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明朝_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秘密(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秘密(上) (第2/2页)

廷迅速派兵围剿义军。

    温体仁说罢后,王锐一时间沉‘吟’不语。大致的情况他虽然早已经知道,但是有许多细节还要消化一下,同时对比一下与他所了解的历史是否有所不同。

    至于对策,王锐自是早已经有了。不过他却不能先说,而是要听听众人的意见。否则以眼下的形势,他一开口后恐怕就轮不到他人再有发言的机会。

    大明开国二百余年,像如此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因此温体仁、周延儒等人也不敢轻易开口发表意见。何如宠、钱象坤和吴宗达三人刚刚入阁没几天的功夫,还属于“新嫩”,当然更轮不到他们先说话了。

    眼见无人说话,小皇帝不禁有些心急,忍不住率先打破沉默说道:“哼,这个魏学曾无能也就罢了,对如此大事竟然敢隐瞒不报,直到纸包不住火了这才想起来上奏,当真是罪不容诛!传旨,即刻将其就地革职,锁拿进京问罪!”

    温体仁的双眉微微一跳,急忙躬身领旨。

    崇祯似乎出了‘胸’中的一口恶气,语气缓和下来接着说道:“至于赈灾和剿贼一事,不知众卿可有何良策?”

    皇帝既然已经直接询问,众人自是不能再继续当哑巴了。

    温体仁身为首辅,轻咳了一声开口说道:“启禀皇上,眼下贼寇虽然势大,但终究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而且究其根本,乃因灾荒缺粮所致。现如今我大明兵‘精’粮足,赈灾和剿贼并不为难,皇上不必过虑!”

    他这番话其实是在耍滑头,只是给小皇帝个甜枣吃吃,具体的办法却是一点没说。

    李标就要实心眼得多了,当下立刻附和道:“皇上,温大人所言极是。前番山东大灾之时,威国公奉钦命前往,不但平息了灾情,更是一举‘荡’平了贼寇。因此以臣愚见,此番只需威国公再次出马,赈灾和剿贼便指日可待!”

    他的话似乎说到了众人的心坎里,所以话音刚落,其余的人也跟着纷纷点头。有困难找王锐,现在这好象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只要有他出马,就算天大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凭心而论,如果王锐真肯出马的话,的确是可以平息灾情和一举‘荡’平所有的义军,以他的能力和现如今掌握的资源,绝对能够办到这一点。不过王锐却不打算这么做,主要因为两个原因。

    首先就是他虽然能够摆平此事,但也绝不会那么容易。因为若是不能根本解决灾民的生计和吏治这两大问题,义军就必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剿不胜剿,就如同历史上一样。王锐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一样要面对这样的局面。

    而想要彻底解决这两大问题又岂是那么容易的?尽管他眼下位高权重、尽管他对粮食问题已经早有准备,但想要根除祸患亦绝非一日之功,并非靠龙虎卫的‘精’锐无敌就能够迅速办到,而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快则一年半载,慢的话三、五年也说不定。

    那要耗费他多少的‘精’力和时间?等于将他完全绑死在了此事之上。历史上有多少名臣名将都是栽在了这件事上,王锐若是不想步他们后尘的话,一旦揽上了手,就绝不能有半点疏忽。可是在他看来,此事并非现下的头等大事,而且不用非得他亲自揽上手,由他人负责也一样可以慢慢解决,只是不能心急罢了。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终究是穿越而来,从小接受的教育一直是起义军是正面人物,而明廷则是镇压人民反抗的反面势力。现在虽然知道了事情不是好人、坏人那么简单,但却多少对他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要镇压起义军的话,那势必免不了要杀很多人,很有可能连高迎祥、李自成等赫赫有命的义军领袖都会死在自己的手里或者是被自己生擒,这让从小就视这些义军领袖为英雄的王锐多少有些接受不了。

    正因为这两个原因,所以王锐打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亲自去解决此事,而是另有对策。

    小皇帝当然不知道他的这些心思了,在崇祯的心目中,王锐当然是不二的人选。因此李标的建议一出口,他也是轻轻点头,将询问的目光望向了王锐,当然是希望其能顺势主动请缨。

    王锐暗暗叹了口气,只能淡淡一笑开口说道:“多‘蒙’皇上和诸位的信任,不过臣却另有良策,不知皇上可否容臣一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