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一起兵变引发的混乱 (第1/2页)
凡事有弊,则有利。 长安这个四四方方,大城墙套小城墙的格局,到了兵荒马乱的时候,就体现出它的好来了。诸坊仗着高大的坊墙,纷纷闭坊自守,那郭府诸人,也仗了自己的的家丁众多,将平康、宣阳、亲仁三坊,连带东市都一便关了,做了完备的守卫。有了上次一二九长安事件的经验,万年县的城管大队和捕快团,也早早都和德云社的家丁队会合在一起,在里坊中警戒。 自从尉迟帮帮主尉迟油饼上岸洗白,当了蓝田县城管大队长之后,帮中的弟兄们也大多加入了城管的行列。有些没有家眷的,便去了蓝田,而那些已经在长安有了妻子儿女的,便是靠着帮主在系统内的关系,优先加入了万年县城管大队的行列。现在已经当上了万年县尉梅仁杏,便是和自己从前整天在东市里追来追去的小混混们一起,紧张地据守在东市的坊墙之后。 突然从春明门大街上跑来个人,边跑边大呼,大意乃是皇上已经跑了,现在户部、宫中、内库都已经无人看守,大伙赶紧去发财云云,一边奔跑,身后还掉下些金银珠宝来。梅仁杏看在眼中,不免狐疑,便派出了手下一个得力的小捕快骑马前去大明宫前查看。不到半个时辰,那捕快便策马而回,说是宫门大开,乱兵都已不见踪影,而周边里坊中的百姓早已冲进宫中去搬运财物,有人竟是推了板车,到内库中去搬运钱粮金帛。 梅仁杏与城管队长陈晋南略一商议,都觉得这是大好机会,不容错过,便带了捕快城管,****兵刃防具,在周边里坊街道拐角处分头埋伏。行动前早已吩咐下去,遇到没有持械或是落单的搬运财物之人,便上前捉拿,如有不从就一刀砍了。但要小心不要与乱兵发生冲突,毕竟对方势大,武力又强横,不是自己这些人能够对付得了的。如此下来,到了接近半夜时分,倒也斩获颇丰,有许多不明就里的地痞流氓,抢了东西出来,正在得意,便被背后冷箭穿心,财物都被掳去,白白为这帮城管捕快做了劳力。 且说那郭府中,众人早已乱作一团,郭暧与公主不知皇上去向,只能困坐愁城,一时间竟是将给郭德罡送信之事也忘记了。此时偏偏那郭靖去了蓝田料理工厂诸般事务,郭敬民又在平康坊守卫畅春园,家丁们也只能把守亲仁坊周边,不敢擅自出去打探。 “三哥在城南,七弟在城北,现在都已联络不上,皇上也不知是去了何处,升平,为今之计不知如何是好啊……” “六郎,为今之计,也只好等待父皇的消息了,看这长安城中,倒也没有想像中那边大乱,不如先观望几天……” 就在此时,下面忽然有人来报。 “公主、驸马,那太尉朱泚已经被乱军迎入宫中,现在已在宫外贴出告示!” “告示上写的什么?” “小人已经已抄录,请主人过目。”那家丁说罢,便从怀中掏出一个纸卷,递到郭暧手中。郭暧打开一看,顿时面如土色,手中纸卷落地,一屁股跌坐椅中。公主见夫君面色不豫,连忙捡起观看,只见那纸卷纸上写着: “泾原将士久处边陲,不闲朝礼,辄入宫阙,至惊乘舆,西出巡幸。太尉已权临六军,应神策军士及文武百官凡有禄食者,悉诣行在;不能往者,即诣本司。若出三日,检勘彼此无名者,皆斩!” 泾原兵本要胁迫那姚令言做头领,姚令言深知自己若是出头,便无回转之地,若是找别人来作这个叛贼头目,成,自己则有拥立之功,败又可以说成是受人胁迫,自是进退两相宜。愁苦之间,他忽然想到自己前任朱泚此时正在长安,便计上心来。 “儿郎们,我不过是个粗人,不懂得什么朝政。咱们泾原前任主帅朱太尉德高望重,做主事之人自然比我合适太多,不如前去他家把他迎来,主持公道……” 泾原诸兵便明火执仗,前往朱泚家中,将朱泚半是迎接,半是胁迫,弄进宫内。那朱泚因为弟弟朱滔叛乱,被解除军职软禁在家,很是闷闷不乐,此时形势突变,自己竟被如此拥戴,不由得头脑便有些晕乎。待的到了含元殿,见了那龙椅,心中隐隐便有些做皇帝的念头,于是立马进入角色,指挥泾原兵在宫内外布置警戒,出外张榜安民不提。 这榜文贴出,长安城中大小百官都见着了,有些头脑灵活的,便隐隐觉出大事不妙。郭家上下,早已有了上次变乱之时化妆潜逃的经验,自是全家出奔蓝田去了。卢杞本被困在中书省中,焦急万分,绕着墙根直转,最后到了院中一个偏僻角落,竟见此处有个狗洞,当下也顾不得宰相体面,把身上官服脱了,包了印绶从那狗洞之中钻出,连忙逃奔回家,带了妻儿老小出城。宰相都如此落魄,其他诸官就更不用说,都学那郭子仪一家一二九事变之中的办法,纷纷化妆潜逃。一时间长安城中竟是多出许多肥头大耳的掏粪工、菜贩子、卖炭翁等等之类,从各处城门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