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四章 皇帝的秘密(中) (第1/2页)
第四百零四章皇帝的秘密中 崇祯闻言略微一怔,随即面‘露’欣喜之‘色’点头说道:“那太好了,太傅究竟有何良策?快请但讲无妨!” 温体仁等人也都一下将目光集中在王锐的身上,各自‘露’出好奇与期待的神‘色’,很想知道他究竟能有什么样的高招。 王锐略略一顿,整理了一下思路,这才不慌不忙地开口说道:“皇上,诚如温阁老和李阁老适才所说,贼寇现下虽然势大,但却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眼下我大明兵‘精’粮足,又岂会将区区贼寇放在眼里?即便不是臣率领龙虎卫出马,只需一上将引‘精’锐之军前去,即可剿灭贼寇,平息灾情亦应该不在话下!” 崇祯哈哈一笑说道:“话虽是如此说,但朕仍是对太傅最为放心。若再去一个魏学曾之流,那岂不是更加坏事?” 他这话一出口,温体仁等人的心中自是立刻又大起酸味。皇帝能如此公开对一个臣子嘉许,的确是十分难得。 王锐微微一笑说道:“皇上对臣如此信任,臣实是愧不敢当!不过以臣之愚见,平息灾情和剿灭贼寇都只是治标不治本。若要彻底根除祸患,自当另觅良策才是!” “哦?太傅还有其它的良策?快说来听听!”在崇祯看来,眼下的当务之急自然就是平息灾情和祸‘乱’了。所以听王锐说这两样竟然不是根本,自是大为惊讶,当下连忙追问。 王锐点点头,不急不徐地说道:“启禀皇上,此番陕西之‘乱’,从表面上看乃是连绵的天灾,再加上地方官员处置不当所致。但究其根本,却是在于吏治和民生两大问题。陕西、山西、宁夏、甘肃诸省一向是穷乡僻壤,百姓生活疾苦,遇到如此天灾,又有贪官酷吏‘逼’迫,又岂能不反?平息一时的灾情和祸‘乱’不难,但若不能解决吏治和民生,就不断会有新的流民作‘乱’产生。臣的本事再大、龙虎卫再‘精’锐,可天下的穷苦百姓又岂有杀得光的道理?因此以臣的愚见,眼下剿贼尚在其次,首要之务乃是先平息灾情,选用能吏妥善解决民生大计,令灾民能够重新安居乐业,不再为今后的生计发愁,如此方是掐断了祸‘乱’的根本。同时对作‘乱’的流民进行招抚,那些贼寇大多是流离失所,迫于无奈这才造反作‘乱’。相信朝廷诚心赈灾和招抚的话,大部分都能自动来降。只有对顽冥不化者,才施以雷霆扫‘xue’!此乃臣的一点见识,不知皇上以为如何?” 他这番道理说的浅显、明了,却是一针见血正中要害。温体仁等人一听之下就知道王锐说的的确是老成谋国之言,但他们却未立刻随声附和,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小皇帝。 崇祯也没有说话,脸上‘露’出思索的神‘色’。他登基时面临的情况可是与原来的历史截然不同,不是风雨飘摇行将倾覆的大厦,而是一派大有希望的景象。若非是这样,他又怎么会有成为一代圣君的念头? 因此他看到的大多是好的一面,没想到陕西、山西、宁夏、甘肃等省份的百姓生活竟会如此疾苦,是以一看完魏学曾的奏报,他的第一念头就是要将那些贼寇雷霆扫‘xue’和迅速平息灾情,全然未有什么深思,没有去想其中的原因。这也十分正常,他毕竟年纪还小,登基也才一年的功夫,眼下还不能说是个完全合格的皇帝,就更别提什么圣君了,那都是他自己和群臣往脸上贴金的话罢了。 正因为这样,适才王锐的一番话才令他暗暗感到了十分震撼。不错,天下的间的穷苦百姓是杀不光的。况且自己立志要成为一代圣君,又怎能行那等暴君所为? 就在他仍暗自琢磨的时候,何如宠突然开口说道:“启禀皇上,臣认为威国公所言极是!眼下陕西之‘乱’虽然势大,但情形正如威国公所说的那样,与外虏之‘乱’和觊觎九鼎的犯上作‘乱’并不相同,因此应是以平息灾情、休养民生和招抚为主。如若一味用强,很有可能反会越剿越‘乱’。依照威国公所言,不但能彰显浩‘荡’皇恩,而且亦是老成谋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令我大明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再不会因生活疾苦而反,还请皇上早做明断!” 他为人正直,一向都不攀附权贵,之前和王锐也是素无什么‘交’情。所以此时他并不是想拍王锐的马屁,而的确是十分赞同他的观点。 说实话,何如宠先前对王锐的大权独揽、权势熏天也是暗暗颇不以为然的,认为其虽有才干,但却太过张扬,不知有所收敛,而且一系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