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04章 红楼116 真假 一 (第1/2页)
““第一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这个回目与其中的内容相比,显然这回目是完全被篡改的!即回目也做了回“凑字数”! (XX注:上次不是说到出门前的凑字数吗,那出门后的凑字数呢(外人注:那自然是什么时候出发,坐的什么车,什么时候到哪,在哪里待了多长时间,又到了哪,又待了多少时间,然后以此类推以此类推,最后,什么时候回家,什么时候到的家,什么时候开锁,什么时候进屋,什么时候关门,想凑多少就能凑多少字啊!(大白纸注:哈哈哈哈…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玩了个捉迷藏的小游戏,各位受累了受累了,下不为例下不为例,千万别误会呀,别害怕别害怕,嘻嘻)) ““话说宝玉一听麝月的话,身往后仰,复又死去,急得王夫人等哭叫不止。麝月自知失言致祸,此时王夫人等也不及说他,那麝月一面哭着,一面打算主意,心想:“若是宝玉一死,我便自尽,跟了他去。””这种文字十分干脆,掷地有声,几乎是原文的样子,也知麝月说的那句话既然能叫“失言致祸”,肯定有上下文能交待是怎样“致祸”的,而之前的详述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不言麝月心里的事。且说王夫人等见叫不回来,赶着叫人出来找和尚救治。岂知贾政进内出去时,那和尚已不见了。贾政正在诧异,听见里头又闹,急忙进来,见宝玉又是先前的样子,牙关紧闭,脉息全无。用手在心窝中一摸,尚是温热。贾政只得急忙请医,灌药救治。那知那宝玉的魂魄早已出了窍了。你道死了不成?却原来恍恍惚惚赶到前厅,见那送玉的和尚坐着,便施了礼。那和尚忙站起身来,拉着宝玉就走。宝玉跟了和尚,觉得身轻如叶,飘飘摇摇,也没出大门,不知从那里走出来了。”这正是这一回甚至是整个八十回后最奇妙甚至最精彩的地方的开始! 即之前说过,和尚是有可能在宝玉病重甚至病危时来过宝玉处,比如说“还玉”的,而既然和尚来了,曹雪芹肯定会让宝玉的魂魄跟随其去“游”一番,正照应前八十回的宝玉在秦可卿的房中梦游太虚幻境! 而就算这里不是原文,而作者也正好可借这些文字将八十回的许多原意进行甚至是直接的透露! 而从之前的和尚进屋的某些文字,以及麝月说的话的“奇妙”,这位“作者”几乎是不太可能能想出这样的情节写出这样的文字的! 因此,在红楼梦最后结局之前,和尚在宝玉病重时前来还玉,以及带宝玉之魂重游太虚幻境,极可能是曹雪芹的原笔! 就看在其中,“作者”对哪些最敏感的原文进行了删改,而且肯定是有删改的!且看后文如何, ““行了一程,到了个荒野地方,远远的望见一座牌楼,好像曾到过的。正要问那和尚,只见恍恍惚惚又来了一个女人。”这种文字都是相当具有曹雪芹的飘逸的! ““宝玉心里想道:“这样旷野地方,那得有如此的丽人?必是神仙下界了。”宝玉想着,走近前来,细细一看,竟有些认得的,只是一时想不起来。”这也是标准的曹雪芹的感觉! ““见那女人合和尚打了一个照面,就不见了。宝玉一想,竟是尤三姐的样子,越发纳闷:“怎么他也在这里?””这更是曹雪芹的心在跳动,即之前的“细细一看,竟有些认得的,只是一时想不起来。”以及加上“如此的丽人”,最可能的人就只有尤三姐!这种看似不经意的情节,包含的却是百分之百严谨的逻辑!这种甚至只是小细节上的百分之百严谨甚至说完美的逻辑和情节也只有曹雪芹能想出和写出! ““又要问时,那和尚早拉着宝玉过了牌楼。只见牌上写着“真如福地”四个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这种牌名以及对联却也绝不是别人能“刻意”作假出来的! 于是,“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便有相当的意义在内! 先看“假去真来真胜假”,几乎是曹雪芹最终点睛之笔! 即,虽然前八十回不断道什么“假语村言”、“真事隐”、“太虚幻境”,以及甚至“假府”,但到了快结局的时候,曹雪芹道:只要去了假的,其余全是真的!而且真是完全胜过假的! 于是,“真胜假”便是仍然隐晦地道明,红楼梦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真的!全是真的人性全是真的家庭全是真的家族全是真的社会全是真的朝廷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