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起兵变引发的混乱 (第2/2页)
拥而出,各奔前程。 也有那些在朝争中失意之人,见此政治投机的良机,便要出来博他一铺,这其中便有光禄卿源休和太仆卿张光晟二人。这两人失意的原因到也颇为有趣,盖乃是因为张光晟在振武军节度使任上,贪图回鹘使者回国时所带财帛女子众多,将那使者谋财害命,被回鹘可汗告了御状,德宗不得已将其调回京师任了个现职。而那源休,便是因为张光晟捅出这大一个篓子,被派去出使回鹘,在牙帐受尽ling辱,方才消去回鹘出兵之念,得以保得北境平安。却不料回朝之后所得赏赐菲薄,他便觉得自己受了朝廷亏欠,怀恨在心。这二人见此机会,便入宫朝见朱泚,大拍马屁,又好一番进献祥瑞,论天下成败,直劝的那朱泚心中大感不当皇帝简直对不起天下百姓,乐得屁颠屁颠。 长安城中种种乱象按下不表,且说那德宗皇上从禁苑北门一路狂奔而出,身边不过是几百大小太监,普王李谊前面开道,太子李诵殿后。一众妃嫔公主哭哭啼啼,搞得德宗好不头大。待的奔出十数里地,忽然前面树林之中闪出数十骑兵,德宗心下大骇,以为自己要命丧乱兵之手。惊恐之间,却见那领头的壮硕汉子下马跪拜,口中高呼: “皇上莫要惊慌,我是司农卿郭曙,前来护驾!” 原来此人便是郭德罡的七叔郭曙,此时带了德云社的一队家丁在城北打猎。路上遇到城中出奔的神策军士兵,方知长安有变,正要回城探听虚实,不料在路上恰巧遇到皇帝一行。当下君臣抱头痛哭,同往咸阳而去。半途中又遇到右龙武军军使令狐建带了四百骑兵前来护驾,德宗便让二人殿后,自己带着嫔妃诸王公主猛逃。 一行人到得咸阳,天已黑了。那兵变的消息已经传到咸阳,城上守军见了这一帮乱哄哄的人马,不知是何方神圣,不肯放德宗入城。那郭曙等人轮番叫城,城中守将却只认手诏玉玺。此时德宗方才想到,走的匆忙,连那传国之宝也不知丢到何处去了。正在焦急之时,却有一声娇滴滴的声音传来。
“皇上别急,玉玺在妾身处……” 德宗连忙回头,看到说话之人乃是王贵妃,连忙出声讨要。不料那王贵妃脸上泛上红霞,支支吾吾,朝着德宗乱打眼色,又到车厢之中磨蹭了好一阵子,才将玉玺取出。德宗情急之下也没有多问,便撕了身上黄袍,又命身旁小太监咬了手指写了血书,用了玉玺。令狐建将那手诏穿在箭上,射过护城河,城中兵将见了诏书,才放下吊桥,让德宗一行进城。 进得咸阳,那守将汤伯虎连忙前来面圣谢罪。 “末将罪该万死,不知圣上驾到,让圣上受惊了……” “汤将军何罪之有,变乱骤起,严防城内乃是尽忠职守,朕不但不罪你,还要升你的官,不过……”德宗突然面色一变,肚中发出咕的一声。“……你先弄些吃的来吧……” 汤伯虎自是去准备膳食,连忙告退。德宗这才想起玉玺之事,便问起王贵妃来。原来慌乱之中,只有王贵妃想起国玺不容有失,跑到御书房之中将那印绶塞在身上。但是塞在何处,王贵妃却支支吾吾不肯明说。直到屏退左右,王贵妃才低头小声说道: “妾身一时情急,便将那玉玺塞在了胸口之间……” 德宗放眼望去,却见那王贵妃双峰间好深一条沟壑,塞个玉玺倒也合适,当下便有些哭笑不得。 “胸怀若谷,胸怀若谷……好胸,好胸啊!” 此时事务纷乱,德宗倒也不好给这位立了大功的王贵妃施布恩泽,只是搂在怀中,用自己双手体验了一回玉玺的保管不提。事出紧急,不及准备,汤伯虎只得送上些家常便饭来,众龙子龙孙一阵狼吞虎咽,倒也吃的甚为香甜。待的饭罢,陆陆续续又有卢杞等文武百官来到咸阳,与皇帝一行会合。 这人一到患难关头,便容易讲起迷信来,这皇帝也是人,当不例外。话说德宗初继位之时,翰林院有个道士名叫桑道茂,曾经进言说将来奉天城乃是德宗福地,此时德宗惊魂未定,又思虑咸阳离长安过近,便想起桑道茂的预言来,于是第二日清早,便带上一干人马继续西奔,前往奉天。到得奉天刚刚安顿好,便连忙派出使者四处诏兵救驾。 郭德罡在徐州州衙之中,听得那使者讲罢前后事由,心下大为惊慌,便连夜赶回濮州。此时已是十月十二,兵变已有九日,长安城中情景到底如何,他也无从知道。但有一件事他是颇为清楚,若是李唐皇室完蛋,天下大乱,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看来,是非得回去救驾不可了……我那未过门的公主老婆啊,你可不要挂了……” 【注1】郭子仪八子,郭曦行三,郭暧老六,郭曙老七。 【注2】本章客串:汤伯虎,《貌似良民》的作者太戈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