛与认同的过程,就象竞技的人,如果你从来就没有战胜对手的机会和体验,那有的只能是失败的感觉以及因为失败感觉的累加而形成的对于对手的恐惧,相反地,如果你哪怕只有一次战胜对手的体验也会让你的信心大增。 不要以为背叛就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儿,认同其优点背叛其缺点直至从根本上背叛应该是一个客观规律,或者说人生的目标就是背叛而非认同。 当然这样的背叛也是能够人为控制的,如果以现在的状态,我绝不可能跟我父亲之间逐步产生如此激烈地争执而让他感到失落,我常因此而后悔,但当时我的观点却是旗帜鲜明的,我甚至认为倘若妥协就是投降是对父亲的大不敬,虽然事实上妥协并非完全的投降更多的时候则是一门处世的艺术,人一生免不了要有几次甚至更多次的妥协。 我并不反对我父亲做一点儿善事的决定,但事实就摆在这里,既要投资为什么非要如此是非不明而不能大张旗鼓地到更大的范围去做?要知道,社会对善举的尊重越来越多,至少这些善举极容易被媒介所捕捉,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宣传。 说实在的,这才是我当时最真实的状态——太重视等价交换的规律,认为只要有所付出必要有所回报。 如果毫无保留地剖析自己,渗透到骨子里的就是成为名人,而且我毫不以此为耻,倒并非因为成为名人能够更多地赚钱,而是因为我当时关于人生思考的逻辑: 首先解决温饱,解决温饱之后必然地要追求名利,利算是有了,名却显得更加紧迫地缺,这“缺”甚至会让我产生莫名的从政的渴望,只因为那最容易让人记起而且比商人更容易呼风唤雨的风光: 人活一生总不能如草木一秋,还是该留下点什么,至少到将来提及时会有人哪怕偶尔地记起自己。 所以,我更加刻骨地追求着,就与我父亲更加激烈地对峙着。 应该说,我父亲敬老院项目所遭受的挫折也有这个方面的原因,虽然我父亲也因此赢得了尊重成为村里的名人与尊者。但这对我来说,却是远远不够的。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我表妹出事儿。——她的财富且不管如何地来源,已明显超过了我,而且她的公司具有更严密的系统和更强大的活力。这倒与我的观点不矛盾,有时候系统的有效运作无疑比财富更重要。这样的结局虽没有再次引起我的自卑,却引起了我思考的调整——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被查出身体出了毛病。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了身体还去奢求什么?我开始悲观,悲观的时候,我希望静坐,静坐不仅有利于克服悲观,而且常常能突发奇想:噢,对了,人一生不过在体现自己的价值,价值虽有大小,但必须毫无保留地体现出来。 想通了这一点儿,居然对死的恐惧不再那么强烈。我决定,增加一些入住老人的待遇,算是对我父亲的安慰。 这个时候,我显已走了我父亲的老路,而且又如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失了我,但仿佛只有到这个时候我才又变回了原来的我,病居然不治而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