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犯 险 (第2/3页)
隔河相望。而且跟旧城区相比,新区的规划科学合理,一排排房屋高大整齐,一条条道路宽阔平坦,正是当代人理想中的生活场所。 绿园的面积相当大,大得可以成为一个建五座大楼的小区。如果后续的进展都顺利,到三年后工程结束,房子都卖出去了,照目前的行情来算,赵氏的资产真不知道要翻几个番呢! 赵子达接手哥哥工作的时候,临江楼的工程已近尾声,所以对房地产的整个工作流程并不是很清楚。他请苏阳帮忙物色,请了位职业经理人来帮忙管理。 绿园的建设工程在开始的时候进展得很顺利。楼盘的设计通过了,广告做出去了,建筑队请来动工了。可在第一座大楼盖完一层开始销售的时候却出了问题——他们遇到了中国房地产的第一个冰期!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促销手段,就是没人前来预订房子,大家都在冷眼观望。 没有预期的售房收入,赵氏的资金就出现了问题。近几年来,赵氏食品加工厂的收入并不丰厚,一年到头的辛苦经营,赚到手里的也只够维持现状而已,赵氏目前盈余,大部分还是来自投资临江楼的本利。这段时间置办新厂房,接着又将旧厂址转为商业用地,用的都是大笔资金,早就将赵氏的积蓄用光了。绿园房产的启动资金,用的都是银行的贷款。这一眨眼,还款期限又到了。 第一座楼盘的建设不能停下来,否则成了烂尾楼,不但经济损失太大,而且将会让赵氏声誉扫地,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以后的生意就别想再做了。这可是做企业人的常识问题。 赵子达决定动用各种资源,先解决这个迫在眉睫的还款问题。否则在银行里有了不良记录,以后再需要贷款就难了。他决定把这笔钱还过之后,再从银行多贷点资金出来周转。这样的计划本来相当理想,不仅解了燃眉之急,还能准备好部分的后续资金。 大企业轻易不肯让外人知道自己的资金周转有问题,否则有可能会引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可是几千万元的资金还真不是个小数目,不是随便找个人就借得到。赵子达把认为能帮得上忙的关系户开列了一下,经过几番的斟酌,决定去找周猛帮忙。因为周猛现在开着的担保公司,做的就是放贷的买卖。 虽然是兄弟,可现在也是自己的客户。在生意场上,周猛的原则性历来都很强。双方经过讨价还价,最后周猛看在兄弟的情份上,让赵子达以五分的月息,借到了两千五百万元。 赵子达把欠银行的款子还上了,总算是保住了赵氏公司的信誉。可是又出现了更大的问题:因为目前的房地产生意不景气,银行不同意向他们再次放款。 这下可把赵氏逼进了死胡同。如果没有后续资金周转,那些用高利贷从周猛借来的钱就还不上,按五分月息利滚利来算,只要过了一年多的时间,两千五百万就涨成四千多万了。而且没有后续资金投入,绿园的工程也无法继续下去,赵氏公司还将声誉扫地无法抬头。 赵子达只有求爷爷告奶奶,将能抵押的东西都用来抵押了,还请刘起出面担保,才从银行贷到了三千万元。还上周猛的高利贷后,剩下的资金只能让赵氏在短期内勉强维持。 赵子达这一年活得真累!好不容易借到手的资金,不到几天就给瓜分完了。转而向亲戚、员工借贷,向供应商赊料,向建筑队许愿。终于把一号楼盘建成了,可是商品房却依然无人问津,年关却马上就到了!赵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就在赵子达急得头发都要变白了的时候,赵子通知道了弟弟的难处,专程赶到平武,把他带到南山去找方明。赵子通很了解这位把弟,从出道以来,他的生意一直都做很很顺。除了手里有钱外,他还非常重义气有人情味。赵氏企业出现危机,他不会坐视不管,也不会趁火打劫。 赵氏兄弟来找方明帮忙还真找对了。就在好家园的工程即将收关的时候,身边的人就开始撺掇方明,要他再到新区去做更大的楼盘。方明有些犹豫,最后还是女儿帮他拿定了主意。 方文佳听到大家在动员父亲,要把房地产生意进一步做大的消息后,马上就打电话给方明,说:“老爸,从你做上房地产生意后,我就对这项投资多关注了点,也从网上收集到些相关资料,我现在分析给你听听。就目前来说,中国的房地产生意非常火爆,参加投资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都是只赚不赔,以至于商品房的价格不断攀升,目前大中城市的一套房子,价钱高到一个人一辈子的全部收入。普通的家庭如果买一套商品房,就要透支到后面几十年的收入。如果都按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中国老百姓还怎么活?这不符合经济规律! “很多国家在这个方面走在前头,它们的相关历程,应当可以成为我们现在的参考。当初美国的纽约、RB的东京、韩国的首尔等世界著名的大城市,房地产生意也曾经像我们现在这样火爆,最后都崩盘了,让许多房奴无家可归,露宿桥洞跟街头。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势头一直都那么猛,谁都认为不大正常。我相信总有一天会回到理性上来,到那个时候,不管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对房地产商都不会有利。 “而且就我们家的经济情况来看,即使是以后什么也不干,手里的资产也足够我们几代人吃用的了。钱赚得再多,对我们来说意义并不大,可万一失败了,你一辈子的心血就付诸东流了。 “我从姑姑那儿听过你的故事,知道你发家靠的是机遇,并没有什么过硬的背景和靠山。从当代社会各种条件分析,我们的抗风险能力相当差,只能做那种有把握掌控的生意。那种得陇望蜀的心理我们不能有,要冒大风险的生意我们也不要去做。我觉得你这次投资要谨慎些,宁可把生意做小点,把风险降到自己可控、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方明本来就是那种“小富即安”性格。女儿长大了又懂事了,值得他信赖,分析起问题来又透彻又合理,让他很快就拿定了主意。现在即使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改变不了他的立场。 他选了个工程量小,建设速度快的楼盘做着。有他这位资金充足的老板罩着,工程进展得飞快。就在小楼盘盖到一半,商品房快销售完的时候,南山市的房地产也走到了低谷。这让员工们都饮佩老板远见,也让方明佩服自己的女儿见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