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25章 梦回十八 使命 五 (第2/2页)
而这些曹雪芹恐怕都曾经甚至是大量观阅过,甚至红楼梦中的不少民俗民风等,曹雪芹都从中获益非浅! 而方以智的正气恐怕同样也影响当时小小年纪的曹雪芹, 而以上两者都很容易让曹雪芹对方以智不但同情而且内心是赞成和支持的! 因此,这也是红楼梦中有比较明显的反满复汉的思想之一的原因之一! 因此,之前才说,奇英俊兰是有明末复社四公子的“影子”的,只是曹雪芹之后知道,仅靠这四个,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事的,于是,曹雪芹放眼到之前几千年的整个中国社会,才将“奇英俊兰”作为一个整体提出! 而方以智最后的结局就是出家为僧, 因此,曹雪芹写《情僧录》恐怕就是为纪念方以智的! 即,其一,《情僧录》三字,似乎在说,方以智虽然人生最后二十年为僧,但方以智确实是大情大性之人, 其二,关于《情僧录》是又一本书的名字,还是之前某本书的别名的问题,恐怕《情僧录》更可能是另一本书或小书的名字! 即,以曹雪芹从小就开始的对方以智的认同和赞赏,以及无论从其才还是从其为人上受其或多或少的影响,曹雪芹恐怕产生过以方以智为原型来写一本类似方以智生平的小说, 于是,情僧录恐怕是很秘密地在进行和完成了,但这本小说恐怕是文字不太多的,即以方以智的一些生平加上艺术创作,不以情节为胜,而更多以叙事为主, 但这里面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即红楼梦中的权力斗争和政治意识的内容! 即红楼梦中更多的权力斗争和政治意识的内容恐怕是来自明末的极其公开化和残酷的如魏忠贤集团与东林党以及复社与魏忠贤余党的权力斗争的! 只是其中的内容和其中的人物如奇英俊兰,曹雪芹将这些“扩展”到了整个封建社会, 因此,红楼梦中的类似权力斗争和人物,则具备更广泛性和更典型性以及具备恐怕深得多的深度和高得多的高度! 因此,情僧录的内容既然作为如方以智和复社等的一个类似“别传”,其中的内容大概有如下: 其一,肯定是有方以智、四公子、复社成员的一些较典型的内容, 其二,如冒辟疆与董小宛的情感,但曹雪芹在最后完成的红楼梦中还是比较不看重这样的情感的,其中,宝玉和冯紫英等与歌女云儿的那段内容恐怕就看出了曹雪芹的态度, 当然,并非以董小宛比云儿,董小宛当然比云儿要强得多了,但曹雪芹对冒辟疆与董小宛的情感的实质性和内容上恐怕是不太“感冒”的, 因为冒辟疆与董小宛的故事也好传说也好,留下的文字也好,曹雪芹恐怕都是看不太上眼的, 其三,如东林党以及复社方以智与魏忠贤及余众的相斗,这些都为八十回后忠顺王集团与奇英俊兰的相斗提供了引子甚至灵感, 当然,曹雪芹最后写红楼梦时绝对是批判似的吸收,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宝玉之口,对文官死谏和武官死战都是甚至很不以为然的,而东林党和复社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死谏和死战”,(外人注:呵呵,有趣有趣大有趣) 其四,复兴社包括方以智都是科举中第的,这说得不好听一点,可是有贾政的影子在了! 虽然当然复兴社的人要比贾政强得多,但仍然是脱离不了其中的一些迂腐本质的,哪怕只有一点点,都会对这个整体是致命的削弱! 如虚浮于实甚至远浮于实,如所谓“气场”远大于更应提升的力场,如实质上是一盘散沙,如思维和思想和理论也是一团混乱,许多许多, 即复兴社等与魏忠贤相斗不错,甚至之后为反清复明而斗也不错,而且他们也留下了当时甚是出彩的文字和思想和情节, 但他们整体的内容和才能和智慧如何,恐怕就不敢恭维了,说到底,或说得难听点,仍是明末衰败的垂死挣扎, 因为,思想和智谋比一下春秋战国的众人,战争和建朝比一下楚汉争霸的众人,诗词比一下唐宋,便知明末甚至有些乱哄哄了! 因此,明末只是一个思潮的启蒙期,还远未达到运作更不用说成熟期, 如果明朝能先世界或同世界实现工业革命,那自然另当别论,但仅靠当时的一些所谓启蒙思想和文字,显然在“实”上差距是巨大之巨大的! 因此,《情僧录》的作用大致如下: 其一,作为曹雪芹从小时候就有的对方以智的尊敬和纪念, 其二,为之后红楼梦的权力斗争和政治意识只是提供了一个引子以及某些灵感, 其三,对红楼梦八十回后最大的贡献恐怕是明末这些人的正气和精神!这些是殊途同归的,甚至几千年来都是殊途同归的! 而这里可以再小述一下为什么说方以智不可能是红楼梦的作者,除了之前详述过的大量理由外, 还有几个小小的理由, 一个是方以智的文字很难与红楼梦的文字甚至只是相似, 二个是红楼梦的政治意味是相当隐晦的,这与方以智的更直来直去的风格完全不符, 三个是红楼梦写了大量的下层人物包括丫环仆人游民农人等的生活及性格,而且写得极细,而这个恐怕不是方以智平生关注的人群, 四个自然是方以智写他的著作已经花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何况他还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从事反清,因此,还能以“额外”的精力和时间来写如此不单纯经过几十年心无旁骛的积累和准备和创作就不能完成的红楼梦,是几乎一万个一亿个不可能的, 有人可能会说方以智最后二十年出家的时间可能会写,但这二十年一个是他在写其他著作,二个是以他当时的年龄和精力以及兴致,是极难完成红楼梦这样庞大复杂的著作的, 六个,红楼梦中的大量细节是完全符合曹雪芹而是很难符合方以智的, 七个,红楼梦的实录风格和极贴近生活恐怕也不是方以智“专攻”的方向, 且先到这。 “真是个惊涛骇浪的过程!”小戒看得长出一口气瞪眼大叹道。 “以老曹的智慧,将一生几十年浓缩整整两千年,达到了怎样的巅峰,怎么形容都不过分吧!”小猴笑道。 “无使命感,曹施主绝无可能完成红楼梦。”老沙道。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小唐道,“我佛亦有紧迫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