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明朝_第四百零五章 皇帝的秘密(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五章 皇帝的秘密(下) (第1/3页)

    第四百零五章皇帝的秘密下

    王锐微微笑着开口说道:“启禀皇上,以臣愚见,现如今当务之急是选一能吏,接替三边总督之职,总领赈灾和四省军务,如此一切方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不知皇上认为如何?”

    他这么一提建议,自然不‘露’声‘色’地将自己从此事中解放了出来。这也是他早就想好的,他对这农民起义始终抱有一种复杂的态度,决定先静观其变再说。反正现在大明的根基已然稳固,不怕起义军能翻了天去。他还想从中寻找合适的机会,来刺‘激’大明军备、经济等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崇祯闻言点了点头,环视了众人一眼说道:“太傅言之有理,不知众卿认为何人可当此重任?”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有开口说话。此事可说是非同小可,除了王锐之外,谁敢打包票能够顺顺利利地赈灾、平寇?如果出了什么差错,那自己这个举荐之人也脱不了干系,那可就太冤了。正因为这样,所以一时间谁也不敢轻易开口。

    但君父有问,一直这么装哑巴也是不行的。温体仁身为首辅,无奈之下只有硬着头皮率先开口说道:“启禀皇上,若让微臣来说,臣仍然认为除了威国公外,旁人难再担此重任。因此臣的建议是选一能吏接替三边总督之职,但威国公为钦差,总领赈灾、平寇大任。除此之外,臣实在是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还请皇上三思!”

    他刚说完,周延儒和李标也立刻附议,管他剿贼还是抚贼,只要能将王锐拖进去就好。

    何如宠、钱象坤和吴宗达三人竟亦跟着附议,不过他们三个是出于公心,认为的确只有王锐才最适合担此重任。

    王锐哈哈一笑说道:“承‘蒙’各位阁老抬爱,锐实在是受宠若惊!皇上,臣保举一人,相信亦定能不辱使命!”

    “哦?究竟是谁?太傅快说来听听!”崇祯的脸上‘露’出好奇的神‘色’,急着想听听是谁能得到王锐的如此器重。

    王锐笑‘吟’‘吟’地说道:“臣保举兵部右‘侍’郎杨鹤,相信他一定不会辜负皇上的厚望!”

    他的话音刚落,不但崇祯,而且连温体仁、周延儒等人也全都微微一愣。他们原以为王锐必然是保举自己的心腹大将,没想到他竟会保举杨鹤。可是从来没听说过他们俩有什么瓜葛呀?王锐为什么会保举他?

    要说杨鹤也是历史上一个比较有名的人物,他字修龄,武陵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累官至兵部右‘侍’郎,另一个明末的名臣杨嗣昌就是他的儿子。

    历史上的杨鹤就曾为三边总督,他曾上疏指出“盗贼”之起,“总因饥荒之极,民不聊生。”,并且提出了“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战略。

    在杨鹤的努力下,招抚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陕西的各部起义军几乎都接受过招安。但由于十万帑金和藩王捐助的五万白银与粮食二万石并不够用,因此神一魁等贼兵既降复叛。于是朝廷主剿派势力抬头,极力攻击杨鹤的绥靖政策。其后杨鹤被朝廷拿办,由洪承畴接任。

    王锐知道这段历史,而且因为他的心腹大将眼下都身肩重任,一样脱不开身,所以这才保举了杨鹤。最起码他知道杨鹤也是赞成“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和自己的主张一样,并且为人正直,素有清望。

    只不过原来历史上的明廷国库空虚,其实无论是剿是抚最终都难以成功。而眼下的情形已大不相同,有了财力的支持和自己的照顾,只要杨鹤不是‘浪’得虚名的话,就能够一举改变自己的命运。

    崇祯很快回过神来,点了点头说道:“既然是太傅保举,朕也相信此人定能担当重任!来人,立刻宣杨鹤晋见!”

    他既然已经发了话,温体仁和周延儒等人自是不好再说什么。如果再揪住王锐不放,那岂不是等于明摆着说朝中无人了吗?无论什么事情都需要王锐出马才能解决!那样众人的脸上也挂不住,小皇帝亦不会感到高兴。

    因此众人沉默下来,都等着想看看杨鹤究竟能有何三头六臂,竟让王锐如此器重,毫不犹豫地保举。

    不多时的功夫,杨鹤已奉旨进殿见驾。他大约50岁左右的年纪,面白微须,一脸的书卷气。实际上他虽然身为兵部右‘侍’郎,但却毫不知兵,否则可能也不会主张抚为主、剿为辅了。他的儿子杨嗣昌就正好相反,以知兵闻名朝野,曾任兵部尚书,入阁后亦仍掌兵部事,是历史上明末对抗农民起义军的主要首脑人物。

    待杨鹤叩拜行礼后,崇祯微笑着说道:“杨卿免礼平身,你可知今日朕宣你来所为何事?”

    杨鹤站起身来,低头恭声答道:“微臣不知,还请皇上明示!”

    崇祯点了点头说道:“杨卿可曾听说了陕西流民作‘乱’的事情么?”

    杨鹤仍是恭敬答道:“回皇上的话,臣已然听说了陕西六百里加急奏报之事,眼下满朝官员也都在议论此事。”

    崇祯哈哈一笑说道:“想不到众卿皆如此忧心国事,朕实是感到欣慰!但不知杨卿可有何良策?”

    杨鹤被突然宣来见驾已经暗暗感到奇怪,此刻见皇帝竟一开口就向自己问计,不由得更是惊讶。

    但是他很快冷静下来,略一沉‘吟’后不慌不忙地说道:“回皇上的话,以臣之见,眼下流民作‘乱’,盖因饥荒严重,民不聊生所致。因此当务之急应尽快赈济饥民,平息灾情,使得人心稳固。对于那些作‘乱’的流民,则应以招抚为主、清剿为辅。仓促之间臣只想到这么多,有甚疏漏之处还望皇上恕罪!”

    崇祯闻言面‘露’喜‘色’,惊讶地看了王锐一眼。其余众人也都暗暗惊异,心说威国公和杨鹤事先不可能就此事商量过,他是如何知道这位杨‘侍’郎也主张招抚为主、清剿为辅的?想必他保举杨鹤亦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未免也有些太神奇了,难道他是用那传说中的棋卦之术卜算过不成?

    王锐见状自然能猜得到众人的想法,不由得暗暗好笑,心说你们就算是有爱因斯坦他老人家10倍的聪明,也绝不可能想到本少爷竟会是逆天穿越的强人!

    他正在那里暗自yy时,崇祯已是回过神来,转头朝杨鹤笑‘吟’‘吟’地说道:“杨卿之言正合朕意,眼下由威国公保举,朕有意命你接替三边总督之职,总领赈灾和平寇事宜。只不知杨卿可否愿意?有信心担当此重任否?”

    杨鹤闻言一下呆楞在那里,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皇帝宣自己来竟是为了此事,更想不到王锐竟然会保举自己。一时间,他不禁感到了又惊又喜又忧,说不清是何滋味。

    他惊的那些没想到,对皇帝的信任和加官进爵感到高兴。不过他同时亦清楚此事责任重大,更非那么容易,因此也有些惴惴,生怕辜负了皇帝的信任和王锐的举荐之恩。

    好一会的功夫,杨鹤都没回过神来,仍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崇祯见状微微一笑说道:“怎么?杨卿是不肯奉诏吗?”

    杨鹤悚然一惊,一下清醒过来,连忙跪伏在地说道:“微臣万万不敢!既然皇上如此信任、国公爷如此抬爱,臣便是肝脑涂地亦会平息灾情和祸‘乱’,不负皇恩与厚望!”

    崇祯哈哈大笑道:“好,着即传旨,晋封兵部右‘侍’郎杨鹤为三边总督,加太子少保衔,总领赈灾和平寇事宜!”

    杨鹤连忙叩首说道:“微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摆了摆手微笑道:“杨卿平身吧,朕也希望你能不负所望!不日间你就要走马上任,但不知准备如何做呢?有什么要求和困难现在就尽管提出来,趁着今日阁部众臣全部在此,自会尽量替你解决就是!”

    杨鹤似乎仍未完全从巨大的惊喜中回过神来,的确,骤然受封为封疆大吏并加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